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尚伟等 页数:30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按照电视专题部门的工作内容来谋篇布局。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栏目与电视专题频道、电视主题活动,共17章。各部分环环相扣,突出社会把握能力和节目创作能力的培养,力求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行业发展需要。 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编导等专业“电视专题”课程的教材,适合广播影视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也能为电视专题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
蔡尚伟,1970年生,四川省中江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工作九年,近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研究,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代表性著作有《文化产业导论》《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竞争论》《电视文化战略》等,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四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电视专题片 第一章 电视专题片导论 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辨 第二节 电视专题片的类型 第三节 电视专题片的主要价值 第二章 电视专题片的前期工作 第一节 一般电视专题片的前期策划 第二节 特殊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报批 第三章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第一节 解说词的作用 第二节 解说词的体式 第三节 解说词的创作观念 第四节 解说词的写作 第四章 电视专题片的采访与拍摄 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的采访 第二节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 第五章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制作 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的主要流程 第二节 电视专题片的剪辑技巧 第三节 后期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 电视纪录片 第六章 电视纪录片简史 第一节 国外纪录片简史 第二节 中国电视纪录片简史 第三节 影响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价值与策划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价值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的策划 第八章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基本拍摄要点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拍摄手法 第三节 拍摄过程中的介入 第四节 拍摄过程中的录音 第九章 二度纪实纪录片的摄制 第一节 二度纪实纪录片的概念 第二节 二度纪实纪录片的创作 第三节 二度纪实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第三部分 电视专题栏目与电视专题频道 第十章 电视专题栏目与电视专题频道导论 第一节 国外电视专题栏目、专题频道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类型 第三节 中国电视专题频道的发展背景与主要类型 第十一章 电视专题栏目的策划 第一节 电视专题栏目策划的意义 第二节 电视专题栏目策划的内容 第三节 电视专题栏目策划中的创意 第十二章 电视专题栏目的制作与电视专题频道的包装 第一节 电视专题栏目的制作 第二节 电视专题栏目、专题频道的包装 第十三章 电视栏目的主持 第一节 栏目主持人导论 第二节 电视专题栏目主持人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栏目主持人的表达技巧 第十四章 电视专题栏目、专题频道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电视专题栏目的经营 第二节 电视专题栏目的管理 第三节 电视专题频道的经营与管理 第四部分 电视主题活动 第十五章 电视主题活动简介 第一节 电视主题活动的概念及其属性 第二节 电视主题活动的分类 第三节 国内电视主题活动的发展历程 第十六章 电视主题活动的策划及其盈利 第一节 电视主题活动的策划内容 第二节 电视主题活动的主要盈利模式 第三节 电视主题活动的策划方法 第十七章 “节目活动化”与“活动节目化” 第一节 “节目活动化”与“活动节目化”的内容 第二节 如何“节目活动化”与“活动节目化” 第三节 “节目活动化”与“活动节目化”的关键点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对电视专题片的商业化需求。商业拍摄式专题片的选材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城市形象宣传片和企业宣传片等。这一类别的电视专题片大多采用商业合作的方式进行拍摄,拍摄方所进行的是市场化的有偿服务。2004年,张艺谋为成都拍摄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商业拍摄式专题片。片尾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为宣传片的点睛之笔,从此广为流传,成为成都的另一张崭新的名片。模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资金运作环节的不同,从而专题片策划的方式与重点也就不同,下面分别阐释这两种模式的电视专题片不同的前期策划。 1.政治拍摄式 这种类型的专题片主要由政府部门直接拨款或特许制作,根据特定时期内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拟定出一个时期的任务式选题。此种主题的专题片多半内容重大、政治性强,反映政府的立场,强调国家和社会效益。一般情况下,政治拍摄式专题片的制作条件比较优越,多由政府直接拨款,其制作者往往精通媒体传播规律,能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有信心的选题,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渠道相结合,发挥媒体和个人的双重优势,达到社会效益和个人诉求的双赢。典型的例子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专题片《世纪行》、《让历史告诉未来》等,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轰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取得良好收益。2.商业拍摄式 商业拍摄式电视专题片多为企业宣传片,或与政府形成合作关系,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其主要操作程序为:(1)专题片制作组与客户初次沟通,根据需求,确定基本价格。(2)与客户亲密接触,详尽了解企业和产品(或城市特点)。(3)制片组和创意人员做出初期创意脚本方案。(4)向客户提供详细报价并与之积极沟通,签订制作协议书或合同书。(5)整理现有相关资料素材,撰写文案,制作分镜头脚本。(6)与客户相商,修改文案,直至客户认可文案。这些程序均属于商业拍摄式专题片的前期工作。从中可以看出;这一类型专题片的选题基本上由客户方选定,制作者在前期策划中需要与对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其意图,以便使下一步的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后记
“电视专题”这四个字对我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迄今为止,我的人生历程中有整整20年的光阴与“电视专题”相关。正因为结缘了电视专题,我的青春时光在记忆中显得更加清晰而多彩。从1991年作为大三学生主动请缨拍摄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新闻系系庆专题片——《咱们的新闻系》开始,我就与电视专题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本科毕业后,我到四川省广电厅工作,在相当一部分时间里都在做被人们称之为“电视专题”的事情,拍了一百多部(集)电视片,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电视专题这个范畴。在这个过程中,真可谓“大江南北游走,巴山蜀水踏遍”,这些经历使我在专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使我的人生境界得到很大的提升。参与拍摄《毛泽东在四川》、《巴蜀四帅》等专题片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向这些伟人学习的过程。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传记及历史材料,并尽可能地去接近曾在伟人身边的一些人,从这些人的讲述中体会伟人们平凡生活中的那些不平凡的东西。这些伟人的胸襟、视野与思路一直影响着我,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发和激励,对我后来的研究风格,对我在新闻传播研究、文化产业研究中的大局观、实践观及建设观的形成大有裨益。2001年回到川大任教以后,我还是在做电视专题片的相关工作,《邓小平与四川》这部电视专题片就是以川大为平台拍摄的。此外,我还讲授了多年的《电视专题》课程。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一方面对自己过去的从业经历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与总结,另一方面也借鉴了很多业界人士和学界人士的智慧,并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心得,昔日那些零散的实践感受得以升华,于是有了这本《电视专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是对我青春时光的一种回顾、一种交代。“电视专题”与我的不解之缘远不止上述所说,还有几种缘分在此有必要提及:我的本科同班同学陈为军以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此项荣誉的导演。另外,《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片还获得了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等一系列国际荣誉。他的另一部纪录片《请投我一票》获得白银电影节最高奖项“纯银奖长片”,并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他的《世界上最大的中国餐馆》等佳作还在源源不断地推出。他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所取得的国际性成就也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同学间的相互鼓励让我备感温暖。我们一起在川大读书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大家的今天会是这样。当年他和另外一位山东同学在九眼桥勇擒江湖骗子到派出所的少年意气至今仍是每次同学会的谈资,现在本班的“名人”见面,说的都不是专业,而多为当年风月。而这永远的当年风月,正是我们“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之无尽藏也!
编辑推荐
《电视专题》:体系科学完备。按照电视专题发展的大体顺序布置章节,分为四大部分: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栏目与电视专题频道、电视主题活动。每一部分环环相扣,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体现行业发展需要。注重实战方法。突出对读者电视专题的节目制作能力、社会运作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系统培养,基本理论既源自作者实践经验,又博采各家之长,紧扣时代脉搏,服务于电视人个体与电视媒体的发展。形式生动悦读。放眼国际国内,精选大量案例,事实鲜活新颖,行文明白晓畅,情理兼具,图文并茂,既有较强的可用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系统阐述电视台专题相关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电视专题节目工作中的新问题,全面提升者把握电视主题活动的能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