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锦 谭云明 页数:355 字数:43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实体经济99评》从温州危情、银行暴利、楼市泡沫、金融改革、企业自强、政企关系等九个方面,九十九个角度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做了评论和分析。透过它们,可解中国企业空心化之谜,可立实体经济学之说。
实体经济舆论何以形成,“银行暴利论”怎样交锋……读懂这些评论,方可摸清中国企业的运行脉搏,寻见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实体经济99评》沿袭了智囊型学者李锦一贯的写作风格,“独立主见”、“一针见血”,寥寥数语即将中国现实问题说得精髓尽现。读者从这些屡屡引起巨大反响的评论中,可以领略到边种写作风格带来的阅读乐趣。
作者简介
谭云明,湖南省茶陵县人,南京大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写作学会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网络编辑专业委员会专家。1996年始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新闻编辑》、《网络信息编辑》、《传媒经营管理新论》等各类书籍12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闻编辑、传媒经营管理以及网络媒体研究。
李锦,江苏盐城人。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曾任第十一届团中央委员、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山东分社副社长等职。重点研究国家走势与企业发展。1978年以来所写思路性调查先后得到38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邓小平曾对其做“你有发言权”的评价。金融危机初期上书万言,得到温家宝、李克强、王岐山的批示,引起中央重视,对遏制信贷风险起到特殊作用。
现任国内7所大学的特聘教授,讲授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政府管理学、新闻学等课程。
书籍目录
第1章 脱虚向实
1.必须直面“产业空心化”这一事实
2.换个思路看企业“资金链断裂”
3.“以钱炒钱”的狂热是经济危机的表现
4.脱实向虚是当前经济的主要风险
5.稳中求进关键在于抓住实体经济
6.为何出现实业空心化
7.美国是如何把日本导入泡沫经济的?
8.天价商品泡沫来自腐败的发酵
9.“向钱葱”可能是热钱游戏的信号
10.张德江的“两个任何”是实体经济的最强音
11.要从国家设计层面抓实体经济发展
12.祛除“虚拟幽灵”需自上而下三方面入手
第2章 温州危情
13.怎样拯救危情中的“温州模式”
14.“跑路”事件倒逼金融改革加速
15.温州模式变异的中国意义
16.中国金融改革呼唤“南巡讲话”
17.吴英之罪,是企业融资难所逼
18.让吴英祭刀,是金融体制之耻
19.“立人”倒在资本供给体制的门槛外
20.吴英与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之异同
21.吴英不死:民意的胜利
第3章 银行暴利
22.银行榨取企业利润的“风景线”
23.企业衰退,银行还会幸免吗?
24.银行暴利的三大推手
25.银行与企业不能变成“黄世仁”与“杨白劳”
26.实体经济是银行高利润的最大受害者
27.银行业正在成为垄断资本阶层
28.银行家们正在进入高风险期
29.金融垄断与腐败是“孪生兄弟”
30.垄断下的腐败只是时间问题
31.银行家交锋学者:金融论战因何而起
32.“银行暴利”无法否认
33.衡量金融的标准是实体经济
34.终结银行暴利七策
35.从“银行暴利论”确立看真理的力量
第4章 楼市泡沫
36.中国楼市“刚性需求”神话破灭
37.鄂尔多斯楼市泡沫不可持续
38.是转变思维还是重金“救市”
39.何以拯救股市?唯有实体经济
40.避免楼市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
41.“芜湖新政”是对中央调控决心的挑战
42.温总理提的“房价合理底线”应是多少?
43.央企回归主业:何须三令五申?
第5章 金融改革
44.企业“皮之不存”银行“毛将焉附”?
45.从根子上破解民间借贷困局
46.警惕地方融资平台“绑架”国家经济
47.揭露理财产品猎杀老百姓财富的“陷阱”
48.银行整治收费草案难改霸王本色
49.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50.金融资本需“滴管”式输向实体经济
51.“温州方案”堪比1982年“一号文件”
52.民间金融改革,银行真舍得“割肉”?
53.利率管制的政策应该结束
第6章 小微企业
54.让小微企业把嘴边的肉吃进去
55.“食草动物”抱怨多
56.健力宝“回归运动”揭示实体经济发展之道
57.苏泊尔“质量门”暴露实体经济“内需”之象
58.小微企业是富民的主力军
59.政府对小微企业支持需做好“加减法”
60.小微企业要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61.生存,是中小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
第7章 企业自强
62.央企回归主业:乔木与灌木的抉择
63.国企退出辅业为何推进缓慢
64.老字号图变要避免“杀鸡取卵”
65.经济转型首先要人才转型
66.但愿海外企业多出“稳增长”的新闻
67.赚钱效应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根本动力
68.实体经济的辛苦钱更可靠
69.美国密集“双反”中国企业如何进退?
70.把实体做强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71.龟兔赛跑折射出实业坚守之道
72.自主创新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73.“LED中国”的灰暗前景
第8章 政企关系
74.喊的是“结构性减税”做的是“结构性增税”
75.资金流向比流动性更重要
76.当尚方宝剑遭遇“鬼打墙”
77.转型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78.“就业难”、“招工难”实质上是企业难
79.企业发展需要的“十个环境”
80.谁是“玻璃门”与“弹簧门”的制造者?
81.金融业监管不宜照搬国资委模式
82.组建金融国资委,将为金融民企带来什么命运?
83.设立金融国资委与市场化是跑的“两股道”
84.靠升“副部”增强中国险企竞争力?
第9章 企业精神
85.挽救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溃败”
86.中国企业家“精气神”没有必要挽救吗?
87.面对德国的实体文化我们感到羞愧
88.“毒胶囊”,到底毒了谁?
89.企业家:静心做大事
90.欲振实体经济必先壮实业报国情怀
91.“富二代”企业家能否扛起实业报国的旗帜?
92.“子不承父业”是中国企业家最大的悲哀
93.企业家的危机时代战略密码
94.时代呼唤中国企业精神
95.中央企业精神:先进、忠诚、艰苦、奉献
96.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企业家?
97.企业家精神核心是“两家”精神
98.企业家的实体精神回归是一个系统工程
99.对中国企业十六字精神的阐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日本政府保持高增长思维惯性,进退失据决策屡屡失误 日本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思维惯性,在改革过程中忽略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宏观政策屡屡失误。 为缓解日元升值压力,鼓励银行和企业向海外投资。1980—1984年逐步放开外汇管制,外国企业可在日本发行以日元和外国货币为基准的债券,日本金融机构可用任何货币在海外发行债券,把得到的资金对置成日元,日本成为世界主要的资本供给者。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96年16.7%的GDP是外国资产。日本外流的资本有40%到了美国,25%到了亚洲。日本银行在美国发放的贷款曾达到美国新增贷款的17%,大量购买美国的房地产,此时正是美国房地产泡沫时期,日本资本接盘后,美国房地产就崩盘,日本投资巨亏,相当于10年对美贸易顺差。 为缓解日元升值压力,保持企业竞争力,日本实行低利率,把经济资源引导到资产投机和信用扩张,刺激了房地产泡沫形成。日本银行在吹大资产泡沫的同时,也吹大了自己资产和利润。金融自由化促进信用极度扩张,银行业资本极度膨胀,银行股票价格迅速上升,“解放资本”的奇迹就是资产泡沫。股市从1986年的12000点飙升到39000点,东京房地产总市值超全美国房地产总值,资产泡沫吸引了巨额银行贷款。1980年日本银行在世界前10名当中只有一家,1988年囊括了前10名。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纽约股票市场暴跌引起全球连锁反应,各国在1988年紧缩银根,日本仍沉浸于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新鲜而自由的空气”,增大现钞供给,到1989年紧缩银根为时已晚。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破裂,日本当局直到1995年才承认经济衰退,采取措施已晚,经济泡沫最终破灭。 日本银行积累了巨额不良资产,1992年达到40万亿日元,日本政府寄希望于经济回升消化不良资产,结果1998年增加到87万亿日元,占银行业贷款的15%~20%,国内生产总值的30%。在经济大萧条环境下,日本政府在1996年实施“大爆炸”式的全盘自由化改革。2002年推出“金融再生计划”,受此冲击2003年股指跌破8000点大关,回到了1983年的水平。经过长期的改革,健全了法律监管,至2005年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到16万亿日元。
编辑推荐
《中国实体经济99评》揭露中国企业空心化之谜,解析中国企业危机深层原因,这是一部为中国实体经济立说之《中国实体经济99评》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是实体经济空心化,拯救实体经济便是拯救中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