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琦 页数:207 字数:19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言传心·与学生书:春叶秋叶菩提叶》是一册写给学生的小书。
这个时代的教师,少见甚至未见专门为学生写作的。心智成长中的莘莘学子,更需要心灵关怀。一个纯粹的教师,以人入中年的讲台生涯、学识积累和人生体验,讲述他和他的老师的故事,记录凡常教学中的诗意和韵致,提示大学之于人生的意义,建议学生时代的读与思,企盼远行学子的快乐与高贵。
这个时代的教育,不能自限于专业教育,也该接续学统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个教授,超越专业局限,以口述心,情思俱付,既盼相助学生之严肃成长和生命高贵,也求汇力于民族福祉与文化血脉。
一册小书,恭敬地流淌纯正、优雅、灵动的母语;融深情的叙述、审慎的辨思、严肃的发问于一;言词直入少年心田,更是直击一个时代。
一叶菩提,愿助少年安顿性命于天理人情;
与学生书,欲求挽回师道尊严以字里行间。
作者简介
李琦,生长于闽东海滨,未与鱼虾为伍,常从海中果腹。十六岁入厦门大学法律系,修业四年,以天时、人和,留任教职,历助教、讲师、副教授而忝为教授;滥竽于中国法律思想史、法理学、宪法学诸课程;近年来之读、思、课、文,愈去专业化。
生性好读书,天幸之一;好读书而能读,天幸之二;读而可获稻粱,天幸之三;读而可助少年神思,天幸之四。没有博士衔头可任教授,人厚之一;没有一册著作可任教授,人厚之二;没有课题项目可任教授,人厚之三;没有获奖成果可任教授,人厚之四。惟感念先贤遗泽,惟勤勉课徒授业。
四十八岁时,以四十八字,趋炎附势于前人:逸仙生日正好生日,三民主义也曾景仰,了然于胸娓娓相言;夫子自道勉强自道,有教无类殚竭思齐,勤恳履践兢兢以业。
书籍目录
自序:一个人,路边树
学生序一:师长?学长?学者
学生序二:我的老师,我的大学
卷一 思忆我师
“而立之年”,领悟师道
“大”校长林文庆
追叙陈师朝璧教授的遗作与余生
我的老师,我生命的底色:向老师学为人之师
卷二 新同学至
大学与人生
大学:形上与形下
怎样度过法学院这四年:也是给所有新同学的建议
厦门大学,那悲悯与传奇的学园
卷三 一书三式
如今学生不读书:检视从禁书到弃书的时代
墨香文韵,凝神静思
无字地书,眼行心读
行止即笔,凡常亦圣
卷四 别样课室
在辩论赛中展示创造之美
转型中国?电视辩论?共和精神
造就未来中国的意见领袖
作为游戏的辩论赛:在返回中超越
卷五 相送学子
毕业颂
学子行
母校萦
同窗情
天风海涛毕业颂
最后一课?六句话
人生无捷径
敬业是美德
舍得即人生
有个性,并请有教养
学会无知与敬畏
时刻保持为心灵而阅读的热情与热切
从悬浮式生存到诗性生存:我们时代的生命安顿
卷六 劳作亦诗
弦歌余音
粉墨流韵
编辑手记:借来法言传心脉
章节摘录
大学何以言其大,早算是有答案的问题了。这些答案,或显或隐。谓大学之大乃在大师而非大楼,算是很“显”的一个答案了;Uruversity所含的宇宙、普遍性之语义,也算显出了大学何以大的答案。通常将大学之使命断言为文化传承、人格养成,该是“隐”着大学何以言大的答案的;三百年前维柯以修辞学教授在那不勒斯大学每年一次的开学演讲,也可如是观;只要在中国略略浏览一番校龄较长的一些大学的校训,也能悟出其中之“大”的;当代教育家弗雷勒的《十封信》是“写给胆敢教书的人”,初见此书副标题时真是大吓了我一跳,为自己也“胆敢教书”快惊出半身汗来,随后省得教书一道确实无论于个人还是于社会俱属“兹事体大”,这算得对大学何以言其大的最“隐”的回答了。无论显还是隐,这些答案大体是仁仁、智智的,多有共识,也总存分歧。如此,换上一种说法,勉强也还有些合宜,甚至必要。 大学之大,乃大视野、大胸襟、大气魄,亦即见识通达、胸怀开阔、气度恢宏。如此,于治世大学方可为引领、提升生活世界之举,于乱世大学乃能行保持、养育文化血脉之功;如此,大学必令少年书生得知当超越立身处世只为一己之利的狭隘和局限性,以适切地关怀人类的灾难和他人的疾苦。唯在这大视野、大胸襟、大气魄中,士人、学者代代绵续以悲悯情怀,将课徒、授业之劳作,复演绎为传道、解惑之圣职。 大学欲达致此种大境界,自赖大学中师生之通力践行;也赖那智识与精神上的导师为大学之一分子,此即所谓“大师”,或如波纳涅兹基在《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中所专门析出而称“圣哲”者。大学之此种大境界,更是在非常时刻淋漓尽致以显耀于波涛诡谲中、朗朗乾坤下。为避东瀛战祸而远涉南迁以保存我中华一脉文气、一缕神韵的西南联合大学,最为这非常时刻以显大境界的典范。大学之成此大境界,一校之长亦殊为关键。缺了那具大视野、大胸襟、大气魄之校长,大学无非课徒、授业之教坊,难成传道、解惑之圣殿。一如大学之大境界惟淋漓尽致于非常时刻,一校之长之大境界,每每于其悲情与传奇的生命形态中陈示,而此种陈示却又如此静默、沉寂,益显其悲情与传奇。 林文庆,“厦门大学的创校校长”,正是达于大境界并由此种大境界而悲情与传奇地展开生命形态者。其深具古典与现代情怀,身载中西文化之融汇。 1921年年中,“新文化运动”的流光溢彩里,一批满怀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在上海秘密集会,意欲以革命推动中华之进步。正是古德纳概括的“知识分子变身为革命家”。这一年的略早些时候,另一些知识分子来到同因鸦片战祸而开埠的厦门合法结社,期盼借文化与教育之途助力于中华之进步。这年6月,林文庆履职草创的厦门大学校长,筚路蓝缕、鞠躬尽瘁,历十六年之久。他是越洋北上的,从新加坡。说来也巧。实业有成、报效桑梓的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是从在北边与厦门岛隔海的小渔村集美下南洋谋生的。1869年在新加坡出生的林文庆,则是在南洋的第三代华人了。他的祖父当年下的南洋。林氏本在一个叫鳌冠的小渔村。这小渔村恰在厦门岛西向的陆地上。这一块陆地,名为海沧。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规划,三个枢纽港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之下各有若干二级港口。东方大港之下即有海沧港之预设。两个渔村虽小,名号却大:集美、鳌冠。更有趣的也许是,来自集美的陈嘉庚所营造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校舍,砖红瓦绿、中西合璧,美轮美奂、恢宏大气,已被定名为“嘉庚风格”,2005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名录。果然集美而极美。祖籍鳌冠的林文庆,自少年、青年、中年,在南洋华人中才智、德行俱为占鳌头、冠群伦者。确实鳌冠。在新加坡他至今被认为是“著名的医生、称职的立法议员、成功的企业家、活跃的社会改革者、儒学和教育的推动者,可说是全能型的领袖人物”。他的能量和舞台,及于整个华人世界,乃至东西方之间。 ……
编辑推荐
《法言传心·与学生书:春叶秋叶菩提叶》从一套法律术语中释放出人文情怀,以关乎心灵,与生命理解、人生态度相关联。“法言”能够传心,“法言”自该传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