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叔的哲学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祺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细腻笔触从五部分内容剖析成长的历程,水泥森林里无邪的童年时光、职场中从青涩到干练的奋斗与拼搏、成长的迷惑与思考、爱与哲学。讲述了当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奋斗,不倦追寻求索的经历。通过幽默、睿智的文字,以讲“小”故事的方法使读者在形象的阐述中体会生活蕴涵的哲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通过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人的社会价值、生存哲理、体会爱与信仰的力量。

作者简介

张祺,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应用数学学士毕业。物流供应链领域近十年顾问职业生涯使作者思路清晰思维敏锐缜密,在专业领域积累了发现和解决工作及生活问题的哲学思考方法,擅长发现并以“说故事”的方式引到读者深入思考创业和生活的方向,曾在专业领域发表专著,对生活哲学理念阐述不仅停留于高层面,而是针对各环节的具体问题有独到的理解和解决手段。

书籍目录

Seeker大寒醒来知是梦百无聊赖时偏执是一种病爱上海向左,家乡向右与爱情无关止疼片和想象力财务自由红烧肉和床单男人如狗自然生长我们有多久没吻过健康无为对面街北京一夜伤出幸福与意义被需要人生目标的四个阶段逻辑地生活能幸福么人情有理想的羊细沙你会不会泡澡堂子金鹿无愧于心泛泛之交为什么我还没有艺术家傲气谢谢侬“我有一个计划”时间的逼迫遇见杨朱傲慢与偏见有酒望雪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礼貌江湖院子快进心的距离无聊、孤独和寂寞自我怀疑面子女嫁灵气色还是空?完人左翼引擎故障后人如电影24小时侠之大者人约黄昏后最错就是总对“活着”与“生活”The Chorus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勇气上海沉没心祖母一生只住一个地方十月一个清朗的早晨,遇到百分百秋天智慧、愚蠢与快乐阅读已死从老李的讲座说起一沙发的阳光情人结旅行的意义关于温暖很特别?0L但为谁故,沉吟至今?拿破仑谈用人好的生活不该忧伤谁的错?吃西瓜气场职业规划祝你幸福中秋光荣与梦想终老在两个草堆中间的驴某女二三事面试他的照片等等,再等等完美主义重阳听老歌世界原本不大,只是在孤单的时候它就大了立冬读黄昏做人做事你的地图第八宗罪街头智慧女人男人是衣裳希望诺亚方舟生日快乐省世怀旧给太岁的一封信自省偶像天才白痴梦爆竹声中一岁除担心风语者作茧信仰师者三十而立蜀山蝴蝶效应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DifferenLiation老人摔倒,扶是不扶离开你一年生的哲学追赶清醒不易我坐在这里看时间流过圈子三少三少爷的贱——抓漂亮的虫三少爷的贱——大花三少爷的贱——阳光下的大坑三少爷的贱——到处都是油条三少爷的贱——哎呀!掉了!森林森林-蘑菇森林-风的方向森林-大黄森林-蘑菇的出走森林-狠毒而愚蠢的计划森林-天仇森林-春森林-油菜花森林-年纪和经验森林-相亲森林-没有舞台森林-夏天森林-决斗森林-环保了

章节摘录

  年前是大寒。过去,家里的所有年长女性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多穿点,小家伙要好看不要温度。”这恐怕是造成我此后长期没有女朋友的重要原因,因为不可避免地屈服于她们的唠叨,穿得像个用草绳扎紧的土鳖。通常这时还应该下雪,如果运气好,可以穿着超高帮的套鞋(胶鞋:在外面踩快到膝盖的雪,如果雪还同时下着,是很酷的一件事,立着领子护住耳朵,身体前倾顶着风雪赶路,像极了林冲。大雪纷飞的时候在家里爆栗子最好不过了,围炉取暖,趁家人不注意,扔个栗子进去,栗子会很容易挺在煤饼的洞洞眼里,过一会就“叭”一声,那就是熟得开裂了,那味道和铁砂糖炒栗子有一拼。  总觉得过完年三十才是新年,这一点和过年在我年轻时(年少时)留下的重要印记有非常强的相关性。高中以前的过年是一年比一年强劲的鞭炮、自己写的红色对联和吃什么什么不香的整个寒假。写对联是从任务到喜欢的,最早的时候是老大不愿意的,因为一个每天要写上两百个柳体字的孩子是一定会把春联里的字也算进任务列表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从小就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决不少写一字、也决不多写一字。到后来写得好些了就开始喜欢“现”了,写了对联送邻居、送哥们、送小弟、送小妹,有多少狐朋狗友,送多少红色春联。恰记得自己给自己的小房间门上贴的是——室雅无需大,花香不在多,横批——室花。  离家以后的过年是提前买票、挤车赶路和回家看狗。买票稍微好一点,因为可以坐大巴士,所以不必勉强排队去得到一张火车票。坐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汽车、火车各有各的痛苦,汽车不能随便去嘘嘘,而火车车厢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我曾经在火车上像标枪一样地站立了整整9个小时,再后来就坐飞机了,不再痛苦,也没什么意思。奇妙的是,每年回家,家里养的狗初初见我时居然都不吠我,它生下的时候,都还从来没有见过我,真是不是一家的动物不进一家门。上海的狗很可怜,踩的多数是水泥地,很有些还被打扮得跟同性恋似的,估计每次出门都被自己人鄙视。我家的狗都是早上一开家门就撒欢似的在雪未化尽的草地上跑步,纯色的毛发在冬日阳光里耀眼地跳跃(形容得有点过了,但大概是这个意思),回来的时候以示亲热,所以总会扒拉我一裤管的泥。  又是一个大寒了,虽然提醒我多穿点衣服的人越来越少,有点哀伤,但总是新的一年。  这是傍晚了么?我怎么能走到这里?不是已经拆了么?满腹疑惑,跳踏着湿湿的泥路上用来垫步的石块走过去。  门前草地灰黄,有孩子玩爆竹后留下的红衣。那棵柳树已经高过我,短短的主干,两支分叉分得很早,而且各自粗壮得与主干相比显得不甚协调。我记得,它是我九岁那年折来的柳枝,挥舞着当了半日刀剑,回家时随手插在门前土里,居然自顾自地长得枝繁叶茂。  一探头,原来家里这么多人。进屋里,我叫你一声,你没有应,只是招呼我坐下,关节炎一定又在折磨你的身体和意识。我坐下,那膝盖高的竹椅发出咯吱的声音。曾经我抽去了好几根竹签,可它还是好好的,椅子的关节处已经磨出了较其他部分竹木更深暗的、光滑的亮色。炉子被拎到堂屋用来取暖,屋里的女人们进进出出,我看不清楚面孔,却又知道都是谁谁谁。她们似乎总是在忙碌——织毛衣、做饭、说着别人的家长里短,狗也跟着进进出出,亲热得过头,贴着人的脚亦步亦趋,终于被踩到一下,这才呜咽着委屈地走到角落趴下,用可怜巴巴的眼睛看你。  我有满腹话要说,但是这时又觉得似这样安静地坐着最好不过,我知道你也有很多话要对我说,之前,一旦有机会共处,你就总是努力地试图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事,也许是因为被我的吹嘘所蒙蔽,你也觉得我大概已经能够处理家门外的事情,所以,如今的话题转成了教我如何照顾自己。坦白说,工作了几年后,我总想对你显示我已经懂得为人、做事,甚至偶尔编些我只是想过却从未做过的事情;有时也会想要告诉你我的时代已经到来,强调现在的生活与你想象的有多么不同,其实我还真是个残忍的家伙。不过,我的哕哕嗦嗦和吹毛求疵的习性也一定是来自你。好吧,我承认,你说的许多话都很有哲理,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拾了你的牙慧在人前作秀,只是别人并不知道而已。你说得对,虽然现在有许多高科技,可是人性是一样的,所以许多道理仍然是一样的。  老式灯泡把黄色的光均匀地洒在房间里,我有点想睡了。  隐约听到有人叫我名字,睁开眼,又是一个上海的早晨,恍如隔世,很是后悔昨夜没有问你需要些什么。  不胜悲。  ……

编辑推荐

  鲁迅式的阐述方式,短小犀利睿智的人生领悟,短短几句提炼了人生喜乐悲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一种情感。  《十三叔的哲学》让你在思考之余温暖萦绕,让你知道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追问的路上,有我相伴。  亚洲著名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世界最美的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老师及其学生钟雨亲自为本书进行插图和书籍装帧设计。  《十三叔的哲学》,给您以新鲜的感受,体会人生的哲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三叔的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来,都有相同的终极结局,人与人的不同在于过程,也就说对于人生,永恒真没有,但意义可以有,这个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迥异的。对于爱迪生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对于拿破仑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征服;对于李时珍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悬壶济世;对于王阳明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知行合一……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者其中的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些人有意义的人生都是在思考。相对于古圣先贤,一位70后青年学者的思考或许更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张祺的小册子《十三叔的哲学》便是这样的一本书,书里是一个思考者成长的历程,从童年的记忆、到职场的磨砺;从个人的拼搏,到世间的百态;从为理想的奋斗,到对社会的迷惑,讲述了“70后、80前”这承上启下、经历社会大转折的一代人的活法和对社会的看法。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说话往往是不合时宜的、不中听甚至是刺耳的,在书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张祺对当下全社会热衷的位子、房子、票子、圈子和面子的冷思考,用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剖析人们的“不淡定”心态和焦虑的状态。他以思辨式的风格和微博式的写法,将个人思考的精髓与时下流行的阅读习惯融合的很到位,可以说他是为芸芸各界读者而写,不去可以讨好哪一类,既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悟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展示,又不失严肃的批判精神,短小精炼的文章完全摒弃了虚妄、矫饰和堆砌,凝练、硬朗、坚实而又不失幽默机智与个性张扬,契合了时下微博式写作的语言环境,从而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十三叔的哲学》里还有很多的小事、私事、琐事,既没有贴上“文化”的标签,也没有摆出“苦旅”的POSE,仅仅是个人思考在文字中自然生长,通在形象的阐述中体会生存哲理、追问人生价值、感受爱与信仰的力量。    自认为有傲慢与偏见的张祺,其实是敏锐和深刻的,这世界在快节奏和物质化的进程中,越发的浮躁与庸俗,人们或终日奔命、或追名逐利、或纵情声色,少有人愿意阅读、愿意思考,毕竟思考是孤独的,也是痛苦的,正如作者在一篇短文写道,“智慧的人往往因为别人的愚蠢和不讲理而不快乐,愚蠢和不讲理的人却因为只能看见自己所能看见而感到满足和快乐”,然而当一个人已经习惯了思考,也就很难再装糊涂了,只有坚持走下去。不过在这条有些孤独、有些痛苦的路上,作者走的并不是愈发沉重,而是越发快乐,因为让自己专注于所好、并乐在其中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十三叔的哲学》始终在探寻人生的意义、人应该如何活着这样的命题,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甚至没有帮我解答其中具体的困扰,这也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毕竟,这些问题只能由你自己去回答。而我读完此书找到的答案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   一提起“哲学”,大家似乎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也难怪,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真的令人眼花缭乱,搅得那颗原本质朴的真心,似真非真了。哲学家感到了困惑。而那些普通而众多的疑问似乎在说:“哲学嘛,不知何来之怪物?”听到这些,哲学家们无奈地摇着脑袋扪心自问:难道哲学是海外来客吗?搞了数千年的东西怎么成了怪物呢?迷茫和困惑似乎在告诉人们:哲学在混沌中诞生,哲学家就是那刚刚诞生的婴儿。
    要想正本清源,还“哲学”以本来面目 ,襁褓中的婴儿似乎早熟了许多。他们发现了“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以不可争的事实告诉每一个人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其实,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想达到完美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哲学上的认知观和方法论。知道这些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将理论具体化、简单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并总结为人处世的哲学。
    曾有人调侃,楼下看门的大爷天天就在追问哲学中的三大本源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虽有些夸张,但不过分,因为点滴生活都蕴含着大智慧。
    《十三叔的哲学》正是这样一本从平凡生活中体味、反思并凝练出哲学思想的通俗读物。这本书通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当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奋斗、不断追寻求索的经历。从水泥森林里无邪的童年时光到职场中的奋斗与拼搏,伴随着成长的迷惑与思考、爱与哲学。全书以讲述小故事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点滴现象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通过幽默、睿智的文字所表达,剖析了青年一代的成长历程,读来感同身受,因为这就是你我的生活。虽不及醍醐灌顶之效,但令人豁然开朗。
    思想家认为“惊奇与困惑”是哲学的开端。事实上,哲学是从人类自然倾向对自身和所生活的世界感到惊讶而产生。这个领域认为其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形式,它教我们对反思本身进行反思,不断质疑现有的真理,验证假设并找出结论。在每种文化里,哲学都孕育出观念、思想和分析。所以,当你在生活中产生质疑、惊讶并有所纠结时,去思考,但并非多愁善感。要学会反思与总结,学会智慧地生存。
  •     《十三叔的哲学》一书的封面设计、装帧插画都颇有些质朴古意。全书轻薄精致,是方便携带阅读的小书。封面由有名的敬人书籍设计工作室设计,倒着的问号由脚印组成,蕴着“追寻”之意;手刻烫黑的标题文字与米色画面形成强烈层次感,书中插画采版画风格,拙美之致;全书色调内外呼应和谐,排版清晰、简洁,纸张上佳,触手舒适。书本的设计给读者带来阅读时视觉和触觉上极大的舒适感。我想,这或许是为了帮助消减人们触及“哲学”这一抽象概念时普遍产生的艰涩感吧。
      其实《十三叔的哲学》是作者张祺集十年间嬉笑怒骂文章而成的,笔调相当随意不羁,近似自语和独白,但随意中又藏着不尽的犀利和精辟。书中小文251篇,长不过千余,短则十数字,如:“做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做事,别把自己不当回事。”“生命她不长,不能用来忧伤”,之类。写文第一要务,在我的见地里,原就是为了取悦于自己,长短自然是不拘的。短短数行便能诉之无尽思索,断比长篇累牍来得铿锵有力,发人深省。当然,也不能就说作者字字珠玑,他是说了些许的废话,连泡澡的无意义过程也津津乐道,也打了些不适当的比方,但,一个乐于思考的人,想得过多过杂,就像大树枝繁叶茂难免有些过早萎黄成了枯叶,这是被允许的,而这也显得更加真实。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我们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追索,也在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十三叔的哲学》就呈现了这样一个追索、汲取的过程。书中可见作者时时在生活中、工作中、回忆中、梦境里、自己身上、他人身上各个细节里探索着、发现着、追问着人生的哲学,哲学的迷思。其实我们不必把所谓“哲学”想得太过遥远和抽离,哲学是精炼,来自人生和生活,人人皆可哲学,处处皆有哲学,只在于你愿否去思考、探问。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开始和一样的结局,除掉睡眠,人的一辈子只有一万多天。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而这不同,是否有某部分恰恰体现在思想上面呢?
      作者在《关于温暖》一文中坦言,他一向自恃“傲慢和偏见”、“偏执是一种病”,认为自己总在文中冷酷地“揭穿人性的恶,体悟哲学的苦”,表露“丑陋的事和心绪的不如意,所以许多文字常常怕是让人读了觉得刺骨,恐怕是很难温暖人的心房”,其实怎么会!读文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倘若读到一篇文,从头至尾你全然认同作者的表达、说法,你们有相似的理念,那你会觉得很舒服,世上多了一位志同道合者,可隔空惺惺相惜。像其中《一生只住一个地方》这一篇言及之事,同样是我曾日思夜想,无意间就打动了我。
      不过,我倒是更喜欢读作者与自己有许多不同的文章。这类文在书中更多。思想不同,方有碰撞、激荡的机会,看到不认同的行为、理论,便在心中自打腹稿,狂热地想要与作者来场辩论。试想,我们不是时时会有执着但模糊的念头在心上,有时意欲将之付诸言语时却不知所措。而当我们经历思想碰撞、辩论、不断地辩论,是不是一个采他山之玉,自加雕琢,使那心头模糊的意识浮出水面,有形有体的契机呢?有时候,琢磨着如何能让一种想法成为圆满的理论,何尝不是一种趣味,一种得到。而我想,这或许同时也是我们将哲学剥离于生活,升华为理论思想的方式之一吧!而这类的文章,给人的也是一种别样的温暖啊!
  •   看完这本书,觉得十三叔一定是一个透着文艺范儿、有阅历、懂生活的哲学叔。十三谈哲学一点儿也不矫情,更不形而上,而就像他自己说的,“人生的哲学是要自己体会”。十三的一篇篇小随笔,乍一读来特有电影蒙太奇的感觉,篇与篇之间都没什么联系,但拼接在一起却莫名其妙地有一种让人啧啧称奇的惊艳效果,就像时而是明亮的珍珠,时而是细小的沙砾,却能共同串起一条耀眼夺目的人生的项链,也许人生本就如此。读十三的文字,就像跟一个有智慧的文艺青年兼哲学家聊天,天南地北什么都可以聊,从《北京一夜》中后海的灯红酒绿到《上海沉没》中房地产价格的起伏,从昆德拉对艺术的看法到子曾经曰过的“礼者,乐也”,从男人是条狗到女人怎么嫁,从《八千里路云和月》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有理想的羊到终老在两个草堆中间的驴……十三真像个北京“侃爷”,什么都能侃上两句。
    但是细细读来,就越觉得十三侃得真逗,真有道理,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人生中的大感小悟,都能被他幽上一默,侃上一番,而且还真特么有哲理,甚至还带上点儿诗意。其实十三谈到的,大多是一些很日常的话题,但难得的是他的独特体会和真性情。比如他聊到财务自由说:“当我们以为财务的自由是心的自由的前提而为财务努力时,结果往往是到我们老去时也永无自由。”一句话就说透了,真正的自由不是你觉得你赚多少钱就自由了,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是否自由,就像陶渊明说的,如果你“既自以心为形役”,那不论有多少钱、当多大官都只能“奚惆怅而独悲”了。再如十三聊到幸福,“幸福的人们有一个共通的特征——活在当下。感受幸福的人能喜悦地看每天的日升月落、草木枯荣;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正在发生的每一件事情。”说白了幸福就是一种感觉,生活中不缺少幸福,如果你没感受到幸福,实际上是因为你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生活中的幸福点滴。十三在书中提到,别人说他的文字温暖人心,他是无意中做到的,我觉得还真是,十三真像一个温暖贴心的疗伤系大叔兼闺蜜,总能想方设法打开我们的心结。所谓哲学家也许就是这样子的吧,自己先看透一切,然后帮别人一起看透。
    其实十三也不总是温暖,好的哲学家骨子里是非常理性的。十三在该理性的时候也绝不含糊。比如他说男人如狗,“四下里嗅着,总爱撒泡尿留下个标记”;他坦荡地承认自己是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人,“一开始,我总是用我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对待别人;最后,我用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对待别人”;他在谈论“心”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指出“请不要再说你的心是怎样的,请不要用语言来修饰自己;重要的是你的行为是怎样的,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读到这些我感觉十三的神经是敏感的,笔锋是犀利的。对于一些人和事的感悟,他总是真性情地不吐不快,而且总能一语中的。
    十三说他的一个优点就是常常自我解剖,看他的文字发现他真的把自己也把别人剖的很深。我觉得他就是他笔下提到的那种完美主义者,就是“总要求别人也完美,但是没办法阻止别人做不完美的事情,然后他/她不得不在老去的日子里接受不完美的事情,就像看着并吞食苍蝇拌饭”,但作为哲学家的十三的大智慧就在于,即使是苍蝇拌饭,也是真心吃得下,吃得香。我无法判断这个文艺青年(或者是文艺中年?)是否真是个哲学家,抑或只是个伪哲学家,即使是后者,他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功地伪装成一个哲学家”。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十三。
    虽然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封面上的那一串脚印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也不知道扉页中那个在铁窗后托腮思考的小男孩到底有没有想清楚“你在哪里”的问题,因为我不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不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但我真心认同十三的哲学观点,那就是“人生的哲学是要自己体会”。
  •   江山/文

    我不想把这本书的点纠结在哲学上,因为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又何必在意它的理论与研究呢。再说了,哲学的乏味是人人皆知的,再好的学识那都是纸上谈兵,既然生活处处皆哲学,何不认真对待生活呢。所以,十三叔未曾咬文嚼字的长篇大论,而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挤出道理来,真实有立体感,带着人性的光芒。

    放荡不羁的文字掺杂着动情的故事,干净自然。或许是为了鞭策自己软弱的内心,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或许只是为了纪念曾经逝去的青春,警醒自己的同时告知他人。这是我的人生,不容许重新来过的人生。所以,生活如此简单得让我们无法重来,只因我们附加了太多的欲望和包袱。

    书中讲到,好文章是涌上心头的,不是自己坐在那里想出来的。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是没法感动别人的。再平常不过的文字里却透着哲理,轻松地让人接受,原来我们需要自然的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生活就得一点一滴的过,跟谈恋爱一般,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一段婚姻生活在失败之前一定是争吵的,然而,那种无休止的争吵足可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疯子或艺术家。那么,当我们深呼吸后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在争吵呢?纠结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成为生活的失败者呢?

    小故事透着大道理,小生活蕴含大智慧,所以,生活中的沟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打开生活哲学的唯一途径。书中不仅讲到了幸福与意义,要我们活在当下,还为我们解释了关于无聊、孤独和寂寞,原来只有精神**的人才能在孤独的时候享受到寂寞,原来当下的寂寞也在悄无声息的流行开来。这是我们生活的方式,也是生活的态度,自然享受,无奈的成全。

    本书通过极为细致的手法来诠释藏在生活中的秘密,深刻剖析了几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或事,经历风雨之后的思考与进步。浅显有趣的文字,简单幽默的情节,构成一幅儿童画集,在寻找青春的时候寻找当初的自己。不再争辩,不再设局,回归最原始的智慧。用智慧去生活,用文字来创造明天,悟在其中,学在当下,和家人,和同事,和朋友,蜕变成达善天下之人。虽然有些偏执,却难能可贵,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人的世界中,因为我们的生活哲学里有太多的五味杂陈。
  •   就一本书的收藏价值而言,我通常会做两方面考虑。其一自然是内容的可看度,其二则是出版社印刷质量成品如何。看到这本《十三叔的哲学》的时候,它一眼就打到了我。毫不华丽夸张的封面,摸起来让人有静心的触感,翻开第一页,有一张类似于邮票大小的小图,一个人站在像是监狱一样的窗栏内歪头思考,上书你在哪里?这个让我猛然想起世界上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哲学家的人泰勒斯,他提出人类对世界的第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什么才是万物的本源。从某种程度上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你在哪里?”这个简单而朴实的问话,似乎更能彰显现代喧嚣生活下的独立个人的思考,在整个大的世界的生活体系下,个体的存在的意义到底为何物?《十三叔的哲学》原本我以为的建议上架类型应该为人文读本这类,但是看到当当分类是励志小品类,当时我还在纳闷这是不是一个小失误?但是看完整本书,我才发现也许这个分类更适合它,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哲学,因为它没有那么深奥难懂,它甚至可以说是大众的生活哲学,一本大众读本,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有所体悟。
    全书一共分为三大部分,追寻者、三少和森林,似乎这三个名字让人有些一头雾水,这是在讲哲学么?二百五十一个小章节,每个章节都不长,最短的甚至连一百字都没有。作者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有时候会将他生活中的小趣事用他独有的语言来讲出来别有一番风味,有的时候就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又可以细细品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十四节,关于“健康”,他说“健康犹如一些人、一些物,失去了才醒觉平常时是那么好,反之亦然。”就是这么简单质朴的话语,猛然就触动了我。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身体我们都认为他有着极大的承受能力,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无节制的消耗着身体对人类的宽容之心,直到再也无法负荷的时候才开始后悔。除了健康,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如此。正如作者所说,好文章是自然生产、涌上心头的,不是坐在那里就能出来的。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是没办法感动到别人的。我想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去写这本书,才能够让每个读者在读过之后由衷产生出一种敬畏来,对生活的敬畏和对于未来的敬畏。
    十三叔的哲学,正如这本书名给我们的温暖如亲人一般的感觉一样,整本书的内容也是如一位同龄的或者稍长一些的长辈在讲他走过的路,虽然路上有过艰难有过风险,但是他无所畏惧,走了过来。并将沿途的风景都细致的描绘出来给正在看书的我们欣赏。
  •   十三叔,不知道这名字是由何得来,或者,其中也必有作者本人的一番况味在其中吧。只是看到十三叔,就不由地会让人联想起十三姨这个名字,当然这是笑谈。
    书名为十三叔的哲学,可以想见作者是留意生命本身的,我们活在世上,有些人蝇蝇苟且,有些人失了真我,有些人却不时警醒,时时于生命的长卷上留下些思索,也正是这些细微的脚印,让人慢慢在生命的长途中显现出不同的姿态,有了不同的轻重。我一向敬慕着于生命中肯于思索的人,那么这本书,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读。
    思想,常常需要静默,但是火花,却是在人生所有的热闹与寂寞中平等地出现的。只要有心,你总是能于细微处找到自己的柴薪,在独自一人时,照亮人生。
    作者是70后,这个年纪,到了应该有些积淀的时候了,到了追问生命之意义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脚步,慢下来,每一株草每一粒沙,或者都能生发出人生的意义,而这,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所以文章可长可短,长的可以一页两页,短的可能只要一句话。而我们选择这本书,甚至可以随后那么一翻,可先读前也可先读后,可以用不经意的态度,随手打开一篇随笔,里面就能相遇到一束火花,而这种相遇不需要刻意,不需要正襟危坐,作者是在人生中不经意地拾起这些思想,我们也可以不经意地遇到这些思想。
    我喜欢这些如岸边的小花般的短文,也许你写字写得累了,那么拿起来读一篇两篇,轻松却不失思索,也许你做饭的间隙无所事事,那么拿起来又读到一篇,随意却不简单的文字。
    作者说,作为平凡人,我只能偶尔拾到流经我身边的灵,记下她,并希望她下次早些到来。为了她的到来,我甚至认为选择苦难的精神生活也都是必经之路与值得的。由此可以得知作者的心路一斑,芸芸众生中,不知还有多少如我们这样的人,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坚持着内心的渴望,我们要做的只是记录下自己,哪怕这苦有些漫长。
    每个人都愿意向别人展现自我,但每个人展现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金钱是值得的,有的人不知肤浅是他的可笑,有的人流于粗俗,以为是性格,有的人无知,不知道给他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最阴暗。然而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很纯粹,像十三叔。我们读这些干净的文字,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世界已经缺少太多太多的美,我们或者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
    人生总是充满了哲学的姿态,只要你别忘记自己心中的呼唤,只要你寻找,就一定能寻见。
  •   哲学是智者们研究的学科,是我这样的愚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不过我虽愚钝,却极为向往聪慧,所以,能够看到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还是很高兴的。
    作者是谁,十三叔是什么来头,这些我都不清楚。不过他是谁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本书到底好不好看。照我理解,敢称哲学二字的书,多少还是有点儿质量的。事实证明,本书的确有些质量,让人读起来很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像大多数的哲学读物,读完之后觉得脑筋糊涂,本书反而让你有种清明之感。
    哲学是难懂的,照我认为,它比数学还要难。因为数学是客观存在的,是仁者不见仁,智者不见智,一加一永远等于二的。但是哲学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让人不可捉摸,不可表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看过几本哲学的书,但是却没有读透。虽然表面上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无法在大脑中得到反应,得到回响,很难读进去,就更别谈读懂了。正如前段所讲,读这些书真的是越读越糊涂,越读越困,越读越不想读,甚至还不如让我去做几道数学的题目来劲。所以,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便回忆起了自己读哲学类书籍时的痛苦,心里还着实有些担心呢。不过,事实证明,这些担心纯属多余。本书写得清楚明白,我也看得轻松快乐。书中的道理简单易懂,也很实用。虽然没有直接给我们讲大道理,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灌输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这些最根本的东西。正所谓大道至简至易,想必就是如此吧。
    全书二百五十二页,八又八分之三个印张,十八万八千字,应该算是本小册子吧。小册子里有很多话都令我产生了共鸣,产生了阅读下去的希望与冲动,也令我体内的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乎,我求助于度娘,在网上去查询十三叔的信息。果不其然,作者张祺应该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人,他早我一年大学毕业,当然,人家毕业的院校要强出我十倍百倍不止。除了年龄上的相近,我们在专业上也基本相同。作者是学数学的,而我亦然。这里倒不是说学了数学就怎么怎么样,只是说我们学数学的人在某些事情上肯定会有所共性,比如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态度,这些一定是必然的。
    书是好书,文也是好文。全书均由短文组成,绝无长篇大论,绝对不会挑战您的审美疲劳,能够让您耐心读完每一篇文章的内容,细心体味每一行文字中的妙处,开心回忆每一句话带给您的快乐。
  •   跟男朋友正在因为结婚的问题僵持 刚好看到书里一篇《我们有多久没吻过》 书里的这些故事确实常常让人想起自己 如果一些字能给你一个新的视角 收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就是值得一看的
  •   送朋友的 读过后觉得是本好书 书里总能找到你自己 在浮躁里给心降温
  •   非常好的一本书,建议各位做销售工作的朋友多看看
  •   很好的书!
    值得慢慢品鉴!
  •   内容没看过
  •   无论你此时心境如何,都可以读上一读的好书。
  •     苏克拉底说,未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是,现在的社会节奏越来真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整日间为生计、为成功而奔波劳累,在和时间赛跑,满足于轻松的获得,会有几个人愿意、能够或者敢于停下脚步,来抬头仰望一下头顶的星空,认真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恐怕很少。在我们这个时代,思考已经成为一项非常奢侈的活动。这大概算是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浮躁的原因之一吧。

      张祺显然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在迷茫中皈依了思索、体悟和追问,带着些傲慢和偏见,始终在偏执的追寻生活、生存以及生命的意义。在繁忙的工作时,在偶有的闲暇里,在匆匆的旅途中,甚至是在洗澡的澡堂里,他都没有忘记调动自己周身的每一个细胞来触摸生活,来观察社会,来追问人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换句话,他是一个思想者,始终奔跑在思考的路上。

      更为难能可贵的,张祺还是一个明白思考价值的人。这样的人,会很用心的把自己思索的过程、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不断的回想自己的人生。《十三叔的哲学》就是张祺思考的结果。据说这本书写了十年,其中有些是他对过往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有些是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慨叹,有些是他对生活的感悟,有些是他对亲人、过往的回忆,甚至有些只是他脑子里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记录了他十年间对生活、对人生以及对生命的回望、追问和思考。很多地方不乏真知灼见,象格言警句般很显深刻,比如,他对“活着”和“生活”的论述,只是写出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就尽得个中深味。而他对“成熟”的定义就是“接受龌龊”是不是非常精当而深刻?而他所记录的“三少”的趣事,大概是他自己童年的回忆,看到此处大概很多人都会在嘴角荡漾出阵阵笑意来——那是人生的童年,是最美好的回忆。

      他在文中并没有留给读者什么线索来理解他,似乎也并没有准备拿这些文字来与读者进行交流。这样的风格,更象是他自己一个人在独自徘徊,喃喃私语,自说自话,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书写自己的哲学,让人感觉这些文字更只是他写给自己的,是他内心的一段段独白而已。所以,我把这本书称为“思想者的独白”。虽然如此,他的文字确实久经思索,却没有很多的雕琢,只是很平常的从笔端流出来,颇显一种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不尖锐,不唐突,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再加上书中所写所记很多地方它象极了我曾经的遭遇,写出了我未曾能够写出的感受,引发了我的情感共鸣,说实话,这样的文字读来真的是“总有一些地方温暖心房”。

      事实上,我也算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作者在书中念他的独白,而我在书外思考他——从书中可以得知,他可能是一位咨询顾问,天天四处奔波为人授课,他应该也是34岁的马,和我同岁。当然,我也思索他的这个书名的由来——是他真的排行十三?为什么是“十三叔”而不是“七叔”或者“十五叔”?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幽默?还是为了和关芝琳的“十三姨”相对?又或者是另有深意,是13的搞笑复合体“B”?百思不得其解……他的这点儿独白,我真的不懂,只想停下脚步,再想一会儿……
  •   发生过的事,以后还会发生;做过的事,将来还要再做。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事。有谁能说,看,这是新事?不,在我们出生之前早就有了。以往的事没有人去追忆,今后的事也没有人去掛念。 ——《旧约·传道书》

    翻着作者浅白的文字与平实的故事,我忽然觉得,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我非常喜爱作者的轻松小调调,充满着细细小小的琐碎之美,有一种成年人对童年时代的怀旧心情,作者一页一页的记下人和事,我一页一页地掀,那些无言相对的回忆,在自己的脑海里蛮横的苏醒,面对曾经不起涟漪的旧事,如何让我们不情动。

    昨天下雨的日子,护理专业的好多好多女生们玩制服诱惑(其实是头戴护士帽,身穿雪白的护士衣在厚德广场搞纪念活动),可是满眼的雪白色浪潮,我还是惆怅的记起了曾经的理想——做护士长,手下有一大帮的小loli护士,想想有多拉风。现在的我却是一个医学生,这次第的天壤之别,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问流年只问天。似水流年,奈何天。

    人一旦过了二十岁,时间如流沙般飞逝,镜子里的自己渐渐老去,你们有没有看见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空空的,淡淡的,有点像老人的眼神了,那是因为走过了很多的心路历程,对很多的事失去了热情,多了更多的厌倦,我们都忘记了,当初的理想。

    也许每个人都曾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自己的人生与理想,也是特别的。我们是一只有理想中的羊,还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是个很哲学的问题,在答案的内心挣扎的过程,渐渐倦淡,等到心事半消磨,一事无成时才会觉得,自己的特殊之处可能在于比别人更可笑。作为即将成为叔辈级的人物的我,越发觉得,生活要么有深度,要么有趣,要么安静。

    直白的语句,有时让你看了下一段话,就会忘记前面的一段话说的是什么了,可是在这样的阅读中,却产生越来越多的共鸣感触,捕捉流光溢彩的小想法,你有没有一种很十三叔的感觉?

    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追问,渐渐失了耐心,却忘记好好的。快乐不是我们钱包夹的一张钞票,无法应付不时之需。看着作者娱人娱己的想法,快乐真的是自找的。

    《三少》这一章节,你会发现贱贱的三少其实蛮可爱,有很多人的影子,我很喜欢作小孩子,只带来麻烦,不留下伤害,谁都知道童言无忌的珍贵。

    时间有时看起来迅疾,稍纵即逝。有时它显得很长,令人心生厌倦。所幸,已过去,将未来,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自愿从资深少年转为废材大叔的角色,然后大叔很多年,讲述自己的哲学。
  •   有一种哲学叫做艰涩,有一种哲学叫做生活,这本《十三叔的哲学》就属于后者,在平实中以一种平和的姿态来感悟生活的本真和高远。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读过这类的文字,总是沉浸在小说制造的各种氛围中,习惯了那种浓墨的渲染,再拿起这样有几分沉寂的书的时候真的给人莫名感,初读很有散文的味道,具备了“形散”的特色,但是几篇下来还是觉得没有找到“神聚”的代表,但只这片语的安宁也算是美好的阅读体验吧,耐下性子继续,原来真的可以在这种宁静中波动内心久置的心弦,有那么些触动,也有那么些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不长的篇幅文字中也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给这份纯白中增加了一抹鲜亮的颜色,而在这种色泽中又透露出了博深的清澈,一些生的意义和活的真谛,就好像书中序言中所说的:“我们总是像门卫一样问自己:你是谁,你要去哪里?”“什么叫一本好书,或者值得读的书,其中读到一些我们能够深有感触的话和一些能够记下的句子。”的确,读书要的就是一种快感,不管散记体也好还是任何文学性质的文字也罢,其实除了生活外还应该从生活中延伸到生活外,之后再回归到生活中,这就是完美,这就是好,这就是值得。

    这本书中就有很多的片语哲理(也就是十三叔的哲学),汇聚了做人做事的自古以来和今朝之后,历经十年的心血之后有着年代的交替性,也有着时代的跨越性,从40、50过度到70的人,兼顾80、90的行为思想,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人,也是一个生活的思考者。能够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看到哲学高度的大思想,也该算一种人生智慧了吧!

    虽然很有一些天马行空,但是比较便于阅读,可以随意翻开一页看看,里边总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感悟,也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诸如“什么是活在当下”等等,在间或凝重的思考,偶尔无所顾忌的调侃之后,总会在文末归结一笔,这种总结性的写作方法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当然,尽管作者在小的生活中给人提供了智慧的生活箴言和人生哲学的总结,但这种入心的悟到和我们简单的看到还是会有这很大的不同,应该叫做质的区别,读这样益智的书有益身心和人生追求,将思想提升一个新高度,但要想真正受益还要看自我修炼的程度了。
  •   男人都喜欢哲学《十三叔的哲学》

    童年喜欢童话,青年喜欢诗歌,成年喜欢小说,中年喜欢散文,但是男人都喜欢哲学。小时候喜欢问别人为什么,长大后知道所有的为什么只能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十三叔的哲学是一本很漂亮的小书,在现在的图书城中已经很难找到过去那么薄那么小的书了,时代进步,书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厚,其实现在社会的快阅读已经使文章变得更短,更精练,可是书却越来越厚了。这完全是市场行为,书一般都是按照厚度而不是按照里面的思想来定价的。这本书漂亮是因为里面用了两种颜色印刷,褐色的页码另类的印到了上面,还很大,感觉好像是每个章节的编号一样。书里还带了一张藏书票,里面还有一些版画风格的插图,做得很漂亮。

    哲学一般都不会太长,十三叔的文章都很短,最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也就千八字,所以这本小书很快就可以读完。不过读完以后总是会在你的头脑里留下很多闪着智慧的句子,让你忘不掉。同样忘不掉的还有作者的幽默和俏皮。

    “我也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是买不起那位置的房子。”

    “谈恋爱就是看彼此不合适的地方,检讨自己是不是受得了;结婚就是看彼此合适的地方,告诉自己有多幸福。”很有道理,不过在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因为发现彼此很多合适的地方才开始了恋爱,结婚以后才知道彼此还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于是才在很久很久以后忽然想起“我们多久没有吻过?”

    一本好书的标准也许就是在读书的同时,也会引起你的思考。让你也去想想你的生活,想想你的生活哲学。十三叔的哲学是十三叔对人生思考的结果,思考过后总要对别人进行述说,哲学就是男人对这个世界的独白,有人听总是幸福的。我在书中看过的一句话,意思好像是说笔在写纸在听,想要到书中找找,看看十三叔到底是怎么写的,可是却没有翻到,纸在听笔的声音,我们在听十三叔的思想,听到的和被听的都很幸福。

  •   一本精致的小书,粗糙的书面(书的封面粗糙给人一种仿古感,我喜欢),手感特别舒服。扉页上的一张书票给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书里面的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书的设计给我极好印象。这样的书读起来会有不同的味道吧。

    这是作者积累生活经验的汇集。文章不是很长,有的甚至极短。读来毫不费力,目光走过文字,如何能过眼云烟,于是就思考思考,即使上帝笑了,那么我也就跟着笑笑,笑比哭好!

    书读得越多,对生活就越有感悟。从06年开博以来,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文章,我说是文字。其中不乏有一些感悟。但对自身以外的事情不是很关注的我,有些孤陋寡闻,所以看问题偏面单一,完全没有“十三叔”这样的深度。看来年龄与阅历并不成正比。那么从现在开始不防也写写这样的思考。

    这样的书适合扔在背包里,坐车,开会,闲暇时拿出来看看,消磨时间。

    现在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很多“作家”也就应运而生了。博客真是个好东西,让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变成铅字不再是梦。那么我能不能也能如愿以偿呢?

    从现在开始就写吧,还等什么呢?

    读这本书我是从序言开始读起的。作序有请大家来作,也有自己写的。是啊,“序”放着书的首页,却往往是最后写成,这本身也是一个很让人思考的问题。一本书,哪怕有一句话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此书就没白读,何况《十三叔的哲学》里面有很多让人思考的句子。当然,为了出书,未免有凑数的成分在里面。

    记录生活,能没心没肺地快乐着,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上学的时候,哲学对我来说是那么高深,可平实的哲学里,却有那么多能引起我的思考。试想,如果平日里把那些灵光闪现的思考都能随时记录下来,就想古代诗人随时把诗句写下来扔进口袋,最后成为诗人大家一样。读这本书,我最受启发的就是想也写写这些“哲学”。、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很喜欢,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想买一本,想要拥有它,把它放好
  •   这本《十三叔的哲学》,我于夜深人静之时,只消半个小时就翻完了。薄薄的一本小册子,短小的不能再短小的文章。冯唐那小伙子评论生命之短暂时,用了生命短暂得就像小孩子的JJ这样调皮的比喻。而张褀的《十三叔的哲学》有时更是精短,比如第130页题目曰“不该忧伤”,正文加标点只有13个字:“生命她不长,不能用来忧伤。”冯唐的“小JJ”论似乎仍不可相同而语。
    翻过《十三叔的哲学》,我就颇后悔,将我从前每天唠叨在和讯上的所谓“博文”也如此整理成书,取个名字叫作“五叔的艺术”(我的侄子们皆称我为五叔),我可以十分自信地说,肯定比这本《哲学》要耐读得多,毕竟,我的博文比十三叔的要长许多。
    也精彩呀。
    不可否认,神秘的十三叔在其《哲学》中,确实有“鲁迅式的短小犀利睿智的人生领悟故事”。随便举个例子,就很给人以说服力以启迪。如“男人本性原本应该如狗,四下里嗅着,总爱撒泡尿留下个标记。”如“平庸的人不会有傲气;侠之大者不会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气。”类似的警句名言老鼻子去了。
    但是,我又不能不十分老实地承认,在半小时的翻书过程中,我很遗憾地感受到,这本小册子其实不应该如此仓促地行市,哪怕这是作者在漫长的十年里结成的果实。因为还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就从头翻到尾,并且感受到了时光的浪费。我把我折了页的几篇翻出来说明我为什么如此的不情愿。如“北京一夜”,作者想要展示什么样的心理呢?如“泡澡堂子”,值得一记吗?“我舒展,舒展成一个‘太’字,从有我到有水,到无水,到无我。”我没受到任何启迪更感受不到有什么深意。
    还有,“很特别”一文里,“无论我是卖肯德基还是麦当劳”,这个太口语的文字印在书里就令人莫名其妙了,“肯德基”是啥?“麦当劳”是啥?那是著名的快餐公司的译名,你给卖了!作者在这里用口语表述,确实不该。
    还有,“妳”字早就不再使用,在“谢谢侬”一文里,作者将侬、你、妳一古脑全搬了出来,实在令人感觉不到温暖。
    小书的装帧设计值得一赞,那枚藏书票,那些名叫钟雨的人做的插图,给单薄的此书增色了不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