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国胜,沈悦 编  

前言

  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或必修课。本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部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性。财政分配活动包括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两个阶段,同时通过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风险管理。财政与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财政与金融活动是否能够稳定、协调、有序地运行,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对财政与金融学知识的研究和运用,对于宏观调控、防范财政与金融风险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有关财政学、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以及财政、金融作为政府的两大宏观调控手段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增长方面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相应的财经理论基础。  本教材根据我国近年来财政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技能教学的要求,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运行的特点,既充分反映我国财政、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又力图兼顾我国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本教材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开发。本教材的开发过程由浙商银行全程参与,浙商银行温州分行营业部总经理梁薇担任副主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五所高职院校联合编写,各校之间优势互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金融系主任郭福春教授担任主审。总体上看,本教材体现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2)内容新。教材内容很好地体现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教材力求跟进财政与金融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最新、最热门的话题,体现最新动态如个人所得税法、资源法等相关法律的最新修订、欧洲债务危机、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等。这些讨论在当前出版的同类教材中属首次出现。“以房养老”、转融通业务等概念也属首次出现。鉴于风险管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愈显重要,本教材予以重点介绍。  (3)案例新。教材基本上选用2011年的最新案例,以避免与其他教材重复。  (4)体例新。教材力图构建模块式教学体系,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全书共十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明确提出能力目标、核心能力和任务分解,采用“案例导入”方式编写,开篇案例配有分析提示,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及思考开始每个任务的学习。每个模块设置有“扩展阅读”、“请讨论”和“思考与练习”。为便于学生自学,本书还附有推荐网站。  全书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陈国胜、沈悦担任主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周星洁、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聂卫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姜宝德、浙商银行梁薇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是:陈国胜编写模块1和模块4,陈美丽编写模块2,沈悦编写模块3和模块6,刘秀梅编写模块5和模块11,周星洁编写模块7,姜宝德编写模块8和模块9,聂卫东编写模块10,梁薇为全书提供案例。全书由陈国胜统稿、修改与定稿,由郭福春主审。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中外有关财政与金融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资料的著者、译者、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对于本教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敬请国内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财政与金融》主要介绍了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政策应用。全书共分11个模块,包括认识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认识金融、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供求、风险管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案例分析;在材料选取上,注重时效性,力求与当前动态同步。  《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财政与金融》适合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使用,同时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财政与金融》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书籍目录

模块1 认识财政1.1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1.1 财政的产生1.1.2 财政的发展1.2 财政的含义1.2.1 财政的基本含义1.2.2 财政的基本特征1.2.3 财政的本质1.3 财政的职能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2 财政收入2.1 财政收入概述2.1.1 财政收入的分类2.1.2 财政收入原则2.1.3 财政收入规模2.2 税收收入2.2.1 税收概述2.2.2 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2.2.3 当前我国税收收入增长情况分析2.3 非税收入2.3.1 政府非税收入的含义及特点2.3.2 政府非税收入的主要内容2.3.3 当前我国非税收入增长情况分析2.3.4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改革2.4 国债收入2.4.1 国债的概念及分类2.4.2 国债的职能2.4.3 国债的发行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3 财政支出3.1 财政支出概述3.1.1 财政支出3.1.2 财政支出的原则3.1.3 财政支出的分类3.1.4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3.2 购买性支出3.2.1 政府投资支出3.2.2 社会消费性支出3.3 转移性支出3.3.1 社会保障支出3.3.2 财政补贴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4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4.1 国家预算4.1.1 国家预算的含义4.1.2 国家预算的分类4.1.3 国家预算的组成4.1.4 国家预算的原则4.2 国家预算管理4.2.1 国家预算管理的含义4.2.2 国家预算的编制4.2.3 国家预算的执行4.2.4 国家决算4.3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4.3.1 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4.3.2 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4.3.3 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4.3.4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4.3.5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5 认识金融5.1 货币5.1.1 货币的概念5.1.2 货币的职能5.1.3 货币制度5.2 信用5.2.1 信用的概念5.2.2 信用的形式5.3 利率5.3.1 利率的概念5.3.2 利率的种类5.3.3 决定和影响利率因素的一般分析 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6 金融机构体系6.1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6.1.1 金融机构6.1.2 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的区别6.1.3 金融机构的分类6.1.4 金融机构的功能6.1.5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6.2 中央银行6.2.1 中央银行的含义6.2.2 中央银行的职能6.2.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6.2.4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6.2.5 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6.3 商业银行6.3.1 商业银行的特征6.3.2 商业银行的职能6.3.3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6.3.4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6.3.5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6.4 政策性银行6.4.1 政策性银行概述6.4.2 国家开发银行6.4.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4.4 中国进出口银行6.5 非银行金融机构6.5.1 证券公司6.5.2 基金管理公司6.5.3 保险公司6.5.4 信用合作社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7 金融市场7.1 金融市场类型与构成要素7.1.1 金融市场含义与分类7.1.2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7.2 货币市场7.2.1 同业拆借市场7.2.2 商业票据市场7.2.3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7.2.4 短期债券市场7.2.5 回购协议市场7.3 资本市场7.3.1 资本市场特点与功能7.3.2 资本市场工具7.3.3 证券市场工具发行和交易——股票和债券7.4 外汇市场7.4.1 外汇与外汇市场的含义7.4.2 汇率的标价方法7.4.3 外汇交易7.5 黄金市场7.5.1 黄金市场定义7.5.2 黄金市场的职能7.5.3 黄金交易业务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8 国际金融体系8.1 国际货币体系8.2 国际金融机构8.2.1 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8.2.2 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8.2.3 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8.3 国际收支8.3.1 国际收支的概念8.3.2 国际收支平衡表8.3.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8.4 国际信用8.4.1 国际信用的概念8.4.2 国际信用的种类8.4.3 信用评级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9 货币供求9.1 货币需求9.1.1 认识货币需求9.1.2 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9.2 货币供给9.2.1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9.2.2 货币创造过程9.3 货币均衡9.4 通货膨胀9.4.1 认识通货膨胀9.4.2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9.4.3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9.4.4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9.4.5 通货膨胀的对策9.5 通货紧缩9.5.1 通货紧缩的含义和测度9.5.2 通货紧缩的类型9.5.3 通货紧缩的成因9.5.4 通货紧缩的治理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10 风险管理10.1 认识风险10.1.1 风险的概念10.1.2 风险的类型10.1.3 风险的本质10.2 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10.2.1 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目标10.2.2 经济主体的常见风险10.2.3 风险管理的过程10.2.4 风险管理的方法10.3 信用风险管理10.3.1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10.3.2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10.3.3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10.4 营销风险管理10.4.1 营销风险管理的内涵10.4.2 营销风险管理的内容10.4.3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10.5 投资风险管理10.5.1 投资风险的含义10.5.2 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10.5.3 投资风险管理的程序10.5.4 证券投资风险管理10.6 汇率风险管理10.6.1 汇率风险的含义及种类10.6.2 企业汇率风险的内部控制10.6.3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10.7 财务风险管理10.7.1 财务风险的界定10.7.2 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10.7.3 化解财务风险的措施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模块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1.1 宏观调控目标11.1.1 宏观调控11.1.2 宏观调控的手段11.1.3 宏观调控的目标11.2 财政政策11.2.1 财政政策的内涵11.2.2 财政政策的类型11.2.3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11.3 货币政策11.3.1 货币政策的概念和类型11.3.2 货币政策目标11.3.3 货币政策工具11.3.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1.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11.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1.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形式本模块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一次重大转变,即占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斯密自由市场经营论为中心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让位于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财政学也因此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虽然凯恩斯总体上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它能保证个人自由并激发个人释放其创造性,但他认为市场本身存在缺点,只有扩大政府机能才能改正市场缺点,以保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凯恩斯认为,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的继续存在,就等于听任失业与经济危机的继续存在,他认为财政支出直接就可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自由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的“量入为出’,原则。关于财政支出,他在卡恩的“乘数理论”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力主政府负起直接投资之责。由于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的作用,人们通常对他及其信奉者的理论冠以“财政学派”的名称,一直到70年代。(三)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理论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滞胀”局面。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借此发动了一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革命”,其中主要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但这些反对者们并未建立起一套足以与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财政学说,区别只是,他们力图在这个框架内恢复古典学派的传统。他们首先责难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大规模干预,认为正是国家干预窒息了市场经济的活力,造成了70年代的“滞胀”局面。“财政最重要”的政策主张也受到攻击,代之以“货币最重要”的政策结论。当人们围绕着凯恩斯理论无休止争议时,以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在财政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他们将财政作为公共部门经济,并从市场失灵理论角度,集中研究社会公共需要及满足这一需要的产品——公共物品问题,分析了决定公共物品的生产及分配的过程,以及生产公共物品的机器——国家的组织和机构。他们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建立在交换的等价原则之上的,只有那些具有排斥性质的可交换的财产权利的私人产品才能进行市场交易。而公共产品不具有这些性质,所以公共产品的交换行为难以产生,消费者与供给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中断,虽然存在市场需求,但却没有市场供给,这时政府应予以介入,提供这种产品,弥补市场的这个局限性。同时由于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内在特性,又决定政府介入之后公共支出具有不断膨胀的趋势。第一个内在特性是,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恩格尔定律告诉我们,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等“生理需要”的开支比例越来越小,而用于非生活必需品等“精神需要’’的开支比例将越来越大。当个人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时,越是非必需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这时,医疗保健、文体设施、交通运输、社会保险、公共安全等优效型公共产品就开始日益“侵蚀”和“挤占”消费结构中的私人产品的相对份额。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公共支出不断膨胀的原始动力。

编辑推荐

《财政与金融》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政与金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该教材很适用高职学生,内容在同类教材中较新,信息量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