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年1月1日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玉英 页数:165
内容概要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的文章。文章中讲到,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而课程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回顾20世纪的100年,教育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每次变革都是从课程开始的。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反映到教育上,首先体现为要求人才的规格能够与之相适应,而人才的培养是要通过课程来进行的。 第一次课程改革是在20世纪初。这次改革对世界教育的影响长达半个世纪。 第二次课程改革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这次课程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确实培养了一代精英。 第三次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次课程改革培养的不仅是大学生,而是培养青年走向社会的教育。 中国的课程改革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书籍目录
绪论一、背景与问题二、本书的特点三、本书的结构第一章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三次浪潮与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一、第一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二、第二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三、第三次科学课程改革浪潮第二章 建立在知识相关性基础上的综合科学课程一、背景二、条件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四、设计模式五、传统综合科学课程的特征与评述第三章 苏格兰综合科学课程案例研究一、课程的发展背景二、课程的发展过程三、课程的内容、结构分析四、课程特色分析五、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第四章 建立在科学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统一基础上的综合科学课程一、背景和条件二、分析的框架和模型三、特征四、从传统的综合科学课程到现代综合科学课程五、现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第五章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案例研究一、改革背景二、国家科学课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三、科学课程内容和结构分析四、科学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五、英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第六章 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历史发展与案例研究一、历史发展二、案例研究第七章 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一、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反思二、由三个案例比较看我国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三、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四、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的建议附录附录1浙江省自然科学任课教师调查问卷附录2国外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附录3台湾省1999年自然科学课程纲要简介附录4国内外综合科学教材内容和结构参考文献后 记
章节摘录
(二)对学习心理有了新的认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为迁移而教”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布拉姆认为:“综合科学教学可能有助于迁移,因为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相近学科中使用他们在一门科学中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将生物学原理运用到农业或营养学之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不同于学科结构。研究表明学生获取、同化及保持知识的过程和结构与学科结构无关。以前的教育迫使学生接受学科结构的做法是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事实上,许多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态度是不受学科限制的,这就为打破分科课程的单一的学科结构,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建构综合科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许多专家认为,综合科学课程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儿童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不应受到太多的学科范围的限制。布拉姆指出:“在科学教育中,人们不应当只关心知识的传递,而应当主要关心批判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例如在批判性地检查资料方面运用个人的判断,因为这些态度对工作和业余活动同等重要。应选择大范围的课题来证明科学和科学思维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一个狭窄的专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印象,即科学态度只是对处理相对小的范围内的问题有效,而且主要是处理那些与科学研究有关的问题,而综合的方式将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强调课程与社会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性。”①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次调查结果比较20世纪70年代,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之所以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运动,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