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清华大学 作者:武廷海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六朝时期建康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題,《六朝建康规画》运用“规画”的观念。探索六朝建康城空间格局的生成过程。研讨城市空间演进的内在逻辑,努力为当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六朝建康规画》将大地作为第三重证据,与纸上之材料、地下新材料相结合,总结出建康城规画的六个基本方面,即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和因势利导,用以窥探六朝建康规画的奥秘。
《六朝建康规画》由武廷海所著,适合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考古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武廷海,197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建湖。1992年获南京大学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2004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1999年起执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讲“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等课程。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分会理事,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执行主编,世界人居学会(WSE)会员,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活圈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关键技术研究》、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项目《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大运河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南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等,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发展模式转型与人居环境科学探索》、建设部重点项目《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等。出版专著《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发表“从形势论看字文恺对隋大兴城的规画”、“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等论文。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言
第一篇 规画
大地为证
仰观俯察
相土尝水
辨方正位
计里画方
置陈布势
因势利导
第二篇 山水
山水环护
南京湾与涛水入石头
古河道与淮水注大江
早期蹊道
先秦城邑
第三篇 奠基
移镇秣陵
夹淮立栅十余里
控扼江险石头城
从将军府到太初宫
昭明宫与苑路
穿堑发渠
第四篇 成形
谋入建邺居旧府
宗庙社稷定中轴
枢轴融于自然
留都建康安群情
仿制洛阳作新都
纤徐委曲
壮宫室
西州城与东府城
第五篇 增华
兴筑苑囿
辟城门修驰道立都墙
台城三重墙
强化中轴礼制功能
重修宫室壮观瞻
南朝四百八十寺
盛极而衰
第六篇 余韵
“隋文新意”之源
“梁制”东渐
天地才情
附录六朝建康复原选辑
历史文化类
城市考古类
古建规划类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段问答式记述很有意味:第一轮,刘备以京口离开吴地数百里联系不便,问孙权是否有意屯兵京口?孙权回答说秣陵有小江,应该去那,不仅要从吴到京口,还要从京口到秣陵(可能是考虑了张纺的建议)。刘备认为孙权当守吴地,退回东南会稽。孙权则言西进,提到秣陵。第二轮,刘备又越过秣陵,提到秣陵上游靠近的濡须的芜湖也不错。孙权答曰,在秣陵有北图徐州的战略地位,应该退回秣陵。显然,刘备实际上并不希望孙权移镇秣陵这个战略要地,《献帝春秋》的记载和前述《江表传》的记载相矛盾,刘备劝说孙权移镇秣陵之说可能不足为信。不过,《献帝春秋》的记载透露了可能促使孙权最后采纳张絃移镇秣陵建议的真正原因,即秣陵有“小江”,可以“安大船”、“理水军”。这是基于军事的考虑,“水军立国”是孙吴的重大战略,“小江”便于水军操练,这比起“王气”说来,要务实得多。在赤壁大战中,孙刘联军克敌制胜的利器就是水军,要把守江东,也仰仗水军。京口虽有水面广阔的大江,但是由于接近入海口,风大浪急,不便于航行和船只停泊。相比之下,秣陵江河交错,小江水道宽阔,长达百余里,可以安顿大船,治理水师,建立水军基地。
编辑推荐
《六朝建康规画》为清华大学学术专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