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谷虹 页数:403 字数:43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
《信息平台论:三网融合背景下信息平台的构建、运营、竞争与规制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信息平台”及其运行机制的学术专著,从“平台构建”、“平台运营”、“平台竞争”以及“平台规制”四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信息平台的相关规律和原理,为三大产业的融合进程提供了一条基于范式转变的增量发展路径,也为中央政府推进“三网融合”和“规制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从世界范围来看,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使人类从“匮乏经济”迈向“丰裕经济”,本书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从理论层面展现了未来融合产业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谷虹,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十佳授课教师”。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后保送研究生,师从杨先顺教授,获传播学硕士学位。2005年起留校任教至今。2008-2011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攻读博士,师从黄升民教授,获广告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三网融合、媒介融合、数字营销、互动创意、新媒体产业等。讲授广告策划、创意思维、数字营销、互动创意、网络与新媒体研究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媒信通产业的融合、竞争与规制研究。曾出版《报纸分类广告经营管理》(合著)、《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合著)。在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十年探索汇聚平台
导论:“三网融合”的产业进程、文献综述与研究缘起
第一章 信息平台:未来融合大产业的制高点
第一节 平台的泛化
一、平台的滥觞
二、“三网融合”产业实践中的平台
三、其他学科视野中的平台
第二节 平台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传统产业模式两个基本条件的变迁
二、平台将成为未来融合产业的制高点
第三节 信息平台理论的研究框架
一、理论框架
二、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及路径选择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平台构建
第一节 平台的概念与结构
一、平台的概念
二、平台三要素
三、关于平台的两个误解
第二节 平台思想及其对相关信息产业的影响
一、资源观:从“封闭”到“开放
二、利益观:从“独占”到“共享
三、组织观:从“层级控制”到“对等协作
四、价值观:从“产业链”到“企业网络
五、平台化孕育产业运行的新模式
第三节 平台的基本属性
一、平台是行业的基础设施
二、平台扮演中介角色
三、平台是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
四、平台是一个悖论的混合体
第四节 信息平台的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一、按照平台结构和各要素特征分类
二、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三、按照平台层次分类: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
四、未来信息融合产业的平台层级结构
第五节 相关产业如何构建各自的平台
一、传媒业:外围切入,依托内容优势构建平台生态系统
二、电信业:中心扩张,依托网络优势构建平台生态系统
三、互联网IT产业:两面延展,依托技术优势构建平台
生态系统
第六节 传媒业的平台化再造
一、传媒企业平台再造的整体构想
二、传媒业平台再造的四个环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运营
第一节 平台运营中的各种角色关系
一、运营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二、信息平台的定位及其商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第二节 平台运营的动力
一、 信息平台是公共和商业的混合体
……
第四章 平台竞争
第五章平台规制
结论
后记
附:老农带小农
章节摘录
同年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多次提及“平台”:“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各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把有线网络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已完成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必须按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要求,与监管平台连接,完整实时提供监管数据”。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再次强调“平台”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2011年,国务院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平台”几乎成为与信息相关的各大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的主题词和关键字:“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相互配套、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布局。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从中央政府的宏观发展战略到主管部门的产业政策,从产业发展方向到主导企业转型定位,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件中,平台都成为重要的关键字,然而这些被冠以“平台”名称的组织机构或主体对象,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这些平台中,有物理的、虚拟的、有形的、无形的、运行层面的、服务层面的、政策监管的等等。这些内涵模糊、外延宽泛、形态万千、层次迥异的“平台”,理解角度各异且大多数是泛泛而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把“平台”作为一个不需要解释也没办法解释的通用词汇来使用。至于平台的内涵是什么,结构如何,大家是否在同一个认识层面去讨论平台,似乎没有统一的答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