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王洪德、石剑云、 潘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王洪德,石剑云,潘科 编 页数:266
前言
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工作成效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这就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推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国家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工作也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与之相对应,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评价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能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是安全工程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两大就业方向。2007年11月22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召开第十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安全评价师已正式成为国家的一种新职业。本书充分考虑了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评价人员的共同需求,融合了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两部分交叉知识体系,同时考虑到这两部分知识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编者多年从事安全工程教学和安全评价实践的经验,在书中不仅涉及必要的理论基础,更针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共12章,分为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两大部分。安全管理部分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企业工伤事故,安全法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安全评价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的安全评价现状及发展,危险源辨识、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结论书写要求及要领,安全评价技术文件及问题的处理。其中,第1、2、7、8章由王洪德教授编写,第3~6章由石剑云编写,第9~12章由潘科编写,全书由王洪德教授统稿。本书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还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评价人员及其他安全领域工作者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多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文献,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院校的大力支持,大连交通大学安全工程教研室全体同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限于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安全领域的同仁及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以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管理工程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指南,集我国目前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12章,总体可分为2大部分,前6章为安全管理知识,后6章为安全评价知识,二者循序渐进、互为补充。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发展。第3章主要介绍工伤事故的分类、统计、上报、处理等相关知识。第4章介绍了安全管理中法制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与行之有效的几种安全管理手段。第6章介绍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第7章简介当前的安全评价状况。第8~10章介绍了安全评价的三大主要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度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第11章介绍了安全评价结论书写的要求及要领。第12章介绍了安全评价技术文件及评价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 《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在充分阐述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领域最新理论和技术及实用知识的同时,也融注了编者多年来从事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及安全评价实践的经验。《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可作为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评价人员及安全生产领域工作者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1章 安全管理概论/11.1 基本概念/11.1.1 安全与风险/11.1.2 事故与职业病/21.1.3 安全管理/31.2 安全管理的形成及发展/61.2.1 安全管理的形成及发展概述/61.2.2 我国安全管理简史/71.3 安全管理现代化/91.3.1 管理现代化的概念/91.3.2 现代安全管理的内容/101.3.3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观念/111.3.4 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比较/12第2章 安全管理原理/132.1 事故致因理论/132.1.1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132.1.2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152.2 事故预防理论/222.2.1 海因里希法则/222.2.2 3E原则/23第3章 事故管理/243.1 伤亡事故分类/243.2 事故统计与分析/263.2.1 工伤事故的认定/273.2.2 工伤事故统计/283.2.3 常用的事故统计分析法/313.2.4 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主要内容与指标/353.3 伤亡事故报告与调查/393.3.1 伤亡事故上报制度/393.3.2 伤亡事故调查制度/413.4 伤亡事故分析与处理/453.4.1 伤亡事故分析/453.4.2 伤亡事故处理与结案/47附录:沪东“7·17”特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49第4章 安全法制管理/554.1 职业安全卫生法的产生及发展/554.1.1 职业安全卫生法概述/554.1.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概况/564.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574.2.1 安全法规的制定依据及其作用/574.2.2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的构成/584.2.3 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的核心内容/584.3 职业安全监察/654.3.1 职业安全监察的基本原则/654.3.2 职业安全监察程序/664.3.3 职业安全监察主体/68第5章 安全生产管理实务/715.1 安全管理体制/715.1.1 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715.1.2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755.2 安全生产责任制/765.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性质和内容/765.2.2 企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775.2.3 有关职能科室的安全职责/805.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815.3.1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意义/815.3.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订的原则、依据及范围/815.3.3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835.3.4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注意事项/835.4 安全教育制度/845.4.1 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845.4.2 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865.5 安全检查制度/875.5.1 安全检查的内容/875.5.2 安全检查的方法/885.5.3 如何组织安全检查/89第6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916.1 概述/916.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916.1.2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势在必行/926.1.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936.1.4 我国已具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条件/946.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946.2.1 基本原理/946.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要求/956.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与建立/1016.3.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过程/1016.3.2 领导决策和准备/1016.3.3 组织安排、制订工作计划/1026.3.4 人员培训/1036.3.5 初始状况评审/1036.3.6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管理方案/1046.3.7 确定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能/1056.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1066.4.1 文件的策划/1066.4.2 文件的作用与特点/1076.4.3 文件的编写原则/1086.4.4 职业安全健康手册的编写/1096.4.5 程序文件的编写/1106.4.6 第三层次文件的编写/1116.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1116.5.1 运行/1116.5.2 内部审核/1146.5.3 管理评审/1156.6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审核/115第7章 安全评价概述/1187.1 安全评价相关概念/1187.1.1 基本概念/1187.1.2 安全评价的定义/1197.2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197.2.1 安全评价的目的/1197.2.2 安全评价的意义/1207.3 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分类/1217.3.1 安全评价的内容/1217.3.2 安全评价的分类/1217.3.3 安全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1237.4 安全评价程序/1237.5 安全评价依据/1257.5.1 法律法规/1257.5.2 标准/1267.5.3 风险判别指标,/1267.6 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发展/1277.6.1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11277.6.2 我国安全评价现状/11297.7 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1307.7.1 安全评价原理/1307.7.2 安全评价的原则/1347.7.3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36第8章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评价单元划分/1388.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388.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388.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388.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1408.3 固有危险的辨识/1418.3.1 物质危险的辨识/1418.3.2 生产过程危险的辨识/1428.4 重大危险源辨识/1448.5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1478.6 评价单元及其划分/1478.6.1 评价单/1478.6.2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148第9章 安全评价方法/1509.1 安全评价方法概述/1509.1.1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509.1.2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1529.2 安全检查表分析/1539.2.1 目的/1549.2.2 不同类型的检查表/1549.2.3 编制程序及应用说明/1559.3 预先危险分析/1579.3.1 目的/1579.3.2 分析步骤/1579.3.3 分析的要点/1589.3.4 所需资料/1589.3.5 预先危险分析的几种表格/159……第10章 安全对策措施/203第11章 安全评价结论/256第12章 安全评价技术文件及评价过程问题分析/259参考文献/267
章节摘录
插图:4.全过程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引进了系统和过程的概念,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人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全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包括决策、设计、采购、生产过程及辅助过程、售后服务、建立Ost-IMS信息系统和全员参与的机制等。5.持续改进同ISO9000和ISO14000系列标准一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不断提高,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6.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各个国家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性要求,但基本上遵循了PDCA的思想并与ILO-OSH2001导则相近似。本节主要依据ILO-OSH2001导则的框架,介绍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书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规定其体系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方向和原则,确定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及绩效总目标,表明实现有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正式承诺,并为下一步体系目标的策划提供指导性框架。生产经营单位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以确保方针实施与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协调一致:(1)所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企业自身整体的经营方针和目标;(3)企业规模和所具备资质及其所带来风险的特点;(4)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5)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为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生产经营单位所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2.组织1)组织的目的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要素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包括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和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
编辑推荐
《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