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叶宏开、韦庆媛、刘波、 田芊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叶宏开,等 编 页数:323
内容概要
清华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卓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以历史事实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记录百年清华体育发展的历史,力求全面反映清华体育百年发展历程,突出历史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适合教育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清华校友及对清华大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体育肇兴 ——清华学堂、清华学校时期(1911—1928) 第一节近代体育的传入与清华学堂的成立 一、清末近代体育的传入 二、清华学堂的成立和更名 第二节清华学校早期的体育 一、被津津乐道的强迫运动 二、深受爱戴的周诒春校长 三、休梅克,清华体育部的首任主任 四、马约翰与清华体育的普及 五、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和五项运动试验 六、李剑秋与清华的武术运动 第三节清华学校后十年的体育 一、体育正课的开设 二、体育实效试验不及格不能赴美留学 三、清华童子军与兵操 四、校际比赛成绩下降引起的讨论 五、马约翰的体育思想与《体育的迁移价值》 第四节校外比赛 一、田径比赛屡执华北牛耳 二、享有盛名的足球队 三、不断进取的篮球队 四、棒球和网球 五、学生体育协会 第五节人才辈出 第二章乐事体育——国立清华大学时期(1928—1937) 第一节大学初期的体育风波 一、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的新政 二、华北足球赛胜利的影响 第二节罗家伦体育教育思想雏形 一、失误中的觉醒 二、重视“二格”的体育教育思想雏形 第三节梅贻琦的体育教育思想 一、“通才教育”的体育观 二、体育的目标:强身健体,培养人格 三、体育以普及为原则 四、体育课程皆为必修 五、提倡体育的真目的:养成道德 第四节体育师资与体育课程 一、师资队伍 二、灵活机动的体育课 第五节校园体育活动 一、独树一帜的清华田径 二、活跃的女生体育 三、清华园的特色体育活动 第六节清华体育的远播 一、暑期体育学校 二、五大学体育会 三、奥运选手备战清华园 第七节运动场内外的名家 第三章艰难岁月——西南联大及复员时期(1937—1949) 第一节西南联大的体育 一、艰难生活中合作无间的三校 二、体育课和运动会 三、可敬的体育课教师 四、各种体育协会 五、清华研究所及附校的体育活动 六、对云南体育的贡献 七、别了,云南! 第二节“小解放区”的难忘岁月 一、我们终于回来了 二、反饥饿、反内战声中的清华体育 三、喜迎解放 第四章高歌猛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七年(1949—1966)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清华体育(1949—1952) 一、全国体育领导机构的成立 二、新中国体育思想的确立 三、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清华体育 第二节蒋南翔校长的体育思想与措施 一、社会主义教育家蒋南翔 二、搞好身体,这是一个政治任务 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四、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五、坚持唯物辩证法,向管理和科学训练要成绩 六、调整、充实、巩固、提高,掀起新高潮 七、大学也应该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 八、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三节体育代表队及其骄人的战绩 一、两次全运会与十枚金牌 二、第11名运动健将是谁? 三、快乐奋进的田径队 四、人气最旺的男子篮球队 五、获得全国乙级队称号的清华女篮 六、又红又专的清华男女排球队 七、“作风第一”的清华足球队 八、清华体操队与蓬勃开展的体操运动 九、常给人以惊喜的乒乓球、手球与垒球队 十、射击队、摩托车队与航海多项 十一、冰上运动与游泳 十二、举重、击剑、武术、自行车队 第四节认真的体育课和高质量的体育师资 一、认认真真的体育课 二、师资队伍的战略考虑 第五章动荡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第一节清华体育运动的恢复 一、军体课的开设 二、体育代表队的恢复 三、举办校运动会 四、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 五、开门办学中的体育活动 第二节教职工的体育活动 一、赛场上捷报频传 二、体育是比赛,也是娱乐 第六章再创辉煌——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3) 第一节拨乱反正期间的清华体育 一、邓小平带领我们拨乱反正 二、清华体育的全面恢复 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第七章追求卓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994—2011) 第八章奥运情怀——百年清华奥运情(2008)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类,幼年运动会,后改称中等科运动会,只许中等科学生参加,他们参加“北京中学联合运动会”,所获锦标金牌甚多。 第三类,次级运动会,也每年举行一次,只有在周年运动会上未得分的同学可以参赛,从该运动会选出之队员,每年秋季即参加北京学界联合运动会,每年锦标,都为清华所得。 这样看来,在那时清华运动队似乎已有甲、乙两队,乙队参加北平市的比赛,而甲队则参加华北运动会等校外运动会的比赛。清华体育好的名声不胫而走。清华运动队的成绩将在后面介绍。 六、李剑秋与清华的武术运动 民国初年,学校体育中的军国民教育思想仍然很盛,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还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施方案》,规定中等以上学校要有兵式枪操;同时也提出“各学校应添授中国固有武技”。武术从此正式成为体育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就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武术远胜德式体操,乃是最佳之运动。1911年北洋法政学校就聘请著名拳师刘文华担任技击教员,刘先生就成为把武术引进现代学校的第一人。辛亥革命后,京津各校学武风气骤增。这当然和京津两地武术名家云集也有关系。 1913年2月,清华学生李思广(1914级)专程赴天津中华武术会,约请李剑秋(英杰)先生来校教授武术,这完全是一民间行为,还与校方无关。1914年年初,学校正式邀请刘文华(殿臣)先生来校授拳,不久,刘因母病返里,临行前力荐好友李剑秋自代,并与李当众作了一次武术表演,表演十分精彩。当年李剑秋就被聘为体育部教员(按辈分在形意派里刘要比李高一辈)。 李剑秋先生从小体弱多病,他的病“中外医士俱无术为治”,于是从8岁开始随父亲专学形意拳,很快病愈身健。形意拳同太极拳、八卦拳共称中国三大内家拳,对于养生健身、启智益悟、技击自卫、陶冶性情大有好处。民国后,很多有识之士开始把武术和养生联系起来。在三种拳术比较起来,形意拳最刚,太极拳最柔,加上形意拳强种强国的宗旨,故深得年轻人的青睐,那时形意拳在京津可说达到了全盛时代。
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适合教育工作者、体育工作者、清华校友及对清华大学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