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南 等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京古建筑地图》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且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近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全书原计划分作上、下两册,后来随着编写工作的进展,最终确定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已于2009年5月出版,该书所收录的范围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亦即明清北京城墙以内的历史建筑。这本《北京古建筑地图(中)》由王南、胡介中、李路珂和袁琳编著,介绍邻近二环路各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城区*在二环路以外的部分,以及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历史建筑。下册则接着介绍门头沟、昌平、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较远区县的历史建筑,并且还专门介绍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在北京的部分。
这本《北京古建筑地图(中)》适合古建筑爱好者、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路珂,讲师,博士。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980年 出生于湖南衡阳;
1996—2001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2001—2007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博连读,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专攻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获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2007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先後任助理至今研究员和讲师。 王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顾问。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吴良镛院士,从事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对老北京的古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曾撰写博士论文《北京城市美学研究》,发表多篇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学术论文如《(康熙南巡图)中的清代北京中轴线意象》、《传统北京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意义和意境追求》等,此外还参与编写《巍巍古都》一书的北京一章,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测绘大量北京胡同、四合院,抢救历史文化遗产。
胡介中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系,因父亲桌前的一枚篆刻方印对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爱阅读与平面设计,对老北京的古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攻读硕士期间,走访京城大街小巷,搜集、阅读大量北京史料文献,完成学位论文《清代北京城内衙署建筑之规模与空间布局探索》。曾发表《清代北京衙署建筑基址规模之探讨》、《试析古代都城中衙署建筑的分布特征》、《试析明初三都衙署建筑制度之因袭与布局特点》等相关文章。
袁琳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1年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就读本科,2005年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博士论文方向为宋代官署建筑研究,发表《南宋江南地区府州治所的规模和布局之初探》、《南宋建康府府廨建筑复原研究及基址规模探讨》等相关论文于会议和汇刊。
书籍目录
凡例
分片索引
交通简图
京郊古建筑概览
古建筑分片导览
【1】城四区(二环路以外)
【2】海淀区(南部)
【3】海淀区(中部)
【4】海淀区(北部)
【5】朝阳区
【6】丰台区
【7】石景山区
附录
内容索引
古建筑介绍条目拼音索引
古建筑介绍条目年代索引
古建筑介绍条目分类索引
古建筑介绍条目级别索引
参考资料
图片来源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其次,三山五园本身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象,它们所构成的整体则呈现出丰富博大的文化内涵。三山五园之中,畅春园以“朴素”为主要特点,反映了康熙的审美趣味;圆明园则包罗万有,体现出与畅春园正相反的“华丽”气象;香山静宜园则以山之“雄”取胜(当然园中也有“见心斋”这样的“雄中藏秀”的景致);玉泉山静明园与香山静宜园正好形成对比,山明水秀,尤以泉胜,更多体现出“秀”的气质(当然园中也有宝塔的雄劲之姿);最晚建成的清漪园则是乾隆审美情趣的代表,其自然山水意境胜过以上诸园,为五园中之最柔媚者,故清漪园之山水意境即可概括为“媚”。以上将五园的基本园林意境分别以朴、华、雄、秀、媚五字总括,然而中国艺术素来主张“优美”与“壮美”的统一,因而静宜园可以雄中藏秀,静明园可以秀外见雄,同样清漪园于妩媚之外,也有佛香阁雄浑之势……因而这五字仅是强调五园各自最独特的意象。正是由于五园各具佳致,各擅胜场,因而遍游之下,互相对比映衬,相得益彰,形成全方位的园林和审美享受——甚至胜过了北京城内的西苑(即北海与中南海),达到了中国漫长的皇家造园史的巅峰。最后,三山五园既是对江南园林的模仿和借鉴,又创造了自身全新的风格,是建筑文化交融的典范。正如乾隆自己所言:“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三山五园的营建对于江南园林不是止步于模仿、抄袭,更主要在于依据北京的具体情况加以创造,于是树立了北京皇家园林独具一格的造园意境:集中体现为对真山真水略加改造,成为大型天然山水园,将天然风景与人工造景相结合,这一点是江南私家园林无法企及的:另外一点就是荟萃大中小园林的“集锦式”手法,这也是大型皇家园林的“专利”,圆明园为其代表;最后一点,从北京皇家园林建筑来看,并没有生搬硬套江南的粉墙黛瓦、黑褐油彩,而是以北京习惯的灰瓦灰砖以及金、红、蓝、绿等主要色彩,重点建筑施以琉璃瓦的传统形式来营造江南园林之“意”,从而形成了既具江南园林之细腻又不失北方建筑之浑厚、更能体现皇家气魄的园林建筑风格,可谓中国南北建筑文化交融之典范。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干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在与大火之中抢救宝器而同样有刻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梁思成
编辑推荐
《北京古建筑地图(中)》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