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敬宜 页数:252 字数:28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文集辑录了当代著名新闻人、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以后直到他去世之前,有关新闻教育方面的讲话、短文和个人专访。范敬宜对于新闻人才培养的方向、路径、方式,都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亲身实践了这些新闻教育理念。他广博的文化修养、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新闻经验,杰出的政治智慧和睿智的生活态度,使他的新闻教育思想不仅高瞻远瞩、博大深邃,而且求真务实、循循善诱,对于新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同时对于青年新闻人的成长也具有实际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如果有来生,还是做记者。范敬宜先生这句名言,将会在本书中得到血肉丰满的注解。
作者简介
范敬宜,1931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9年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1951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东北日报社工作,任助理编辑。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至1984年9月在辽宁日报社历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期间,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辽宁省建昌县农村,后调该县农业办公室从事农村调研工作。1984年9月任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86年3月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1993年9月至1998年3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2002年4月,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后兼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11月13日,因病逝世。
范敬宜是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范敬宜已出版著作《总编辑手记》、《敬宜笔记》(一、二编)、《范敬宜文集——新闻作品选》、《范敬宜文集——总编辑手记》、《范敬宜诗书画》等。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部分 新闻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开场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2005年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006年
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成立
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月18日
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点粗浅体会2009年
新闻中的文化
提高记者的学养1997年
记者也要学点文学2005年3月7日
媒体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2007年7月16日
新闻敏感与文化积累2007年10月前
从文化视角写经济现象2007年11月前
新闻与教育杂谈
媒体人员的社会责任2003年11月20日
新闻记者如何维护社会责任2003年12月15日
试着说点新鲜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2004年10月
中国国情与新闻传播2005年2月18日
一份值得推介的农村调查报告——关于李强《乡村八记》的批语2005年春
应该教点应用文2005年11月
附录
温家宝总理给范敬宜同志的复信2005年4月28日
培养深爱国家和人民的当代大学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调研组2006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6月14日
第二部分 清华大学的新闻教育
面向主流培养高手——清华大学新闻教育的点滴体会2005年
如果有来世,还是做记者——在“新闻9字班”开班仪式上的演讲2001年6月26日
立足主流,融会中西——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2002年4月21日
在第一届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2004年5月19日
在2005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05年7月12日
在首届清华大学范止安学生奖助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讲话2005年11月24日
第三部分 访谈录
附 追忆与研究
章节摘录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呢?我觉得至少有三个理由。首先,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一点要很明确。我们是什么国家呢?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毛主席说得好:“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是鲜明地写在党章里的,写在宪法里的,并且贯彻在我们所有方针政策中间的。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一切言行的指南,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模糊与动摇。 另外,新闻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新闻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报道和宣传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怎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其他工作里提出让一个什么观来指导的情况很少,比如说工业、经济什么的可能不怎么用马克思主义工业观、经济观,但是新闻工作的意识形态特性很强、政治性很强,所以这个问题就成为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把路尽量走正,避免走弯路、走歪路。我想将来大多数同学都是要做新闻传播工作的,有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就不至于产生困惑,产生一些格格不入的情况。我记得已经去世的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同志,在中央开会时几次讲到,现在新闻院校培养的学生到新华社以后都要重新“回炉”,否则无法适应工作。这个话他讲过好几次。新闻工作的源头在新闻院校,如果新闻院校这方面的思想基础没打好,等学生到新闻单位往往就会转不过弯来,甚至做不好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如何避免“回炉”,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如果我们在学校里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了解、能够认同,那么大家今后的发展就会一顺百顺了。其他很多专业课程都没有什么问题,唯独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对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比较晚才认识清楚的。我同样是从你们这个年龄过来的。1951年我从大学毕业,那时刚20岁,在上海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里念书,受洋化东西的影响比较多。解放初期,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