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私房话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航  页数:192  字数:1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摄影记者私房话(镜头中看草样人生)》由刘航所著,《摄影记者私房话(镜头中看草样人生)》中的“私房话”未必“深闺絮语”。专注一件事儿,爷们儿间最难得推心置腹。比如摄影,聊观察、书写、行摄,不来沽名、钓誉、造假,是为正事儿。
在北京当摄影记者8年,赶上中国那些热闹与哀伤。攒下20个“有故事的人”,从初生婴儿,到百岁老人。
是,你、我、他人生一介如草,眼前有光也一灯如豆。既如此,能给值得珍惜的人拍张纪念照,总是好事。你原本知道见报内容“画里有话”
,这让我从镜头后面探出脑袋,我可逮到机会,开始一顿胡喷……

作者简介

  刘航  1980年生于辽宁抚顺,《北京晚报》摄影记者。先后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学硕士。  曾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铜川矿难、东北洪水、华北大旱等突发重大事件报道,并先后担负抗战飞虎队老兵寻访、青藏铁路通车、纪念建国60周年、纪念建党90周年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采访、报道工作。曾获首届中国国际新闻奖等多项国际、国内奖项。多部作品被中央档案馆、时代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2010年获评京报集团年度之星。  

书籍目录

自序
关于私房话
01记者,你是谁?
0岁——杨小妹:无后为大
——经历过灾难的人会告诉你,趁还年轻,还有爱,赶紧要个孩子吧!不然,还等什么呢?
02 微笑,另一张拍摄许可证
4岁——天天:当不悲遇见不喜
——生命的起点,所有的人都在笑,只有你在哭啼;生命的终点,所有的人都在哭,只有你安详静谧。所以出生不值得欢喜,离去也不值得悲伤。而在这样一个戏剧情节般的场景,不悲与不喜,不期而遇。
03 关于“扫街”
4岁零5个月——靳世多:单车,妈妈,家乡梦
——关注城市边缘打工族群,外来儿童。
04 摄影记者的光荣与梦想
28岁——黄淼莹:还梦80后
——普通80后女孩儿抓住世博会机遇,曲线实现人生梦想。
05 说说按快门儿的时机
25岁——丁小芳:美的陈酿
——“北京工友之家”收城里人旧衣服成立“互助商店”,服务打工群体,打工妹实现华服梦。
06急、难、险、重采访得与失
26岁——才仁吉藏(春花):春花探家
——玉树地震中,坚守加油站岗位,不顾亲人与自家财产安危的高原藏妹才仁吉藏第一次回家……
07 进入现场
29岁——袁琳、袁琳:同名恋
——清华百年校庆集体婚礼中特别的一对儿:“同名、同系、同为博士、有着共同爱好与理想,喜结连理”。
08 实习记者,别被第一口水呛死
28岁——张洋:你的样子
——中国版《入殓师》,八宝山人们公墓遗体整容师是个80后北京小青年儿。
09 30年,咋有那么多比摄影有意义的事呢!
31岁——段勇、付艳杰:这就是爱(70后篇)
——自强不息的年轻法官与美丽善良的女护士相爱,“非典”袭来,女护士走上战场,不幸染病,奇迹般康复,却因用药问题罹患股骨头坏死。
10 照相的,你和“文字”离不了婚
37岁——余波:唱着的歌当的哥
——的士歌手的音乐、梦想、人生。
11“拍人”二三招儿
46岁——董维华:长女尽孝
——东北老工业基地百万产业工人的缩影,鞍钢百米高炉上的电焊女工,从厂花到单身母亲的岁月韶华。
12 我们都是时间的“奴隶”
43岁——姜亚川(川子):今生缘伴浪子归
——歌手川子和爱犬嘟嘟一起唱歌,找回蹉跎岁月里对人性至善的那一份眷恋温情。
13只是拍拍照?干这一行没那么简单
58岁——刘明文:家在东北
——林海雪原深处,夹皮沟故事的原型地。半辈子靠开山伐木过活的刘哥刘嫂转变思路,封山育林,大力发展雪乡旅游,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东北老家”。
14 照相的,别当掰苞米的狗熊
53岁——郭益民:落叶归根谷子地
——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士兵郭益民,30年后为寻找战友遗落在异国他乡的遗骸,为了当初的一句生死约定再次上路。
15 保持摄影记者先进性
62岁——陆祯雄、陆星(30岁):高曾预言 父子见证
——1910年,沪上小说家陆世锷在自己的小说《新中国》中预言百年后上海浦东将举办“万国博览会”。百年后预言成真,其曾孙、玄孙在上海老街经营照相馆,见证历史。
16 相机似枪,抓拍如猎
60岁——闫志国、张胜兰(58岁):这就是爱(50后篇)
——“天之骄子”的空军飞行员新婚燕尔,回娘家省亲遭遇唐山大地震。妻子高位截瘫,从此,丈夫开始了35年负重“飞翔”。
17 图片库≈通讯录
63岁——崔杰:花甲潜水员的特殊兼职
——专业溺亡打捞者的传奇人生。
18 图片编辑和摄影记者,要保持正当男女关系
60岁——罗青云:井冈娘亲
——通过井冈山脚下一家菜馆老板娘的意外烫伤事故,折射出当下空巢老人们的孤独与对子女深沉的爱。
19历史,不学无术
88岁——吴其轺:蓝天负我,我本无憾!
——飞虎队中国籍抗战英雄晚年蹉跎岁月的影像守候见证。
20 “一切”决定好照片
100岁——刘老太:一百年后的春、夏、秋、冬
——回到松堂临终关怀医院。307房间里上演百岁阿婆与4个相继离去的小弃婴的故事。

章节摘录

  早年,我特别喜欢开大会,并且当众说话。  自小,但凡哪儿人多我越是不怯场,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能极大地满足哗众取宠的虚荣,这导致我母亲单位的领导见我犹如老鼠见猫,他晓得一旦被那个到处找人听讲“武松打虎”故事的胖孩子缠上就会被抱住大腿,妄想逃脱。于是,这事迹经他哭笑不得地宣传之后,更助长了年幼无知的我喜欢在场面上说话的习性。那会儿的确践行着“无知者无畏”的真谛,肆意放纵难抑的表达欲望。即便后来长大一点儿,愣头发青的年代里,走到哪儿哪儿都还是愿意大声炫耀那一口充满野性的大子味儿东北腔,后来是一度更为做作,催人尿下的夹生普通话+文言文,直到把身边许多挚友逼疯。现在回老家偶尔遭遇自己当年的录音录影(爸妈当成至宝,每每想起总要回味,津津乐道),真想死在那一年里,往事情何以堪。  这样愤怒地喷了些年以后,逐渐发现自己已经对单纯空洞的呐喊表态失去了兴趣。更因为不断读书走路,发现身边层出不穷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从而越发有自知之明,人也就自然开始沉默以掩盖无知。再过些年,渐渐习惯了倾听别人的观点,探讨过程中脑子紧跟话题思考,不再专注自己语言的造句和腔调。这一来,有些心得城府,人一平和,反倒长进。  到了“而立不立”这么个年纪,已经不那么迷恋开大会,经验告诉自己那场面上势必充斥着空话假话,便更觉出和人坦诚交流的重要,并且经过缜密对比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几乎所有曾指引我增长本事的真知灼见,都来自于和有思想的人非正式地、轻松自由地私下聊天。这种私聊可以包罗万象,却有一个共同性质,即比群众大会上的山呼海啸更显真诚和具有直接的行动指导意义。业务交流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青春走了,那些日子给我留下的除了痘儿,还有一些普通说法叫经验,文艺说法叫感悟,那啥说法叫伎俩的东西。一味憋在心里闷着,眼看着还有不到30年就要退休了,到时候再上街找人探讨“怎样当好摄影记者”之类的题目显然是不切实际且显得更那啥的一件事儿。  再说真到那时候,一边儿是我可能已经把现在拍摄采访里的这些事儿忘光了,另一边儿即使我变态地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没准儿到时候人类已经到了只需要眨眼就能拍照片的时代,固执地说起这些陈年往事也就尽显我儿时本色了。最后,我还担心那会儿现在的同行,仍有兴趣了解这些的后进有为青年们还能有几位健在……那都得是混过2012年年末才能打算的事儿。  既然如此,那就在这儿,我结合这些人物采访拍摄的实际,说说那些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的摄影记者私房话。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我们一次次指着记者叫“娱记”、“狗仔”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的真诚从业者,在完善着“记者”这一神圣的名词。这就是一个守望中国近十年的摄影记者,用心捧出的,来自社会最底层人物命运的记录和拍摄。  ——黄开建(铁路保安,坚持写作,终成网络小说名家)  正直、正义是刘家祖训,做人准则。你当记者,要做实事儿、说真话、敢负责。还行,我看到了。  ——刘其胜(我爸,当了18年兵,干了9年保险定损,开了7年公交大客,如今在家看报纸)  这是比教科书更能“学到两手儿”的“教科书”,看书的过程却像和一个喝高了的师哥坐炕上侃山,一边儿毫无保留,一边儿如痴如醉。  ——纪晨(报社实习生,摄影专业应届毕业生)  关键是幽默!  ——王天汉(斫琴师,民间单人登顶珠峰第一人)  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社会的关怀,我能感觉到。  ——谢天笑(新一代摇滚现场王)  您这本书对现实反思的意义很大啊!  ——刘颖(京城资深英俊记者)  作为一名80后的摄影记者,刘航不仅能找到有意思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每次外出采访,都能拍摄到具有新意的图像。  ——黑明(摄影家)  刘航的这本书告诉我们,新闻摄影的本质是记录现实。  ——王炳辉(我们“头儿”,《北京晚报》复刊后第一代记者)

编辑推荐

  一部真心捧出“别样人物、精彩人生”的影像传记。摄影记者8年采访生涯中不断汲取信念坚定前行的营养来源。  一本忠诚新闻事件本质的目击者叙述。  一次关于刚刚过去的21世纪前十来年中国、北京,喧嚣、伤痛、宏大、卑微、感动、琐碎大事小情的回眸注目与影像外延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摄影记者私房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一本好书,拜读了。
  •   意犹未尽呢。。。
  •   精神享受啊,值得。
  •   很经典教材在看中.学习 学习。
  •   摄影精髓
  •   一本我很满意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