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学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00-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晓敏 著  页数:229  

内容概要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文库1:中唐文学思想研究》原是我的博士论文,作了些修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读硕士研究生时,因与同学一起参加了业师童庆炳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做过一点文艺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这次读博士学位时,导师曾建议我仍然做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但我很想在古代文论研究上试一试,与导师多次商量、研究,最后,在导师帮助下选定“中唐文学思想研究”这一题目,因自觉对古代文论所知有限,就想先找一些“坚实”即靠得住的观点,但在阅读有关材料时发现。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古今研究者都讲过许多话,而在好些问题上看法相当分歧。自然也有些观点得到多数人的赞同,成为流行的看法,但有些流行的看法,似乎也还有疑问。总之,原想对中唐时期的文学思想做一种比较完整的叙述,结果是受到某些问题的吸引,在作了些思考、研究之后,很想就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就写成了这篇“争辩”性的论文。由于主要是围绕一些问题谈自己的观点。论文中对中唐文学思想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文中所讨论的主要是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思想,而且也仅限于自己有话可说的一些地方,写不出新意的就没有写。对这一时期的另一些文学思想家如皎然等虽然也提及了,但未做深入的讨论。考虑到文学革新思想毕竟是这一时期文学思想中的主流,论文还是用了“中唐文学思想研究”这一题目。我作这篇论文时,生活很拮据,刚入学时,助学金是249元,后来增加到306元,每月只能花这些钱。但精神生活是充实的。我从读研究生到读博士学位,先后在北师大呆了五六年,师大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业师童庆炳教授对我的关心、指导,更叫我永难忘记。这篇论文从选题、做开题报告、写作直到论文答辩,他都付出了许多心血。论文答辩时,张少康、蔡锺翔、杜书瀛、程正民、王向峰、李壮鹰、罗刚等教授对论文做了肯定的评价,使我很受鼓舞,同时,他们也对论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唐社会变革与文学思想第二章 儒学与中唐文学革新运动第三章 中唐文学革新思想的演进一、“道”之演进二、“教”之演进三、复古之演进第四章 韩愈的“文以明道”与“不平则鸣”一、文以明道二、不平则鸣第五章 柳宗元之道与文学思想一、柳宗元之道二、文学思想第六章 白居易的讽谕诗学思想一、讽谕诗学概观二、情、事诗说三、诗歌史论附:元稹的诗学思想第七章 刘禹锡的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结束语 中唐文学思想的功利性问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六朝文学的另一种不足之处是,在诗文创作中显示出一种个性弱化、人格萎顿的现象。这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建安文学表现出一种悲凉慷慨之气,一直为人所称道,到晋代的陆机、陆云、潘尼等人身上,这种悲凉慷慨之气已经逐渐消失,不过,左思等人的诗作中仍有不平之气。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被人称为“古今绝唱”,主要是诗中表现出诗人强烈的个性,他是以自己的情感表现的需要来剪裁、重塑历史人物的。如为了表达自己对豪门贵族蔑视,咏荆轲时,他不是复写“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而是抓住“旁若无人者”一语大加发挥,写道“高沔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诗中的荆轲对贵者“视之若埃尘”,这实际是诗人自身人格的投影。左思对当时社会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是非常不满的,为此胸中抑郁着不平之气。刘宋时期,诗歌仍有个性的表现,如谢灵运的山水诗就隐含不平之意。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即指出这一点,鲍照之诗更表现一种与士族门阀制度的抗争精神和愤世嫉俗的强烈情感。不过,鲍照在当时已是“寒夜孤星”。此后,齐梁君王排斥“怨恩抑扬”之作而提倡写“流连哀思”之文,鲍照被目为“发唱惊挺,操调险急”。文风诗风转向“圆熟温润”,诗人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在诗中很难见到了。  六朝诗文的又一个不足之处,是模仿、雷同现象严重。这一时期的诗歌既回避对现实的描写,题材狭窄,又不能充分表现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加之诗歌大多为宴席、送迎时所写,有相当多的诗作还是由君王命题而创作的,这样,虽然诗人主观上也力图“创新”,但这种“创新”的天地太狭窄了。实际上也无法真正做到创新。对六朝诗文的这种模仿、雷同现象,古人即早有注意。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就说道:“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唐文学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