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物流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写组 编 页数:329
前言
近年来,物流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从宏观层面来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一定有物流;从微观层面来看,物流是大多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企业管理已从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延伸到供应链的管理,从传统的增强单个企业的竞争实力扩展到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从技术层面来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从理论上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在已有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建适应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新的理论体系。 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完成物流活动都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而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是管理者的责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进一步降低成本留下了改进的空间,在我国这一点更为突出。举例来说,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9%,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2%,而我国却为18%左右。这里,我们也许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与高科技行业相比,社会上通常会将物流归类到并不具有多少科技含量的行业,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得多,为什么我们的物流成本却是他们的2倍?客观地说,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制度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与我国物流人才的缺乏密切相关。我们每年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物流行业的总体需求,尤其是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
内容概要
本书对物流管理所涉及的全貌和一些核心知识要点作了一般性的介绍,共由13章组成,分别从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运作与管理、物流绩效评价等方面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和工具。既在宏观层面也在微观层面涉及的物流内容包括物流战略、物流网络规划、交通运输组织、国际物流等;从微观层面涉及的物流专题内容包括库存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作为分析复杂物流系统的基本工具涉及物流系统仿真。每章在介绍基本内容后还附有一定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有关内容的消化和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了解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貌,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管理的专门知识奠定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物流工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和从事物流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和从事非物流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如对物流及物流管理感兴趣,本书可作为一般性的读物。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物流 1.2 物流的价值 1.3 物流系统的结构形式 1.4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1.5 物流学科 1.6 物流管理的知识体系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2章 物流战略 2.1 物流宏观战略 2.2 物流系统战略 2.3 物流企业战略 2.4 企业物流战略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3章 物流网络规划 3.1 物流网络概述 3.2 设施选址 3.3 仓储规划 3.4 搬运分析与管理 3.5 配送及其决策 3.6 宏观物流网络规划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4章 现代物流装备 4.1 物流装备概述 4.2 运输装备 4.3 集装单元装备 4.4 物料搬运装卸设备 4.5 物料连续输送装备 4.6 仓储设备 4.7 物流分拣装备 4.8 流通加工装备 4.9 物流包装装备 4.10 物流信息采集处理技术及设备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5章 交通运输组织基础 5.1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5.2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5.3 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 5.4 货物运输组织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6章 库存管理 6.1 库存 6.2 库存管理方法 6.3 需求预测 6.4 单级确定性库存系统 6.5 单级随机性库存系统 6.6 多级库存系统 小结与讨论 习题 参考文献第7章 采购与供应管理第8章 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第9章 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第10章 物流信息系统第11章 国际物流与商务第12章 物流系统仿真第13章 物流成本分析与绩效评价
章节摘录
2.企业运输方式的选择 企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工厂规模、生产性质、产品类型与数量、地区自然条件、经营管理等要求进行。由于工业企业的物料种类很多,性质不一,各种物料的运量、运距各不相同,因此采用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满足各种运输需求。在企业运输方式选择时,应根据各种物料的性质、运量、运距的不同,分别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企业内部运输组织 企业内部运输有4个环节:物料的提取;物料的运送;物料的放置;物料的存放。物料完整地经过这4个环节,形成企业内部的运输周期及运输组织技术作业过程。企业内部运输组织技术作业过程,需要在弄清企业内、外部运输特点和工作量的情况下,考虑企业的生产活动条件,做到车辆、机械和仓库的最合理使用,使内、外部运输在地点和时间上实现协调配合。为此,应根据企业的总体布局,以保证运送原料、产品和车流改编作业的流水性,对技术设备和装置进行合理分布。通过合理的运输组织技术作业过程,保证运输与生产过程相协调。 企业内部运输生产是复杂的多阶段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个阶段的输出流是下一个阶段的输人流。企业内部运输中的运送原料、取出产品和半成品的时间应同货物在业务仓库内的集结过程、生产车间的加工以及干线运输协调配合。因此,通过提高车辆运行的规律性和可靠性来减少运输过程的不均衡性,可减少作业之间的中断和等待,压缩车辆在企业的总停留时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