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作者李子江,编者张斌贤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套“京师高等教育论丛”包括8部有关欧美大学发展的专题研究著作,它们是:和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李子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美术自由在美国的变迁与发》;黄宇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知识演化进程中的美国大学》;王晨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保守主义的大学理想》;杨克瑞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政策》;於荣博士(巢湖学院教育系)的《冷战中的美国大学学术研究》;王璞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文化战争中的美国大学》;周丽华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这套丛书是我们7年来致力于西方大学史探索的成果之一。它和我们团队在过去7年间先后发表的数十篇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已经出版的“大学”书系第一辑《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和第二辑《大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内容概要
《学术自由在美国的变迁与发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美国学术自由是如何孕育的?美国为什么会产生学术自由的需要?原因何在?2.德国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学术自由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影响的途径是什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德国学术自由理念移植到美国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美国学术自由与德国学术自由有何不同?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学术自由的特色是什么?3.为什么学术自由在美国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不断发生学术自由冲突的原因何在?这些冲突是如何得到解决的?美国学术自由保障机制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有哪些?4.在美国学院和大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学术自由的主体、内容、任务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研究目的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第一章 学院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的孕育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信仰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基础 一、殖民地学院的宗教政策 二、教派多元化与宗教宽容 第二节 思想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观念形态 一、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 二、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与学术自由 三、库珀事件与波特一萨姆纳事件 第三节 德国学术自由理念的移植与创新:学术自由的美国化 一、柏林大学的学术自由理念 二、美国留德学者与学术自由的移植第二章 1880-1920:学术自由原则的确立 第一节 学术职业的形成:学术自由的彰显 一、美国现代大学的建立 二、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三、教授职位与学术团体的产生 第二节 大学教师的职业危机:学术自由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董事会结构的变化 二、知识价值观与商业价值观的对立 三、亚当斯事件与埃利事件 第三节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学术自由的组织保障 一、学术自由的条件 二、罗斯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 四、1915年原则声明的发表 五、对早期学术自由事件的调查 六、“一战”与学术自由的限制第三章 1920-1960:学术自由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终身聘任制: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 一、终身聘任制(academic tenure)的历史嬗变 二、终身聘任制与学术自由的保障 ……第四章 1960-1990:学术自由制度的发展结语 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特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学院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的孕育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信仰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基础一、殖民地学院的宗教政策北美洲早期的移民主要是来自欧洲的新教徒,除了天主教徒以外,绝大多数是基督教新教徒,包括德国的路德教、瑞士的加尔文教、英国的国教(又称圣公会)、法国的胡格诺教以及荷兰归正教派等。这些新教徒主要为了反抗国内宗教压迫,寻求宗教信仰自由,才来到美洲殖民地。当他们迁移到北美洲以后,按照不同的地域以及各自不同的宗教教义和组织原则形成了北美洲众多的教派,其中有圣公会派(Episcopalian)、唯一神教派(Unitarian)、长老会派(Presbyterian)、荷兰归正派(Dutch Reformed)、卫理公会派(Methodist)、浸礼派(Baptist)、公理会派(Congregationalist)、贵格派(Quaker)、路德派(Lutheran)等。北美殖民地的基督教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英国国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殖民地如弗吉尼亚,清教徒长老会、公理会占统治地位的如新英格兰各殖民地(马萨诸塞、康涅狄格),以及各教派混杂的中部殖民地如马里兰等。为了延续欧洲文明,培养受过大学教育的有文化的牧师,各教派创办了自己的学院。1636年清教的哈佛学院成立,不久圣公会的威廉·玛丽学院(1685)、公理会的耶鲁学院(1701)、浸礼会的罗得岛学院(1764)、公理会的达特默思学院(1769)等9所殖民地学院相继成立。各个教派创办学院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会所需要的教士,除此之外也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公职人员,但是宗教目的仍然是殖民地学院最主要的目的。学院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文化教养和传承宗教文化传统的教士,而宗教教育被视为培养教士和有教养的世俗领导人的核心内容。哈佛学院1650年的特许状提出:“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并教育这个国家的年轻一代掌握知识,养成虔诚的品质。”威廉·玛丽学院1693年的特许状对学院教育目的进行了阐述:“为了实现我们虔诚的目的,使青年一代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养成虔诚的品质。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曾经是许多学者倍加关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迅速发展,学术自由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学术自由研究,其中不乏对学术自由“诗意化”的赞美,也不乏“唇枪舌战”的争论。但由于学术自由研究的复杂性和基础研究的薄弱,国内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抽象化的倾向,导致学术自由内涵的模糊。学术自由成了多数人都可以说上几句,但是谁也很难说清楚的话题。2001年,我幸运地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师从张斌贤教授,学习外国教育史专业。在进校不久的一次课题讨论会上,导师敏锐地认识到学术自由问题,并谈到了学术自由研究的现状,希望能够从历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廓清学术自由的含义。当时我出于尽早确定博士论文选题的考虑,主动地承担了这一研究任务。此后,我广泛搜集并阅读了有关学术自由的文献,包括导师从美国访学所带回的大量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经与导师商量,初步确定了研究的选题。研究期间,导师利用专题讨论、电子邮件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及时了解研究进展情况和困难,并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鼓励,使得研究能够顺利完成。不仅如此,导师对于我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将来学术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也无不挂念于心,常常加以指导和关心。
编辑推荐
《学术自由在美国的变迁与发展》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自由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以教授终身聘任制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保障大学教师的经济和职业安全,促进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考察19世纪末期以来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历史变迁,分析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思想与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特点及其规律。 揭示学术自由在美国大学发展以及学术职业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