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黎锦熙 著 页数:681
内容概要
为便于读者了解、查找先生的各类著述,我们特将黎泽渝同志编辑的《黎锦熙著述目录》附于书末。仅从这一目录便可看出先生著述之丰、研究面之广。为使内容相对集中,本选集的范围限制在语言文字学方面。即便如此,仍是卷帙浩繁,篇目的选择就需费一番推敲。经过反复斟酌,我们确定了以下的选目原则:就入选论著而言,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就整个选集而言,须具有一定的覆盖面。所谓覆盖面,从时间上说,以作者中晚期的著述为主,但此前的成果也要有一定的数量;从内容上说,侧重语法,但语音、音韵、文字、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论著也要占一定的比例。此外,适当选取一些不同时期的同类著述,以展示作者某些重要学术观点的发展变化。
作者简介
黎錦熙先生(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縣人,是中外知名、成就卓著的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4岁起即从塾师读书,15岁考中末最后一届秀才,在传统文化方面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1970年,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先生北上求学,考入北京铁路专修科。
书籍目录
前言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佩文新韵》序汉语音韵学研究纲目(语文学大系之一)(初稿)诗歌新韵辙的调查研究小结汉语规范化的基本工具——从注音字母到拼音字母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中国文字之“正反合辩证式”的历史进展“汉字新部首”拟案举例八十岁后工作总汇报和展望——文字改革运动的自我评介和希求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古书疑义举例的理董和扩张“巴”字十义及其‘复合词’和‘成语’说“把”(上)说“把”(下)中国大辞典概述《新著国语文法》原序(1924)《新著国语文法》今序(1951)《比较文法》后序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和学科体系所谓“黎派”语法诸书的评介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上)汉语构词法和词表研究(下)中国语法中的“词法”研讨语法再研讨--词类区分和名词问题论现代汉语中的量词汉语介词的新体系主宾小集(上)主宾小集(下)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汉语复句新体系的理论谈汉语语法的图解法古今作品分析“图解法”简说--汉语“句本位”语法的图解法提纲大规模的图解法修辞学比兴篇中国近代语研究法[附录]黎锦熙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1963年1月,我们开始进行诗歌新韵辙的调查研究工作,经过三年来的分途搜集、整理材料、集体研究讨论,现在可以初步作个小结,提出下列三种材料,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1)《汉字正音谱》序例--汉语的诗歌韵辙以现代普通话语音为分韵的标准,它可以作为现代汉语的参考教材,供检查和练习之用。 (2)《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系统”与近代“韵目”比较表--诗歌韵辙应以1958年国务院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系统”为根据。这个比较表把近代几种韵书的“韵目”跟它作个历史性的分析比较,以说明新韵辙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3)“诗歌新韵辙”纲目表--这就是我们草拟的诗歌新韵辙的体系:在语文教学方面要求严格的正音,在文艺实践方面可以灵活地运用宽度的“通押”。这个表的要点是“注”中所阐述的通押情况及其规律。这也是在韵辙范围内的一种历史性的(旧体诗词)兼地理性的(方言歌曲)调查研究小结。关于“通押”问题,将另写《诗歌新韵辙的“通押”总说》,略依语音学的理论体系加以概括和说明。 一、《汉字正音谱》序例 两三年来我们参加文化革命和教学改革运动,在实践中,把所发现的各种大小问题,细心加以研讨,实事求是地提出初步解决的意见,作成《汉字正音谱》。1963年1月6日,北京部分文化教育工作者、语言工作者开会商定编制新的《诗歌韵辙》,旨趣是:1.对全国各种戏曲歌词的现代化、民族化、革命化的新作品的韵脚(辙儿)应拟定一个统一的标准;2.对旧体诗词的吟诵也应归纳出一个新旧会通的规律;3.普通话的语文教学应和韵辙上的正音联系起来。同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行“现代汉语”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工作,其中“语音”部分,从7月起,由讲课者总结过去经验,根据“少而精”的原则,集体讨论出教材编制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于1964年2月,决定“现代汉语”课中的“语音”部分,应以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为课堂讲习的主要教材,要求对三千多个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熟悉无误,作为必须通过的“基本功”。因此,在课堂讲授教材之外。把“正音”“正字”和上述的第三项“韵辙”都联系起来,以《新华字典》所收的八千来字为范围,编制一种实用的练习参考材料,名为《汉语正字正音和韵辙八千字谱》,简称《汉字正音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