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08-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淑芳,邵红英 编 页数:689
内容概要
在迎接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收集、编写了111位北师大的名人传记。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大师、资深院士,有投身于民族解放的革命家,也有在地方院校创业的带头人,还有在中、小学第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师等。这与我校十余万众的人才相比,仅是沧海之一粟。囿于时间、资料、人力等多方原因,许多大师的传略尚未成文,我们深表遗憾。好在我们组织出版《师范之光》这《师范之光:北师大百杰人物》仅仅是个开始,师大名人传记的汇编以后还将陆续出版。 《师范之光:北师大百杰人物》的名人传记排序以生卒时间为序。同年生者,以出生月、日先后排列;已故者以谢世时间排序。参加《师范之光:北师大百杰人物》工作的还有王晓明、祝鼎民等同志。 《师范之光:北师大百杰人物》得到王炳照、齐振海等专家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百忙中审查、修改文稿;并承蒙许多作者不弃,慷慨赐稿。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得到国家图书馆刘庆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宫伟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谨表深深的谢意。
书籍目录
总序母校是一棵大树(代序)前言清末中央教育改革的开创者--张百熙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张亨嘉古经史学家高步瀛陈宝泉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现代美术的先哲陈师曾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范源廉通识多能的姚华一代宗师--陈垣校长新文学的旗手鲁迅从经学家到革命家的吴承仕目录学家余嘉锡教育学家李建勋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教育家邓萃英物理学家张贻惠新文化运动的闯将钱玄同中西交通史的拓荒者张星娘古史专家、考古学家徐旭生李大钊与北京师范大学我的父亲林砺儒捍卫真理的勇士--李达语言学泰斗黎锦熙革命母亲任锐革命教育家杨明轩革命家、教育家杨秀峰心理学家张耀翔中国影剧事业的开拓者洪深现代体育教育的先驱袁敦礼李大钊的好学生张秀岩为北师大生存奋争的教育家李蒸文化名人、教育家王森然古文献学家刘盼遂现代地理学家黄国璋数学教育家傅种孙中国民族化油画的先驱卫天霖献身经学史研究的周予同中国小说目录学创始人孙楷第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周谷城叛逆女性--庐隐外交家楚图南江西人民的好儿子邵式平“东北大野”诗人穆木天体育教育家徐英超体坛宿将王耀东女革命家刘亚雄文坛才女石评梅目录学家王重民民族学家方国瑜文艺理论学家黄药眠……
章节摘录
为制定京师大学堂规划,张百熙颇费心思。在他看来,大学堂的建立虽以“收急效而少弃材”为目的,在制定规划时仍应立足现实。鉴于当时各省开办的学堂尚无几处,一时没有与大学相衔接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因而他提出,京师大学堂暂不设大学本科,先立一高等学校作为大学预备科,预备科分为两科,“一日政科,二日艺科。”三年后预备科毕业生与各省学堂毕业生一齐由大学堂考取,合格者再习专门分科。除预备科以外,京师大学堂还拟设立速成科,分为仕学馆和师范馆,两馆学生皆是三年毕业,课程以教授普通西学知识,讲解各国史地、政治史,修习外国语言文学和教学法为主。从京师大学堂科目的设置来看,政、艺两科已有文理分科的性质,其下所设政治、法律、通商,及生光电化等各科目相当于今天大学各系的设置。从体制 的设置来看,较为契合实际。 大学堂总教习的人选,让张百熙煞费苦心。他深知,大学堂之设,在造就人才,而“人才之出,尤以总教习得人为第一要义,必得德望具备品学兼优之人,方足以膺此选。”他首先辞退了惫懒办学,毫无成就的原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西韪良,任命“学问纯粹,时事洞明,淹贯古今,详悉中外”的吴汝纶担当大学堂总教习大任。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散文家,是当时“桐城派”的著名领袖。 大学士曾国藩的门人,也深受李鸿章的重视。延主保定莲池书院多年,许多北方的学者都出自他的门下,世人称其为海内大师。吴汝纶初时并不愿就总教习之职,张百熙就穿上朝服跪在吴汝纶的面前,诚恳地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生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吴汝纶感念张百熙的知遇之恩,终于答应下来。为了弥补西学知识的不足,吴汝纶提出要去日本考察学校,得到了张百熙的全力支持。张百熙还为他以冀州知州奏加五品卿衔,以使他出使日本通行无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