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邱力生 等编著 页数:358
前言
信息技术(简称IT)的迅猛发展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防部为了在导弹设计中帮助人们计算复杂的弹道曲线,设计制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管计算机——ENIAc,这是第一块IT革命的里程碑。它首次把电子技术、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成果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能帮助人们存储大量信息和快速加工信息的体系,即冯·诺依曼体系。这个体系出现了微型化技术、巨型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从此改写了人类历史,产生了极强的渗透力,它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娱乐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全方位的变革。 第一,IT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科技领域,成为科研和技术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如航天、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软科学等,都离不开IT的支持。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也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渗透使产业“优化”。世界各国都围绕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夺得了IT上的领先地位,谁就拥有了新经济竞争中的主导权。 第二,IT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而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又是间接的,它通过支持和影响全局的决策与协调而发挥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比其他技术更加直接影响全局的工作效率,在关键时刻它甚至能够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种全局性使得IT常常处于类似机要部门的敏感位置上。 第三,IT还提供了软件这种新型的知识载体,使知识载体由文字纸张向电子方式过渡。由于这种方式方便、易于复制,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种成为全人类各种知识的载体的特征,是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因为信息技术特殊的地位和特征,IT被看成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与核心。 IT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巨大作用还综合表现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出现,这就是“新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换与消费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使高新技术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 IT的发展也使其本身与信息密切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产业,我们可以说“IT及信息产业”绝不是一般性的产业,它与社会经济中其他部门、行业、产业甚至每个经济主体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经济联系,我们将其称为“IT经济”(理由将在正文中论述)。 IT经济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享受、提高了生活情趣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还使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联为一体,给经济一体化、社会网络化、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 全球IT经济迅猛发展,年增长率高达15%以上,是世界综合经济增长速度的5倍多。世界IT经济的发展规模,在1990年时,仅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已达8600亿美元,信息服务业产值达1380亿美元,当时预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的信息设备制造业产值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将分别达到38680亿美元和25000亿美元,而到2010年今天来看这些指标不仅都实现了,而且还大大超过。
内容概要
本书力求探索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及软件对社会经济全面影响的过程与作用。具体表现:第一,为提高国家整体宏观经济效率探讨信息技术及软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第二,剖析信息技术——核心软件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形式,努力从软件设计研究、生产制作、使用效率等全过程的经济性进行研究使之增加效益;第三,分析知识资本和知识产权在新的分配方式下对提高信息技术及软件运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个人积极性等方面所起巨大作用;第四,为企业提高效率、增进利润提供思路与措施,不仅对传统企业进行现代信息化改造有价值,而且还能够为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新式IT企业的生存、发展寻找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式;第五,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第六,分析IT业发展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实际案例,为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为政府制定政策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选用,还可供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科技部门管理者等参阅。
作者简介
邱力生,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我国转型经济运行的双层性对宏观调控的影响》等70多篇论文,出版《经济制度创新的时空》等20多本著作。 曾一昕,经济学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出版《知识经济系统管理》等10余本。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邱理,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硕士生,擅长数据库及网络分布式计算等。主持“大型企业通用岗位胜任力评测系统软件”等多个项目开发、设计。 汪微微,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制度与组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经济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IT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IT经济学 一、IT的概念与特征 二、IT业、IT产业和IT经济的概念异同 三、IT经济学的建立 第二节 IT业理论与IT经济的生产力 一、传统生产力为什么要变革 二、IT生产力产生的条件 三、IT生产力体系的特点、结构与规律 四、IT生产力的要素解析 五、IT的发展过程与IT业的形成、发展 六、IT业的特征与发展方向 七、IT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企业经营中的IT经济 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无限潜力 二、信息技术影响下企业的业务趋势 三、企业应用IT与经济流程再造 第四节 IT的经济属性 一、IT经济的产品价值构成及特点 二、IT网络的服务价值分析第二章 IT经济中的产业发展理论 第一节 IT产业的特征与经济功能 一、IT产业的特征 二、IT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先导功能 第二节 IT产业体系与内在的关联 一、IT产业体系 二、IT产业内的关联 第三节 IT产业关联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一、关联的定性分析 二、关联的定量分析第三章 IT中软件、数据库与网络的发展 第一节 世界软件业的发展及问题 一、世界软件业的发展 二、我国软件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IT中数据库业的发展 一、我国数据库业的现状 二、我国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我国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IT中的网络服务业 一、Internet与信息服务产业 二、我国Internet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影响及对策第四章 IT产业的结构 第一节 IT产业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IT产业结构的内容 二、影响IT产业结构的因素 第二节 IT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IT产业优化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影响 二、优化的对策第五章 IT经济的市场 第一节 IT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一、IT市场的含义 二、信息及IT的商品化 三、信息及IT商品的一般特点与价格特点 第二节 IT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IT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二、我国IT市场的发展 第三节 IT市场的体系 一、IT市场的类型与分类 二、IT产业的市场结构 三、IT产业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四、IT产业的垄断与竞争 第四节 IT市场的运行 一、IT市场营销的策略 二、IT市场营销价格 三、IT市场的运行机制 四、网络市场运行的特点第六章 IT企业管理与信息及IT价格 第一节 现代企业与IT企业 一、现代企业的含义及属性 二、IT企业的界定 三、IT企业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企业信息及IT处理的主要类型 一、企业信息分类 二、信息企业的信息管理理念 三、管理中的信息运用不对称性分析 第三节 信息及IT商品的定价 一、信息及IT商品价值的特点与价格特征 二、影响信息及IT商品价格的因素 三、信息及IT商品价格的构成要素 四、信息及IT商品的基本定价方法第七章 信息及IT的经济效益与开发方式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效益与分类 一、效益及特征 二、信息系统效益的分类 三、信息系统的成本 第二节 IT与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 一、信息采集 二、IT与信息加工 三、信息整序、信息分析与信息资源的生产第八章 IT工作者的知识资本与分配理论 第一节 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基本理论 二、知识资本的定义与构成 三、知识资产和知识产权 第二节 知识资本的运用 一、企业经营性资产和知识资本的结构 二、知识资本的评估 第三节 IT经济的分配理论 一、按知本分配及理论根据 二、按知本分配的途径和形式第九章 IT知识产权保护及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知识产权与制度经济学 一、知识产权主要理论与意义 二、知识产权与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一、部分立法程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的“制度失灵” 三、国民知识产权重视度不够 第三节 知识产权保护“度”的控制 一、权利人的投入与收益的平衡 二、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益的平衡 四、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五、法律规范与道德伦理的平衡 第四节 我国知识产权的实际运用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IT业的发展关系 二、计算机软件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互联网上知识产权的侵权与保护 四、我国与IT及信息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五、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法规的实施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十章 IT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条件 第一节 国际IT业发展的状况及政策比较 一、全球IT业的发展现状 二、全球IT业的发展趋势 三、政策比较 四、IT经济人力资源战略与政策的借鉴 五、我国当前IT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发展IT经济的相关条件与政策 一、中国IT经济发展的成就与“新经济”环境的关系 二、中国IT企业创业的条件与转型问题 三、构建中国的IT企业文化 四、加快我国IT经济发展的措施第十一章 风险投资操作与IT经济的创业实务 第一节 风险投资的基本理论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性质与特点 二、风险投资的意义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主体 一、风险投资者及组织机构、分类 二、风险投资的决策程序 第三节 风险投资基金 一、风险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特点 二、风险投资基金分类与作用 第四节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一、公开上市 二、股权回购 三、兼并收购 四、破产清算 第五节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的战略 一、转变政府投资角色,拓宽风险资本来源渠道 二、利用民间资本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网络 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四、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 五、培育风险投资人才 六、积极发挥外资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中的作用 第六节 IT业中风险投资案例 一、不断成长壮大的“土豆” 二、KPCB公司投资互联网产业大获其利 三、风险投资:缘何美国成功,日本失败 第七节 IT的软件开发效率与提高效益经验之谈 一、提高反馈过程的效率 二、开发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卓有成效的培训 三、驶入软件开发的快车道 四、重视软件维护 五、走出强制加班的困境 六、引导客户提出现实的需求 七、在团队开发中保持协作 八、破解企业IT成本难题 九、激励创新行为 十、创业者如何获得商机 十一、防止新经济旧伎俩后记
章节摘录
2.信息技术的综合性 信息技术是使用了现代科学中多种技术的综合性技术。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分析和标准化这五种信息技术中,每一种技术都必须有两种以上的技术功能,如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发展了边缘学科,推动了人类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从多方面提高了人类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 3.信息技术的渗透性 信息技术的渗透性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在发明初期,它只是人类用来计算的工具。到了今天,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不仅应用于生产,而且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应用于科学计算,而且应用于管理。 二是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的工业中,对传统的技术改造,使传统技术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将计算机控制技术运用于钢铁生产,可以使钢铁的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吨钢成本下降10%以上。目前从农业到加工工业,从规模化生产到手工艺品生产,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是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话的使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电视的使用,使人们坐在家中就能了解世界大事;家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4.信息技术的互补性 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这种互补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自身的互补性。以通信技术为例,从电报到电话,从网络传输到微波通信,它们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也存在互补性,这是指其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信息技术发展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它的发展推动了材料工业的发展;而材料工业(像单晶硅)的发展,又推动了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互补性说明,世界各种技术已经融为一体,每一种技术的进步都是其他技术进步的结果和起点。 这就是新的技术进步都是建立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电话的发明建立在电报发明的基础之上,程控电话的发明又是建立在纵横式电话交换机的基础之上。计算机的发展更是如此,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吉”规模集成电路。信息技术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向前发展。目前,这种渐进性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平均3年增加lO倍。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之上的。
编辑推荐
阐述信息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影响,考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效率特性,分析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关系,培养能够把科技项目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人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