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毛基业,郭讯华,朱岩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毛基业等编著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与方法》系统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重要应用和实施与管理方法,主要特色包括:中国本土内容较多,有大量案例和实例;侧重管理,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以《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教程IS
2005》中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大纲为蓝本;充分体现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包含三部分内容,分成三篇:基础篇分别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概念基础(两章)与技术基础(4章);应用篇共3章,介绍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和电子商务;方法篇共4章,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常用开发实现方法、分析工具和管理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管理学院(商学院)的MBA学生或非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材,还可作为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和实践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信息系统概述
前导案例:中远集团的信息技术
1.1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1.1.1 信息时代的来临
1.1.2 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信息化
1.1.3 信息技术融合
1.2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1 信息的概念
1.2.2 信息的维度
1.2.3 信息的其他性质
1.2.4 信息技术
1.3 系统与信息系统
1.3.1 系统理论
1.3.2 信息系统
1.4 信息系统概览
1.4.1 信息系统的信息支持层次
1.4.2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
1.4.3 现代应用系统
1.5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1.5.1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
1.5.2 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
1.5.3 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
1.5.4 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
1.5.5 发展趋势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信息系统与组织
前导案例:利丰公司
2.1 信息系统与组织战略
2.1.1 组织战略概述
2.1.2 信息系统的战略意义
2.1.3 信息系统应用的层次与规划的重要性
2.1.4 信息系统战略定位
2.1.5 信息系统与竞争战略
2.2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2.2.1 组织与组织结构
2.2.2 信息系统与组织结构
2.2.3 信息系统对行业与社会的影响
2.2.4 信息系统与商业伦理
2.3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3.1 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3.2 计算机硬件
3.2.1 中央处理器
3.2.2 内存
3.2.3 辅助存储器
3.2.4 输入设备
3.2.5 输出设备
3.3 计算机软件
3.3.1 软件的概念
3.3.2 系统软件
3.3.3 应用软件
3.3.4 软件版权形式
3.4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4.1 通信技术基础
4.1.1 通信方式
4.1.2 传输介质
4.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
4.2.1 网络拓扑结构
4.2.2 网络协议
4.2.3 网络体系结构
4.3 局域网与广域网
4.3.1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4.3.2 局域网标准
4.3.3 局域网络的组成
4.3.4 广域网
4.3.5 存储网络
4.4 互联网
4.4.1 互联网发展
4.4.2 互联网应用
4.5 网络应用体系架构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数据管理技术
5.1 数据的组织
5.2 数据库与数据管理
5.2.1 数据的自由管理方式与文件管理方式
5.2.2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5.2.3 完整性约束及数据依赖关系
5.2.4 ER模型
5.2.5 ER模型到关系数据库的转换
5.2.6 在线事务处理(OLTP)
5.2.7 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
5.3 数据仓库与分析处理
5.3.1 从事务处理到分析处理
5.3.2 数据仓库
5.3.3 在线分析处理(OLAP)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技术
6.1 商务智能概述
6.1.1 商务智能技术的发展
6.1.2 商务智能与管理决策
6.2 商务智能过程
6.2.1 知识发现
6.2.2 知识发现过程
6.2.3 知识表达形式与数据挖掘
6.2.4 数据预处理
6.3 数据挖掘方法
6.3.1 分类
6.3.2 聚类
6.3.3 关联规则
6.4 复杂类型数据挖掘
6.4.1 空间数据挖掘
6.4.2 多媒体数据挖掘
6.4.3 时序数据和序列数据挖掘
6.4.4 文本数据挖掘
6.4.5 网络挖掘
6.5 商务智能应用与发展趋势
6.5.1 商务智能的决策考量
6.5.2 商务智能系统框架和产品
6.5.3 商务智能的应用
6.5.4 商务智能的发展趋势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企业资源计划与流程管理
前导案例:ERP系统如何帮助联想提升管理水平
7.1 概述
7.1.1 ERP概念的提出
7.1.2 ERP软件的迅速发展
7.2 ERP的发展历史:从MRP到MRP Ⅱ
7.2.1 物料信息的集成:MRP
7.2.2 制造信息的综合集成:MRP Ⅱ
7.3 ERP的内容及扩展
7.3.1 ERP的内容
7.3.2 ERP的企业价值
7.4 ERP与流程管理
7.4.1 流程管理的概念
7.4.2 流程的描述及建模方法
7.4.3 企业流程重组(BPR)
7.5 ERP的实施与应用
7.5.1 ERP实施的任务与特征
7.5.2 ERP实施中的各种角色
7.5.3 ERP实施中的企业建模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跨组织信息系统
前导案例:太保北京分公司CRM应用案例
8.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8.1.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8.1.2 CRM与消费者价值选择的变迁
8.1.3 CRM的思想与基本功能
8.1.4 CRM的实施
8.1.5 实现CRM的关键成功因素
8.1.6 CRM的未来
8.2 供应链管理(SCM)
8.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8.2.2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结构模型和特征
8.2.3 供应链管理的三个范畴
8.2.4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模式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电子商务
前导案例:电子商务对旅行的全面影响
9.1 电子商务基础
9.1.1 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基础
9.1.2 电子商务基本特征
9.1.3 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9.1.4 电子商务的相关学科
9.1.5 电子商务类型
9.2 电子商务的具体支撑技术
9.2.1 电子商务支付技术
9.2.2 电子商务的安全与信任
9.3 电子商务盈利战略
9.3.1 盈利模式
9.3.2 网上展示和网站可用性
9.3.3 个性化推荐
9.4 电子商务的新应用
9.4.1 移动商务
9.4.2 Web 2.0应用
9.5 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路径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信息系统开发
前导案例:信息系统规划过程——大众(美国)公司案例
10.1 信息系统规划
10.2 系统复杂性与需求的重要性
10.3 软件开发模型
10.3.1 生命周期模型
10.3.2 快速原型模型
10.3.3 螺旋模型
10.3.4 敏捷模型
10.4 敏捷开发方法——以Scrum为例
10.4.1 Scrum团队
10.4.2 Scrum的过程框架
10.4.3 Scrum和极限编程
10.5 系统分析与设计——结构化方法
10.5.1 模型与建模工具
10.5.2 案例背景
10.5.3 系统分析
10.5.4 系统设计
10.6 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方法
10.6.1 基础概念
10.6.2 统一建模语言(UML)
10.6.3 UML中系统建模用的四种行为图
本章小结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前导案例:Alpha银行财务管理系统项目
11.1 项目管理概要
11.1.1 基本概念和特征
11.1.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色
11.1.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内容
11.2.1 项目过程管理
11.2.2 项目职能管理
11.3 组织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11.3.1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11.3.2 OPM3模型
11.3.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办公室
11.4 项目管理软件
11.4.1 一般项目管理软件简介
11.4.2 微软Project介绍
11.5 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11.5.1 关键成功因素
11.5.2 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项目管理中的
运用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IT外包管理
前导案例:海马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12.1 IT外包背景和基础知识
12.1.1 IT外包概念
12.1.2 IT外包类型
12.2 外包决策与理论依据
12.2.1 外包的理论基础
12.2.2 外包决策
12.3 供应商能力
12.3.1 案例简介
12.3.2 案例分析
12.3.3 供应商选择的考虑因素
12.4 IT外包项目控制
12.5 IT外包风险管理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13章 运维管理
前导案例:交通银行数据中心迁移记
13.1 运维管理的概念
13.2 运维管理的方法
13.2.1 ITIL简介
13.2.2 ITSM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13.2.3 运维管理的流程
13.2.4 运维管理的外包
13.3 风险与信息安全
13.3.1 信息系统的风险
13.3.2 安全措施与运维管理程序
13.4 数据备份与容灾管理
13.4.1 容灾备份
13.4.2 恢复措施
案例分析:S公司应急处理方案
本章习题
本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信息社会开始于工业社会的鼎盛时期。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其著作中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信息社会在美国的悄然来临:“从表面上看,美国似乎是一个繁荣的工业经济社会,然而,一项很少为人注意的、带有象征性的里程碑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美国的工业社会要让路给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继而,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全球卫星通信时代,为初生的信息社会注入了强有力的催化剂,标志着全球性信息革命的开始。此后,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组织运行的角度来看,“信息经济”代表着信息技术覆盖下的商务环境。这种新型的商务环境具有三方面的主要特点:第一是全球化,它意味着以往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传统的组织边界被大大扩展,生产经营活动分布于世界各地,跨地域的管理和协调成为组织运行的一种主流形式;第二是动态化,它意味着经济运行的节奏加快,经营环境更加多变,竞争格局不断演变;第三是知识化,它意味着在新经济条件下,信息与知识的商业价值更为人们所重视,企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和知识来获取竞争优势。
编辑推荐
《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应用与方法》: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鉴定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组织编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