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斌,吕诗芸,李泽莹 编著 页数:2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科学方法为工具,以“信息管理的周期”为主线,按照“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过程”“信息管理应用”的体系框架,系统地介绍信息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第2版)》在强调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同时,突出信息管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各章后有帮助读者理解的各类习题以及配套的案例、阅读材料和实验。
本书适用于理工类或师范类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对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咨询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1.1 信息是什么
1.1.1 信息的含义
1.1.2 信息的特性
1.1.3 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1.1.4 信息的类型
1.2 信息的描述和度量
1.2.1 信息的描述
1.2.2 信息的香农测度
1.3 信息管理
1.3.1 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1.3.2 信息管理的周期
1.3.3 信息管理的基本工具
1.3.4 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
1.3.5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1.4 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
1.4.1 信息化的概念
1.4.2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4.3 我国信息化建设
1.4.4 信息化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1.5 信息管理学
阅读材料:赫伯特?西蒙
习题
第2章 信息收集与信息组织
2.1 信息收集概述
2.1.1 信息收集的概念
2.1.2 信息收集的来源和范围
2.1.3 信息收集的原则
2.2 信息收集方法
2.2.1 狭义信息收集方法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2.3 射频识别技术
2.3 信息组织
2.3.1 信息组织的概念
2.3.2 信息组织的要求
2.3.3 信息筛选
2.3.4 信息分类
2.4 信息评价
2.4.1 信息源评价
2.4.2 信息收集的效率评价
2.4.3 信息准确度的比较评价
2.4.4 网络信息的评价
案例:日本是如何破解大庆油田的商业秘密的?
实验:信息分类与编码
习题
第3章 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
3.1 信息存储
3.1.1 信息存储的作用和原则
3.1.2 信息存储技术
3.1.3 信息存储体系
3.2 信息检索
3.2.1 信息检索的作用和原则
3.2.2 信息检索的过程
3.2.3 信息检索的类型
3.2.4 信息检索的效率
3.2.5 信息检索系统
3.2.6 网络信息检索
阅读材料:物联网
实验:联机信息检索与利用
习题
第4章 信息传输与信息编码
4.1 信息传输概述
4.1.1 信息传输的概念
4.1.2 信息传输的模型
4.2 信道编码
4.2.1 信道模型
4.2.2 错误概率与译码规则
4.2.3 错误概率与编码方法
4.2.4 检错与纠错
4.3 二元线性码
4.3.1 有限域上的线性空间
4.3.2 线性码的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
4.3.3 线性码的汉明重量
4.3.4 线性码的编码
4.3.5 线性码的译码
案例:零售之王沃尔玛的信息管理
实验:无声传递信息
习题
第5章 信息加密与数字签名
5.1 信息加密
5.1.1 密码技术简史
5.1.2 密码的基本概念
5.1.3 密码技术的分类
5.1.4 密码系统的设计原则
5.1.5 传统的加密技术
5.2 对称密钥密码算法
5.2.1 流密码
5.2.2 分组密码
5.2.3 des算法
5.3 公钥密码算法
5.3.1 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
5.3.2 rsa加密系统
5.4 数字签名技术
5.4.1 数字签名的作用和功能
5.4.2 数字签名的模式
5.4.3 数字签名的原理
5.4.4 数字签名的发展与挑战
阅读材料:pgp邮件加密软件
实验:pgp信息加密与解密
习题
第6章 信息加工与信息决策
6.1 信息加工
6.1.1 信息加工的内涵
6.1.2 信息加工的方法
6.1.3 决策树方法
6.2 信息决策概述
6.2.1 决策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6.2.2 信息决策的过程
6.2.3 有效决策的障碍
6.3 信息决策准则
6.3.1 不确定性情况下的信息决策准则
6.3.2 风险情况下的信息决策准则
阅读材料:心理账户
实验:心理账户分析
习题
第7章 信息服务与信息反馈
7.1 信息服务概述
7.1.1 信息服务的含义
7.1.2 信息服务的特性
7.1.3 信息服务的类型
7.1.4 信息服务的原则
7.1.5 信息服务的质量
7.2 信息咨询服务
7.3 网络信息服务
7.4 数字图书馆
7.4.1 数字图书馆的含义
7.4.2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概况
7.4.3 数字图书馆的增值服务
7.5 信息反馈
7.5.1 信息反馈的含义
7.5.2 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
7.5.3 信息反馈的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凤凰卫视发展的启示
实验:中国网民预测
习题
第8章 企业信息管理
8.1 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8.1.1 企业信息的构成
8.1.2 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8.2 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
8.3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
8.3.1 信息战略与战略信息管理
8.3.2 战略信息管理的特点
8.3.3 战略信息管理过程
8.3.4 企业战略信息系统
案例:海尔的信息流重组与业务流程再造
习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4.1信息化的概念 1963年,日本学者梅棹忠夫首次提出“信息化”的概念,向人们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西方普遍使用“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现在“信息化”一词在社会生活中已被广泛使用,人们提出了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化等概念,但目前对信息化本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曹国法先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2003)中指出,国内关于信息化的定义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信息化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这种观点是由科技界的专家提出来的,其意义在于把信息化按“技术-产业-应用”的逻辑表述出来,体现了通过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应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 (2)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发掘社会智能潜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优质发展。这种观点最初是由信息内容提供者提出的,其意义在于特别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为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充分发掘社会智能潜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再通过“智能潜力”的提高,达到“优质发展”的要求。 (3)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加快农业的工业化和工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支柱,而且是一个“发动机”,可以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化。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活动中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生产率和效率,加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这种观点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信息手段的应用效用和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