数字碑刻民俗志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鞠熙、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鞠熙  页数:44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民俗文献史及数字化管理系统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史和民俗学史领域的开基宗师,“中国民俗文献史及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其中青年后学团队接续衍生的科研项目,本丛书是该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一、基本思路现在讨论中国民俗文献史,有两种理念。首先,从历代文献中剥离民俗资料而成史,这是一项不可逾越的基础工作,它主要是由前辈学者完成的。钟先生晚年提出中国民俗学派学说时,已对它的独立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了总结。20世纪以来,在海外汉学界,已有康德谟(Max Kaltenmark)、谢和耐(Jaques Gernet)、杜德桥(Glen Dudbridge)、欧达伟(R.David Arkush)、石泰安(Rolf A.Stein)和劳格文(John La gerwey)等一批学者,①研究我国先秦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找到了讨论中国民俗社会和民间小人物的不少好课题,他们都从国际学坛呼应了我国民俗学者的工作,有的还与钟先生有过学术接触。这批中外学者的一大成就,就是在民俗史料的发掘和研究上筚路蓝缕,建立了它的资料系统和一套处理资料的方法,将之变成学问。他们的著作不仅对我国民俗学有启发,也在我国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等研究领域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次,按照民俗事象的自身观念和行为系统建史。按照这个理念,学者要对民俗本身的资料形式和内容含义加以描述和研究,而不是仅仅依据历史文献去做民俗史。它不是在前人的工作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人打地基之后进行工作,前人的成果是它须臾不可忽视的学术史。从资料上说,我国也历来存在着历史文献与口头传统交叉互渗的事实,完全脱离历史文献建民俗史是空谈;从民俗学的方面看,依靠口头传统资料去写民俗文章是可以的,但若建“史”,也还是不科学的做法。本丛书在前期研究和现实准备的基础上,在将两者汇合的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重新界定民俗史的概念,主要是以民俗自身的观念、解释、结构、分类和功能系统为主体,在现代民俗学的理论框架下,审视历史文献中的民俗记载和现实田野作业中的民俗记录两者,建设以民俗学研究目标为主的、历史文献与民俗志相结合的民俗史。它区别于次生于历史文献的民俗史,也区别于单纯强调口头传统的民俗史。它在新理念的框架下,根据我国实际,将文献与口头资料综合起来建史,故称“民俗文献史”。

内容概要

  《数字碑刻民俗志》是董晓萍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02JAZJD840003)的子课题成果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资助出版。项目合作单位:法国远东学院(EFEO)。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碑刻民俗志的概念与性质第一节 碑刻民俗志的概念第二节 碑刻民俗志的性质小结第二章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记载的民俗文化第一节 碑刻文本中的民俗内容第二节 碑刻民俗的承担者第三节 碑刻民俗的空间描述第四节 寺庙碑刻记载的故事类型小结第三章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民俗的个案研究第一节 个案选择及个案研究的切入点第二节 碑刻隐含的政府管理与行业权力关系第三节 碑刻背后的宗教寺庙与民间商会关系第四节 碑刻传承的僧人组织和公共领域关系小结第四章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民俗数据的处理第一节 碑刻民俗志数据库的基本思路第二节 碑刻民俗志数据库的框架与结构第三节 碑刻民俗志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第四节 碑刻民俗志数据库的数据标准理论与检测小结余论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 本书主要使用的碑刻日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碑刻民俗志的概念与性质第一节 碑刻民俗志的概念从学术史上来看,将“碑刻”与“民俗”结合起来研究已有先例,但将“碑刻民俗志”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并不意味着“碑刻”与“民俗志”的简单相加,还必须对它的基本资料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界定,以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为个案探讨碑刻民俗志的理论内涵,也需对个案特点进行说明。碑刻民俗志的基本资料,是碑刻,就本书而言,是北京内城寺庙碑刻。碑刻民俗志的研究对象,是碑刻民俗,就本书而言,是北京内城寺庙碑刻民俗。碑刻民俗志的研究方法,是数字化技术辅以民俗志和应用民俗学的研究。以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为个案,还需界定北京内城使用资料的范围和研究资料的层次。因此,本节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分别是“碑刻”与“寺庙碑刻”的概念、“碑刻民俗”的概念、“碑刻民俗志”的概念和“北京内城寺庙碑刻”的概念。以下,本书将按照资料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使用个案的逻辑,对碑刻民俗志这一概念的内涵、边界和范围进行说明。

后记

九年前,我第一次坐进北京师范大学的课堂时,一位96岁的老人的声音在讲堂中回响: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知识分子读了书,就应该回报社会,这远比向社会索取要幸福。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我,是怎样为此而心潮澎湃,是如何敬仰这位老人筚路蓝缕开创的学术之途。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人钟敬文教授。他当时当然不会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我,也肯定不会想到,这三个多小时的演讲,对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指引,同时影响了她对学术道路的选择。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了四年本科,虽然其间也选修了民间文学、民俗学方面的课程,但最后决定去叩问民俗学的大门,是从大四开始的。2001年,我跟随后来成为我研究生导师的董晓萍教授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出于自己的兴趣,我将论文题目定在《北京市大学校园里流传的鬼故事研究》上。2002年,当年身在英国的董老师禁不住我的哀求收下了我,圆了我的民俗梦。不久,我在惊异于民俗学研究巨大魅力的同时,有幸随导师参加了“华北水资源与社会组织”中法合作项目的后期工作,承担电子书的制作,并接触了书中使用的水利民间碑刻资料,这成就了我与碑刻的最早缘分。而当我逐渐陶醉于对乡村碑刻的田野调查的成果时,董晓萍教授又根据我的能力和条件,指导我思考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和研究民俗信息,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文理交叉研究。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能有现在的理论框架和内容,都是从那时开始起步的。2003年,我提前攻博,有幸参加了导师和法国同行共同主持的合作项目“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担任了研究生助手,主要承担了其中的北京内城碑刻拓片的抄录、整理与释文录入工作,并同步制作寺庙碑刻数据库。在项目组的统一安排下,我还参加了田野调查组的工作,并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选定了本论文的调查个案。我与项目组共享资料,也借鉴了中法专家学者的观点,并在这种中外交流的学术范围中发展自己的思路。当然,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北京经过巨大的社会历史变迁和近年大量的拆迁,很多寺庙碑刻已经“死”了,这对认识碑刻的实际含义无疑是极大的阻力。

编辑推荐

《数字碑刻民俗志》:数字民俗文化遗产丛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综合性成果。《数字碑刻民俗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数字碑刻民俗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商品还可以,速度不错!!
  •   还不错的一本书,全面的研究方法,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