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同步学案/专家伴读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第1版 (2007年4月1日)  作者:夏正建 主编  页数:129  字数:215000  

内容概要

编写目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多样化教材在实验区的选用与推广,给广大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材料、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和贯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的转变”,把学生从繁重琐碎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优秀的、高效的学习辅助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依靠百年名校丰厚的教育资源,聘请国家高中课程标准组各科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各科主要编写人员、课改实验省市教研部门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组成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认真讨论了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目前高中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并成立学科编写组,精心研制,反复修改,面向全国课改实验区隆重推出高中《新课程同步学案-专家伴读》丛书。  丛书体例    本套丛书力求从实际出发,落实基础,强调能力,突出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研讨式的问题、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课程,培养其创新探究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套丛书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实施环节,各分册结构基本分为五大板块:单元概览、积累运用、拓展迁移、交流评价、延伸阅读。    【单元概览】主要是对单元内容进行概括提示、对比归类、有序梳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建构单元知识框架,达到成竹在胸、纲举目张之目的。    【积累运用】主要是课、节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体现,同时兼顾对重点、难点的提炼。力求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夯实基础、形成能力、提升素质。  【拓展迁移】着眼于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与深化,一般通过精选的案例作为思维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迁移。通过在多样化的探究和互动学习中,点燃学习热情,体会探究奥妙。    【交流评价】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歧义点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质疑与思考,同时也希望通过自我或者小组、同伴的评估,使学生逐步养成感悟、反思与总结的习惯,从而纠正错误、调整路径,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延伸阅读】提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事实、学科信息或者资料链接,供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查阅与鉴赏,以便博采众长、登高望远。    每单元后附有单元测试与评价习题,全书提供有模块测试与评价习题,供师生课堂检测或者学生自我检测之用。        此外,各学科分册根据学科特点、模块特色,紧扣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在上述板块中开辟了专家说课、课堂探究、三维达标、案例精讲、综合跃升、互动实践、小组讨论、自我评价、趣味阅读等富有创意、多姿多彩的二级栏目。

书籍目录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二课 中国古代艺术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课 “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二课 人性的复苏 第三课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第四课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一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第二课 追寻生命的起源 第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单元测试与评价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第二课 碰撞与冲突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与评价  模块测试与评价Ⅰ  模块测试与评价Ⅱ工具箱 1.中外文化大事记表 2.部分参考答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课程同步学案/专家伴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