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传奇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清晨  页数:244  字数:16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健康长寿,离不开医学科学的发明创造。在19世纪和20世纪,以抗霍乱、炭疽、狂犬病为代表的各种生物疫苗的创造和以青霉素、链霉素为代表的各类抗生素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被动地任由病毒、病菌宰割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有了保障。如今,这些发明创造的过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光辉历史。进入21世纪,心脏疾病取代了其他因素,成了威胁人类生存的首犯。心脏医学,尤其是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及时有效地降低了心脏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正因如此,心脏外科学成为了医学科学的重中之重,享有极高的地位。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历尽艰辛,有几代人呕心沥血,同时又极富传奇色彩。    然而,介绍心脏外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史,尤其是以科普形式,作者要面临几个挑战。其一,心脏外科学专业性很强,要精确描述其发展史,必须对该学科有深入了解。其二,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要客观展现这段历史,也必须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深入了解。其三,要让大众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必须有能力以通俗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术式,还要能引人入胜。其四,普及科学发展的知识,不仅仅是传播,更重要的是要以丰富的内容呈现该学科的神奇奥秘,激发起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开始热爱这门学科,希望献身于该学科的未来发展。    值得祝贺的是。李清晨医生战胜了这几项挑战,为广大读者呈现出《心外传奇》一书。    该书以“破冰之举,拯救蓝婴”开篇,客观、精确、富有传奇性地介绍了心脏外科的第一例手术——B.T分流术。该手术在小儿心脏科医生海伦·塔西格的建议下,由外科主任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医生在其主要助手黑人托马斯的帮助下,于1944年11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成功完成。该手术由塔西格和布莱洛克次年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此后,从世界各地前来观摩的医生络绎不绝,使得坐落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名副其实地成为心脏外科(小儿心脏外科)的发源地。以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手术开篇,不仅将读者引到心脏外科创立的源头,还富有现代感。众所周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已连续二十多年在美国最好的医院中排名居首,已是美国公认的“最好之中的最好”(best ofthe best)的医院。    在随后的两章里,李医生描述了实现开心手术的两项技术的创立和发展:由加拿大多伦多医院的比奇洛医生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刘易斯医生开创(但刘易斯在人体率先取得成功)的低体温下无血术野心内直视手术,和美国杰斐逊医学院的吉本花几十年研发的人工心肺机。这两项技术如今早已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使心内术野无血,延长了手术时间,让医生可以实施更复杂的手术,而且还保证了术后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恢复。李医生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的描述,再现了当时这些发明者奋发图强、不惧失败、勇于探索、乐于竞争的场面。    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显然,李医生正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书的中间部分向读者概述了从古代到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期间,人类对人体本身(解剖生理)的认知,并着重介绍了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以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为代表的学者们对人体血液本身认识的过程。是的,没有血液循环的发现,没有血型的发现,就没有现代医学科学,更没有心脏外科学。在这里,我要提示读者,心脏外科学的发展还有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一肝素。肝素是抗凝剂,它防止血液凝固,才使血液可以在体外循环,在心肺机中流畅无阻,保证了心脏手术中人体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若无肝素,循环停止,人体就会死亡。任何一次体外循环都必须有肝素的应用。肝素是由一个叫杰·麦克林(Jay Mclean)的医生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读二年级的时候发现的。    心脏的主要疾病有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心室纤颤等)、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心脏外科在治疗这些疾病中一直起主导作用。心脏外科医生植入了人体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和第一个心脏除颤器。同时,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创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进展。如今,心脏冠脉搭桥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主动脉修复/置换术等,已在全世界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谁能想象出,在每一术式的背后,有多少人的付出和探索。这中间的一个个人物,一项项试验,一件件往事,在书中被描述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既令人深思,又令人陶醉,值得一读!    心脏移植的成功是心脏外科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由南非的伯纳德医生在1967年12月完成的。伯纳德采用了斯坦福大学洛厄和沙姆卫于1960年所描述的技术。该病人只存活了18天,死于免疫抑制所引起的肺感染。心脏移植的进程也几经曲折:术后感染,免疫排斥,还有伦理上的争议等。但最主要的进展是,由于使用环孢素和单克隆抗体OKT3为代表的免疫抑制治疗,心脏移植的例数迅速提高,在l 995年达到最高峰,当年全世界心脏移植的例数为4500例。近年来,由于受到获取供体器官的限制,心脏移植手术的例数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每年3000例以上。心脏移植不仅为晚期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再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挑战了心脏外科的另一极限,证明人体的心脏是可以替代的,其提供血液循环的功能可以由外源替代。正因为如此,进入21世纪后,各种样式的心脏辅助装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患者治疗上,已逐渐成为心脏外科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    《心外传奇》以人工心脏的研发来结尾,寓意深长。尽管第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功实施,但它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然而,这个过程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如果说,21世纪以前,心脏外科的传奇发展是人类在其自身内索取最大可利用资源来征服心脏疾病的见证——一个已经光彩夺目完成了的历史见证,那么,今天我们探索人工心脏将是驰向下一个里程碑的开始,一个飞跃式的里程碑!人工心脏的创研者们正在创造心脏外科新的发展历史,这又将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历史。《心外传奇》意在激励读者们,尤其是青年读者们,勇于加入这些创研者中来,共同创造这一历史。    我真诚地向广大读者推荐《心外传奇》这部中国国内仅有的有关心脏外科发展的科普图书。    高卫东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    2012年3月26日

内容概要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作者简介

  李清晨,黑龙江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现就职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医院,无影灯下救死扶伤;在家中,互联网上激扬文字。长期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文风多变,以通俗诙谐者为多,部分揭批文章言辞犀利,被网友评价为“咄咄劈人”。

书籍目录


前言
破冰之举,拯救蓝婴
冷冷的心,沸腾的血
廿载一梦,伟业初成
绝地中兴, 柳暗花明
千古谜题, 凭谁能解
血浓于水,性命相托
续写神奇,风云再起
妙手成桥,仁心仁术
灼噬自己,照亮夜空
风湿啮处,当何如之
直面死神,祭出王牌
终极挑战,巧夺天工
落日余晖,为霞满天
致谢
大事记
主要人物索引索引
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如果说B—T分流的手术点燃了比奇洛一反常规出奇创新的激情,那么这位挑战者的热血,则显然是因比奇洛的学术报告而沸腾起来的。在斯普林斯市举行的那次外科会议上,比奇洛的报告引起了巨大争议,然而同样在会场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F.约翰·刘易斯(F.John Lewis,1916—1993)却在赞叹之时暗暗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 同时代的人对比奇洛的评价是,他对自己的新观念总是非常慷慨,毫无保留。20世纪50年代不比现在,在学术会议上放映动态投影十分容易,在那种相对落后的会场条件下,比奇洛居然能把记录自己手术过程的电影胶片在现场演示,真可谓慷慨到家了。正是因为比奇洛在学会上将实验方法透露得足够细致,才使刘易斯有信心试一试。 但是,要想在这种极具技术含量与创新要求的挑战中取胜绝非易事,更何况别人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因此时人并不看好他,甚至不乏嘲讽。虽然许多朋友认为他是最聪明、最有判断力的天才,但刘易斯自己却甚为低调甚至有些害羞。当有人问起刘易斯是否介意这些批评的声音时,他回答得干脆而巧妙如果你很少意识到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就会大大减少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了。 沉稳的刘易斯当然很清楚情势,若要后发先至,则必须改进比奇洛的技术。他将狗降温至26—28℃,夹闭腔静脉八分钟,在直视无血的术野下施行了房缺(通过外科手段建立)修补术,结果是10个动物,最后有9个得以存活。在动物实验的存活率方面,刘易斯果然已经做到后来者居上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刘易斯的改进主要是对抗和最大限度地预防室颤——一种十分棘手的心跳节律紊乱。他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被气栓阻塞和过度降温造成的。于是他采取措施限制术中冠脉内气栓的形成,并使温度高于比奇洛所采用的温度,因此手术死亡率得以大大降低。到1952年,和比奇洛一样,刘易斯也觉得开展这种临床人体试验的时机已近成熟了。 现在,一加一美,一北一南的两个人都拔剑四顾跃跃欲试,只等决战时候的制胜一击。只不过科学上的这种争斗显然不同于你死我活的搏命之争,严格来说甚至并不存在真正的失败者,因为无论他们中谁获得成功都将是人类征服疾病的胜利。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

编辑推荐

《心外传奇》比起教科书上枯燥的前言,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只身在韩国有些孤单的外科医生,无数个图书管里埋头苦读的日子,聚精会神研读每一篇文献专注的样子。 总字数不多,但倘若每个专科都能有这么个人写下专科的发展史,结合起来,就是一部医学的长卷。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真这样的话,《心外传奇》的意义会更加深远!

名人推荐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外传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1条)

 
 

  •   若干年前,当我还在医学院进行本科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曾经说过,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在医学院学习的漫长时光中,我的确切身领会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对于“医学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含义却一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直到某一天,我有幸在手术台上,在直视下见到活人跳动的心脏。
    “我第一次看到跳动的心脏,真是激动人心的经历,那仿佛是在寻找通往天堂之门。”不是亲身经历那犹如天堂之扉开启一般美妙经历的人,是永远也无法理解丹顿·阿瑟·库利为什么要在《胸外科年鉴》这样学术性的书刊中使用如此抒情的语句的。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一个活人的心脏在我眼前跳动时,即便是完全不信神的我也几乎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未曾亲眼目睹者永远无法想象,世界上为何会有如此神奇之造物。它如此精致与美丽,仿佛世界上独一无二之珍宝,却又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胸膛里。它的美超越人世间所有人造物,在人类所能创造的所有事物中,没有什么可以超越它。如果确实有天堂的话,那么站在天堂的大门之前也绝不会比直视跳动的心脏更为令人目眩神迷。它展现出的是生命的雄奇和美丽。它是生命之源。
    佛教禅宗有“顿悟”的说法,苦行的僧侣反复求索佛法数十年而不得,却于一朝夕见突然领悟,修成正道。当我亲眼见到跳动的心脏的一瞬间,我也好像“顿悟”一般,终于体悟数年前我的老师所说“医学是一门艺术”的真意义。
    医学的美妙,不仅在于他用科学的理性向我们揭示了人体之内如跳动的心脏般美妙的诸多脏器运行与维持人生存和活动的机制,还以此为基础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奥秘。医学以科学为媒介,向我们显示了生命之美。不仅如此,医学的实践者——医生们还用他们的一双巧手,试图修补心脏疾病造成的残缺,以此来挽救生命。这种行为本身难道不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么?
    当你看到训练有素的心脏外科医生用粗细不及一根发丝的细丝,在心脏上穿针引线时,你实在无法不将他们视为和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巨匠。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只是将无生命的物质改造的如同有生命一般,那当代的医生们则是直接在改造生命、创造生命,这是我所能想到的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创造。
    然而,医学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医生们孜孜不倦的勤奋和努力,往往还要医生和患者付出血的代价。医学的发展从来没有坦途,人类医学的每一步进展都伴随着数不尽的血泪教训,甚至生命的代价。而这些现代医学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往往不足为外人道。不要说普通的受惠于现代医学进展的人们,即便是像我这样专业学习临床医学的人也对此间种种情事不甚了然。
    李清晨医生所作的《心外传奇》给了我们这些对医学历史不甚了了的人一个发现和学习心脏外科发展过程的机会。在这本书中,李医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的史诗般的奋斗史,刻画了一个个不畏艰难,勇于向“不可能的任务”挑战的英雄形象。也带领我们一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阴暗场景。在书中,我们可以同李拉海一同感受首例交叉循环手术成功的喜悦,却也不得不接受Mustard医生连续十二次手术失败,死亡率100%的黑暗事实。事实上,只要耐心读完整本《心外传奇》你就会发现,在心脏外科的发展历史中,失败的故事总是比成功要多得多。而在医学领域,失败往往意味着病人的死亡。
    虽然很难让人接受,在医学界开疆拓土的尝试总是伴随着失败和随之而来的死亡。每一个医学成就的背后都埋藏这数不尽的尸骨。饶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们从来不会放弃向前开拓的任何一个努力尝试。因为每一个失败的案例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血粼粼的经验正是人类医学进步的基础。李医生所写的《心外传奇》中,不仅为医学发展历史上卓有成绩的人物树碑立传,还为那些挑战医学高峰路程中的失败者留下了一席之地。我们记住了伯纳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心脏移植手术的荣耀,却也记住了詹姆斯·哈迪等人之前种种失败的尝试。成功者固然值得令人敬佩,失败者的贡献也不应被人遗忘。
    李医生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课外读物,对医学生了解医学历史的发展,加强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于渴望了解医学发展的寻常人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这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医生在人类在对抗疾病的战争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人类在对抗心脏疾病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展现了医生在疾病面前的无力和弱小。迄今为止,在医学发展史的任何一个瞬间,医生总是对出现在人类身上的大多数疾病束手无措。人们战胜了一些疾病,但是永远有更多的疾病是我们尚且无法攻破的。这是促使一代代医学家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动力,也是往往不为非医学专业人士所了解的地方。现代医学迅猛的发展使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觉,以为人类已经战胜了大多数的疾病,医生如凛凛天神一般不可战胜。但实际上医生在疾病面前往往扮演着一个摇尾乞怜的角色,仅仅是偶尔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一两条生命而已。我想,也许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有更多的非医学专业人士能够理解这一事实,进而理解和支持他们身边的医务人员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努力,从而缓解一下当今略显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挫折和失败,也可以算作医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特之处。人类在医学领域的失败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他们如同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一般,充满了悲壮的美感。李医生的作品,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这一悲壮的史诗,使得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也能通过阅读来领略医学的艺术性和美感,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去年秋天,我因为一些原因去过北京阜外医院。阜外医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心外科医院。我亲眼见证了现代医学的先进。一位著名的心外教授对我说:“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很多器官的移植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比如心脏移植、肾脏移植等等。”这位教授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个“但是”,这个“但是”也说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无奈。然而就像心脏移植曾经就是《聊斋志异·陆叛》里的一个神话一样,现在的医学无奈也必将会攻克。甚至现代人很难想像,人称“外科之父”的西奥多·比尔罗特曾经下过这样的断言:“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从1896年德维希·雷恩成功为一位心脏外伤的病人进行缝合,到现在可以在人体永久植入一个人工心脏,心外科的发展不仅已经超出了比尔特罗的想像,甚至也超出了那些在心外科做出很多努力的前辈们的想像。
       那么,从被认为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到现在可以做一个人工心脏,这一路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呢?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医学带给我们的便利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是谁完成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例做这项手术的病人是什么情况?做完手术之后的情况又如何?时间再往前推,是谁做出了体外循环机,让心外手术成为现实?又是谁研制出了心脏造影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明确?第一个肯于让他把管子插进心脏的实验者又是谁?第一个为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的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手术?她的第一个病人情况如何……这些问题或许你没想过,但是只要你想到,这些问题本身就够有意思的。而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也一定很好看。《心外传奇》,就是这样一本好看的书。
       诚如本书作者李清晨所言,这本书并没有一个畅销书的名字(不过也还可以,至少作者没有傻傻地给本书起名为《心脏外科手术史》),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专门写一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脏外科手术的书——惭愧的是,我就曾经是那个“不明就里的人”,直到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才知道它讲述的是心脏外科的发展史。这样一来,这本书里讲述的就是N例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困难的心外科手术。既然是心外科手术史,讲述的自然就是那些能够载入史册的手术,而能够载入史册的就只能是开创性的,而开创性的就只能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就会充满难以预知的困难和灵光一现的发现。这样的故事读来,自然让人既紧张又兴奋,只要开始就很难放下。
       这些故事中,作者本人最喜欢的是第一例做成体外循环的吉本,而我个人最喜欢最崇敬的是第一个把管子插入心脏,发明了心脏导管术的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要知道心脏导管术不仅开创了心内造影技术,让心脏病的诊断更直观更科学,同时也成为当代心脏病治疗中最常用的微创伤技术。我相信对于当代人来说,稍微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不会拒绝心脏导管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一百年前,如果谁听说要把一根管子直接捅入心脏,这人一定会跳起来飞也似地逃跑,他会认为这是在谋杀他。甚至在医学界内部,也认为此项技术根本就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福斯曼很难找到第一个肯配合他完成这项实验的人。这项实验和其他的心脏病还不一样,其他心脏病人都是以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肯于接受医生的实验。比如第一例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退休了的口腔科医生,当他觉得自己的心脏病已经太过严重也活不了多久的时候,他抱着为医学做贡献的心态同意了美国医生德弗里为其做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名叫克拉克的口腔科医生对医学的贡献不亚于为其主刀的医生德弗里。然而克拉克毕竟属于垂死之人抱有最后一丝希望,而福斯曼要进行的实验要面对的却是正常人,没有哪个疯子肯于让他在自己的心脏上插个管子,万一把心脏捅个窟窿那是补不上的。不过,福斯曼最后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疯子,这个人的名字叫沃纳·福斯曼——没错,他的第一例心脏导管术的对象就是他自己,他把管子插入了自己的心脏,而事件的整个过程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充满了惊险和传奇。
       福斯曼只是一代又一代为心脏病诊疗技术做出贡献的伟大医生之一。正是这些医生不断的努力,才让人类的心脏跳动得时间越来越长。去年我在北京阜外医生看到的最让人感慨的景象还是每一个窗口前面长长的排队。这说明心脏病患者还是很多,对于心脏病诊疗的需求还是很广。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心脏病越来越有得治。所以我期待有越来越多关于心脏病的科研成果问世,有越来越多的好医生出现。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甚至希望我的侄子将来能够做一名出色的心外科医生。
  •   虽然我不是外科大夫,是一名小小药师,但是一样推荐给位阅读此书,绝对不会后悔。人说字如其人,其实书也是如此,李医生在互联网上的文字较为激扬,长期为多家媒体撰写专栏,文风多变,以通俗诙谐者为多,且此人可谓侠骨仁心....再次推荐这本心外传奇给大家
  •   松鼠最美味的松子《心外传奇》

    从小就喜欢科普,自从听说了松鼠会,就开始买松鼠们的书,开始松鼠们出书的速度不太快,于是就照单全收,到现在有十多本了。今年松鼠们越写越多,而且内容也开始良莠不齐了,于是也就会漏掉几本。

    开始的几本都是合集,后来的都是单行本,在众多的作品中,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心外传奇》。虽然写的是心脏外科的发展史,却让人读着好像是一部传奇。

    这是一段时间并不长的历史,其中很多主角甚至现在都还健在,可是这段历史却并不为外人所熟知,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学医的人中又有多少能够了解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呢?可是谁又能够想到,在离我们这么遥远的一个领域,在这么专业的一个领域中,竟然有着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一个心脏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同时在没有现代医学的过去,心脏也一直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那里可碰不得,因为你打开心脏血液就喷涌而出,所以这一直是外科手术一个难题。不过人类的智慧总是无穷的,只要认识了心脏的工作原理,知道了心脏的奥秘,那么接下来一切都有可能。

    从第一例心脏手术,到心脏内部的缝合,从低温手术到体外循环机,从心脏移植到人工心脏,心脏外科不断地在取得进步,每一次第一都是激动人心,也备受关注,所以也是无数心外科医生拼命去抢夺的对象。当然其中很多人都是为了获得名誉,而且这种荣誉会带来巨大的物质回报,但是同时也为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无数心脏病人带来了多少治疗的良机。天下的名誉和利益如果不奖励这样的勇士,还要奖励谁呢?如果这样的开拓者得不到名利,那么将让多少人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要知道在心外科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要冒着多么大的风险,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还真不了解心外科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现在的心外科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还一直以为心脏移植多么遥远,而且只是科学上的探索,没想到现在连人工心脏都变得这么普及,医学的进步真的日新月异,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医学会变成什么样子了。但是相信等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医疗,只要你付得起钱。
  •   带着贪小便宜的心理,习惯性来到打折区,误打误撞地被这本书名吸引(武侠小说情结啊),虽然从事着与医学八杆子打不着的职业,还是抱着外行看热闹的心态下了订单。忽略晦涩的专业术语,粗粗翻过一遍,惊诧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原来来源于那么多为医学事业如痴如狂的智慧身影:夜里冒天下之大不讳偷去墓场的解剖学家、拿自已做心脏导管实验的疯子福斯曼、无数次失败不气馁的李拉海……他们真正是人类值得铭记的英雄。建议每一个医生或立志从事医学的学生或希望孩子成为医生的家长读读此书,或许二十年前看到这本书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顺带说一句,对物理感兴趣的初中生儿子说:“我可不想搞懂什么倒头的血管走向,让人头晕,不过书确实写得很精彩”。感谢李清晨先生百忙中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书,关注科学松鼠会。在当当第一次写这么长的书评,申明:这不是广告
  •   鲜活的心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跳动,忙碌之时甚少注意这枚实则不可或缺的器官。
    从诸多脏器维持我们身体的运行之上还阐述着生命的奥秘。
    《心外传奇》让我这种并非医学专业的人看到了看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过程。
    看医学的进步,看面对生命停止的无奈。医学者无疑是伟大了,但并非是逆天的。
    心情跟随作者起伏。
    从《心外传奇》看到一个平日看不到的世界。
  •   一部精彩的心脏外科史,一首天才的赞歌,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从业人员,在阅读的过程中,心中一直不停的在向这些英雄(包括那些勇敢和无私的患者及家属)致敬。而在合上书本后,又忍不住向李清晨深深致敬。
  •   有时候,读科技史就像看侦探小说,你虽然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吧,在科技史里是战胜无知、错误、疾病……),却更醉心于体会其间经历的坎坷与迷茫。你会在主角误入歧途时一同焦急,转而又想,“这问题反正已经解决了呢。”你也可能读到一半时心中一凛,“会不会现在我们笃信的,有一天也被证明是错?”读科学,比看魔法更让人惊艳。

    而在诸多的科技史主题当中,心脏外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它够细节,够重要,又够惊险刺激……同时,它还严重依赖整体医疗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以小见大,展现出科学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难以想象,在心脏外科发端的二战后期,青霉素刚开始大规模使用,没有B超,更没有体外循环的时代,就有人在尝试对决定生死的器官、血液循环的中枢进行各种修补,其间医护和病患们摸爬滚打,血流成河,有牺牲,也有成就,居然在短短六七十年时间内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六七十年,这远低于现代人的预期寿命,谁又知道,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又会见证怎样的奇迹。
  •   开始总感觉医学史是那么的乏味无聊,但这本书的确改变了我的看法,好像在看一本小说,跌宕起伏,让人久久不能插上书签。李清晨的书绝对是推荐的。
  •   心外传奇——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
  •   一本心脏外科史科普读物,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看完后彻底被忽悠进去了,生出一种来生也要投身心外事业的冲动。印像最深的是几个,布莱洛克对托马斯的知遇,李拉海的交叉循环,奥根斯汀对后辈的提携,福斯曼把导管插入自己的心脏,巴尼克拉克最后的选择。名副其实的传奇。
  •   故事讲述得很精彩,这本书的故事讲的很好,读的时候经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比如拯救蓝婴,先天性心脏病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嘴唇发蓝的症状,女医生想出了办法,却无法得到高人的协助,最后只好同普通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了手术;比如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肺机,一个人花二十年去研究人工心脏;比如医生向一位同时失去女儿、妻子的男人要求用她女儿的心脏做心脏移植的供体,这个男人在如此的悲痛中说“既然你们不能救我的女儿,那么你们就用她去尝试救别人吧”。
  •   很好看的一本医学科普书。主要讲述心脏外科的历史,看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是如何克服当时学术界的反对,如何推陈出新,创造心脏外科手术历史,有感动,也有唏嘘。同时也能了解不少关于心脏方面的医学知识
  •   如果你想了解心脏外科,请读一下本书。作者是心外医生,热爱他的事业,写得热情洋溢,不错不错!很值得一读!
  •   的确如名字一样:小说一样,好看,心外医学史。翻看一下,觉得不错,能够比较生动学习一些心外知识
  •   这是一段闪耀着荣光的历史。固然像作者一样喜欢着李拉海的天才,更对哈维的隐忍肃然起敬,易怒到了要佩剑的程度的天才竟然能容忍自己探究的科学真理被一干鼠辈不屑,内心要有多强大才能为了理想不做无谓的争吵,差一点与这本书擦肩而过了,因为家里还有好几本科普没看完,最后一咬牙买下了。果然果壳人的文笔没让我失望,不像古板的医学史,严谨的科普专刊一样枯燥,充满了可读性,很有悬念,清晨先生不愧是科学松鼠会成员,典型的理科生加文采好~~最后非常非常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清晨先生在序中感谢了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他觉得这样的题材或许不像言情小说那样畅销,但每个打开这本书的人一定都是充满兴趣或者渴望改变的人。
  •   不是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是比绝大多数小说还好看的医学史!绝对写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读起来就停不下!每台经典的手术和手术的发展都写的很详细很生动,向外科大夫致敬!
  •   作者是个好作者更是个好医生,这本书对心脏外科史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惊心动魄,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   如题,文笔新颖,用历史剖析的手法解读外人眼中难以理解的心脏外科医学发展史!科普小说的味道,用作者亲身经历视角,为小说赋予了真实性。
  •   最初了解李清晨,当然是从他的博客开始的,文章言辞犀利,说什么都毫无忌惮,所以看到他的书,也就买了。但似乎跟想象的也有区别,同时买的协和和看见,倒是先看完了。
  •   1. 本书装订朴素清新,加之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很喜欢。
    2. 内容撰写比较独特,确实是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如果医学院校的医学史教材或者课程能有这么生动有趣就好了。
  •   这不是英雄传记,这里只有孤独的一群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艰难走进真理。这是一场左右手互博的斗争,如书中心脏外科的拓荒者李拉海所言:“无数的失败、失望、挫折和障碍,天然的,人为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混合了坚持与固执的信念。”
  •   浅显易懂的介绍了目前心脏外科的起源、发展、现状,半血腥半幽默的娓娓道来,没有按照时间轴来介绍整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但里面的文字衔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读后回味无穷,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读物。
  •   小说也可以很有深度,很有获益,医学也可以如此兴趣,如此的医学史如何不让人喜欢?小说未必是最好的小说,确实很好看,很耐看的小说1
  •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着心脏外科创始阶段的一系列相关的人和事展开,难得的是写得跌宕起伏,已经做古的那群人栩栩如生,如在昨日。
  •   在松鼠会中,李清晨是我很喜欢的作者之一。他虽然脾气暴躁,语言毒辣,但写的文章文笔流畅,文章充实,偶尔还爆出一两句冷幽默来。
  •   讲了心脏外科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医学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对打算做科研的(不管哪个学科)朋友是很好的参考
  •   虽然是介绍心脏医学发展的专业科普书,但内容不刻板枯燥,相反在了解一些心脏医学常识的同时也看到了医疗科学的发展历程,好看
  •   一箱书到达后立即从中翻出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书评很不错!但是刚开始看时的确没有看进去,不太喜欢里面的插图。过了几天,再一次捧在手中的时候就没有放下。喜欢作者的叙事手法,惊叹里面那一个个关乎着全人类心脏外科发展的传奇故事,反思他(她)们的信仰与追求、创新与坚持!很是感动!谢谢作者!
  •   李清晨医生的这本书作为专业学历史可以学习很多,作为科普读物来说可以开启人们对医学的信心,值得一读
  •   确实像书的名字一样,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
  •   像小说一样好看的医学史,这句广告语没错
  •   虽然是一部科普读物,但像小说一样引人阅读。把复杂神秘的心脏以易懂的方式呈现。虽然学医,但是也是看了此书才知道这心外科的传奇历程。
  •   语言通俗易懂的心脏外科医学发展史。
  •   内容浅显易懂,文字流畅~~对心脏外科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那一串长长的外国人名~~~~呜呼~~
  •   写的心外医学史 没学过医的应该不怎么看的懂吧
  •   受益匪浅的书,看得出作者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医学的美妙,不仅在于用科学的理性向我们揭示了人体中如心脏这般重大器官的活动机制,还以此为基础向我们展现了生命更深层的奥秘。不仅如此,医学的实践者——医生们还用一双巧手,试图修补心脏疾病造成的残缺,以此来挽救生命。这种行为本身难道不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么?
  •   心脏外科的历史介绍,很生动
  •   看了此书会更明白心脏外科的历史,内容很不错
  •   最早在读库上看过部分章节,后来在微博上看过作者李清晨的快意恩仇,一直想买。终于得偿。
  •   一直想买的书,李清晨的微博很犀利,不知道书如何
  •   恰巧看过“神迹”这部电影,电影拍得很好看,再看此书的第一部分时就有了情景感。难得有一本能让普罗大众看得懂的医学史书,此类科普方法值得推广。
  •   最早是在《读库》上看到一篇关于心脏造影术历史的文章,比小说还精彩。这本书范围更广,文笔也好,可以当小说读。
  •   送给老公的礼物,他很喜欢,他现在是一名心脏外科医师,跟此书关系重大。
  •   用很简单的语言讲述心脏外科的发展
  •   很好的心脏科普小说,没有那么多看不懂的术语.平易近人,让人了解了心脏手术的内外方向发展~
  •   写的很真实,让读者了解到心外医生的真实的工作经历,了解到现在的医患关系,希望,这样的书能被更多的医学生看到。
  •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医学科技进步史有了非常强的可读性。读这本书,使得我对心胸外科的发展有了更丰富的了解,不再单纯停留在技术发展的层面理解。我想,读过这本书后,我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更加的热爱。
  •   人类无法抗拒死亡的来临以及时间的流逝,但是一直在努力,让死亡来的更迟更迟些,为此,医学界在摸索。心脏,大约是除脑部外最大的拦路虎吧。书上从先天性心脏缺陷发现讲起,解剖,思索解决方法,做动物实验,在人体上实施,出问题,解决问题.....后面又讲述了血液循环发现过程,很好
  •   我自己对这类型的书本来就很感兴趣,只是这种书一直以来大多都以枯燥的教科书形式出现,心外传奇无疑是颠覆了这种传统的。
  •   很不错,在了解心外的完整历史这一点上,可以省去大量的翻检文献的时间时间了。文章有三妙:妙笔生花,妙处横生,妙不可言。
  •   作者的激情和才华,足足让人和他一起热血沸腾。书的扉页,是一张作者在做心脏手术的照片,作者因为专注和专业所表现出现的魅力,足以令不懂医学的人,也为之倾倒!
  •   写得线索清晰,引人入胜,好看。向勇于探索研究未知领域,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医生们致敬。也感谢作者在学习和繁忙的工作中还有毅力将了不起的前辈的事迹总结屡顺呈现给我们,通俗易懂。还建议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就开始看,会有聪明的孩子受此启发喜爱医学,成为未来了不起的医生。
  •   本来以为是小说,没想到是心外科学科发展史,但非常好看,作者的描写很吸引人,我被感动了。
  •   想学医想学医,好棒的医生,好棒的医学史!
  •   作为一个医生,怎么可以不知道点医学史呢?
  •   这样简绍医学史让人着迷
  •   我并不是医学生,也很不喜欢读各种发展史(懒人脸)但是这本书真的非常吸引人!李医生平时在微博上虽然劈人劈的很欢脱,但是其实他的文字是那种如同潺潺的清泉般温柔的文字(语文很奇怪请不要在意)总之,买的很值!
  •   做为一名先心患儿的家长,第一眼见到这本书时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我家宝儿出生不久就查出患有严重的先心,手术前的那段岁月真不知是怎样煎熬过来的。七年前孩子成功地进行了先心手术,现在他已成长为一名健康活泼的三年级小学生。感谢为心外发展奉献一生的医生们!向你们致敬!
  •   文笔写实,故事打动人心。想了解心外手术历史及医生职业,是不错的选择。
  •   想学习心脏医学相关科普知识的话这本书是个很好的选择
  •   媳妇刚好从事心脏医学,这本书很早就想买,前几天重于拿到了,很喜欢,她看完之后,我也看一下,普及医学知识。图文并茂
  •   从围脖上知道了作者,所以买他的书来看看。扉页上一句话还是挺感动的,准备今晚一口气把它看完。嘿嘿,以后有机会写个心内传奇,为我的孩子,努力当个好心内科医生。
  •   这次买了三本书,这本是最后面看的,因为觉得枯燥,但是当看了一小部分后,却欲罢不能,看完之后,对医学尤其是心外史的了解更进一步,也增加我对这方面的兴趣,这方面知识的加强是有益无害。大家看我欲罢不能就知道书中讲述的事情是非常精彩的,而且不是作者自己编的,是有事实依据的。佩服这些在自己岗位兢兢业业,不惧外人眼光,苦心研究的医生。
  •   非常好,确实如同小说一样好看
  •   非常好看的故事,案例像小说一样
  •   却是像小说一般好看,而且很有知识性。
  •   作者文笔真心不错,一点都不枯燥的医学史,甚至有些感动,值得一看!
  •   很专业的一本书~~
    一直以来就对心外 这一学科好奇~~ 电视剧,电影的篇幅描写更是使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想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会是一种别样的财富
  •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虽然是讲心外科发展的历史,但一点也不枯燥。
  •   将心外的发展娓娓道来,非常精彩
  •   心外的发展史在作者笔下显得不再遥不可及,很科普。
  •   虽不是学医的,但这本讲心外发展史的书可读性很强。
  •   看了拯救蓝婴一章节 非常振奋人心 让我看到了许多恪尽职守的仁慈的医生 文章思路清晰 做好读书笔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很有帮助哦
  •   描述外科史上心脏外科的进化历史
  •   像小说一样的科普,一贯的松鼠风。
  •   一直都很喜欢医学啊,虽然自己无缘学医了。
    因为心肌炎的缘故,心血管科室算是我最熟悉的科室之一了。对心血管的医生也一直充满敬意。
    本书中列举的心外科发展史上的那些“巨人”医生,让我再次体会到这个职业的高尚。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医学的发展,了解医生的心态与志向。
    谢谢作者。
  •   这本书果然像小说一样,有些地方很让人感动。特别是本人心脏有点问题曾做手术,看这本书尤其很有感触。
  •   印制很好,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看。医学离我越来越远
  •   松鼠会成员出品,值得阅读和收藏
  •   挺有意思的,虽然不是学医的,也蛮好看
  •   非常好看 值得推荐,学习了,也感动多少个先人孜孜不倦得努力才走我们今天日益求精得技术
  •   书很好看,印刷不错,封皮很喜欢
  •   非常的好看,值得购买
  •   确实很好的一本书!读起来特么爽啊!我觉得非医学专业的童鞋也会喜欢的!喜欢清晨老师啊!里面的画也好看 呵呵!
  •   准医学生希望从有趣的书籍培养兴趣^^有图解文字简单好理解
  •   理科男有支生花妙笔,非常值得一看的外科文艺书。
  •   非常好的书,科普加惊险小说的写法,最打动人的是里面提到的仁心仁术,感人至深,做父母的尤其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情。对于现在的医疗状况,对于中医西医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
  •   之前看过节选,发现有书就立刻买了。一直觉得那些拿自己做实验的医生是疯狂的科学家,不过正是有了他们看似疯狂的尝试才有了现在的医疗技术。
  •   五星推荐这本好书,很精彩的科普小说,强烈推荐。书送过来外膜是被拆开过的,当当真是个管理失败的公司,以后会在**买
  •   希望能对一个医学生以后的人生规划起到一点作用吧,主要还是科普
  •   我是一名医学生,暑假正好可以认真读读这本书,希望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   写得很好,刚看完的时候什么有冲动去当心外医生,可惜啊,没有这个才能
  •   还没有开始看,但是相信松鼠会的实力
  •   科普的文字一直是我喜欢的,只是中国搞这方面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猖獗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反中医。你说一个连双盲控制实验都听不懂的人,跟他说中医的无意义不是扯淡的吗?
  •   我本来就是准备考研中的医学生,看这书感慨良多,是一本很适合我们看的好书
  •   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秘密
  •   内容不错,建议非医学生医学生都可以买来看看。
  •   医学生值得推荐的一本读物,看完有收获
  •   医学生看完表示深有感触,每一个成果都凝结着前人的心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