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中英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始终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教育哲学有必要吗?教育哲学是不是太抽象?有哲学就行了,何必又添一个教育哲学?导言主要致力于思考这些问题,从分析“哲学”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人手,说明哲学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继而重新阐释“哲学”的概念,消除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哲学的“恐惧”,最后阐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对于日常教育生活的不充分性,以便为教育哲学的独立存在做理性的辩护。
书籍目录
导言 哲学与教育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定义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二、国外教育哲学家的定义三、教育哲学的新定义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价值一、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二、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第三节 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五、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二、解放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二、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三、20世纪80年代之后: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第三节 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哲学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教育哲学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教育哲学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的新发展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教育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三、人的存在问题与教育第二节 人的形象与教育一、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二、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三、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第三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一、中国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二、西方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三、人生的境界与教育第四章 知识与课程第一节 知识与人生一、什么是知识二、知识与人生三、人生与课程第二节 知识的性质与课程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二、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后现代课程第三节 知识的类型与课程一、自然知识与自然课程二、社会知识与社会课程三、人文知识与人文课程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第一节 理性与人生一、什么是理性二、理性与人生三、理性与社会重建第二节 理性与教学一、什么是教学二、教学的理性基础三、教学:理性的探险第三节 理性的教化一、作为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理性二、教学的理性化三、理性的教化与教师第六章 自由与教育第一节 自由与人生一、什么是自由二、自由与人生三、自由与社会第二节 自由与教育一、自由需要启蒙二、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三、自由教育的精神第三节 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一、学术自由及其限度二、教学自由及其限度三、学习自由及其限度第七章 民主与教育第一节 民主与人生一、什么是民主二、民主与人生三、民主与社会第二节 民主与教育一、民主需要教育二、民主公民的素质三、民主教育:性质与目的第三节 教育的民主化一、什么是教育民主化二、教育民主化的四项原则三、建设民主的学校第八章 公正与教育第一节 公正与人生一、什么是公正二、公正与人生三、公正与社会第二节 公正与教育一、公正需要教育二、公正教育:培养有正义感的人三、社会公正与公正教育第三节 教育中的公正问题一、什么是教育公正二、教育公正的主要类型三、教育公正的实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英国是世界上教育哲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有着专门的教育哲学教席、学会、杂志、网站、研究生培养计划。英国教育哲学不仅在国内教育学界和哲学界很有影响,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到英国学习和研修教育哲学的人络绎不绝。它的教育哲学研究班(Seminar)不间断举办了近40年,来研究班上进行演讲的既有像赖尔(Ryle,G.)这样昔日著名的哲学家,也有像弗莱雷这样当今世界教育学界的风云人物。它的教育哲学年会也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不过,纵观整个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既有充满热情的可贵探索,又有浸透失意的痛苦反思。当前,英国教育哲学发展又面临着一些新的危机。分析和理解英国20世纪教育哲学的曲折发展历程,对于我国新世纪教育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而且,这种对国外教育哲学发展状况的了解与分析也正是我国21世纪教育哲学建设所急需加强的。 根据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学术方向的变化,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一、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 “规范教育哲学”最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弗兰肯纳(Frankena.W.K.)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那场教育哲学性质大辩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与“思辨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相对。在弗兰肯纳看来,这三种教育哲学的区别在于:思辨教育哲学试图寻找与教育过程相关的人与世界的形而上假设;分析教育哲学致力于澄清一些关键的教育概念;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 根据弗兰肯纳的这一区分,将20世纪40年代之前英国教育哲学概括为“规范教育哲学”还是比较合适的。这一时期教育哲学尽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计划中的一门课程,但是还没有成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和专业,教育哲学的研究还只是一些哲学家们的“业余”爱好,比较有名的如罗素(Russell,B.A.W.)、怀特海(White head,A.N.)、能(Nunn,P.)、克拉克(Clarke,F.)、里德(Reid,L.A.)等。他们在撰写大量哲学著作的同时,都写过一些重要的教育论著,如罗素的《教育论》(1927)、怀特海的《教育的节奏》(1922)与《教育目的》(1929)、能的《教育原理》(1920)等。他们甚至还在大学里举办过有关教育的讲座。他们的这些论著和讲座与教育学家不同,都从各自所持的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社会哲学或宗教立场出发,通过“演绎”的方法提出一些教育主张,如教育目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师生关系等。在这一方面,他们秉承了英国哲学家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家关注教育的传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