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延寿,宋萍萍 编著 页数:256
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标志。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以ERP技术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实现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的关键技术。实践证明,企业实施ERP管理,能有效地压缩库存,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本书不是站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逐一介绍。ERP模块功能,而是从工业工程学的视角,把管理思想、信息技术应用与工业工程的方法融合起来进行讲解,偏重于讲述ERP的基本运作原理,希望能使读者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MRPⅡ的基础原理和管理思想并没有过时,而是完全融入ERP系统中,已经无法辨认和剥离了。其中MRPⅡ的管理技法更为基础和更具实效。所以,在此把MRPⅡ/ERP视为一体予以介绍,在叙述原理时以MRPⅡ为强调对象,在介绍扩展功能时则以ERP为主体对象。全书共分10章。第1章 介绍ERP的背景知识和内涵,包括ERP是管理与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ERP的发展历史和ERP的实践与发展;第2章 主要介绍ERP原理基础,包括3个重要概念、ERP计划的层次性和ERP基础数据;第3~9章详细讲解ERP的7个核心知识领域(或模块)的内容,包括战略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生产作业管理、成本管理;第10章 介绍ERP项目实施。本书从逻辑性出发,叙述简明扼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ERP工作的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本书每章配有思考练习题,这些习题既有概念性的说明,也有分析性的描述,更有一些演算推导题。习题内容均围绕着各章的重点进行设置,覆盖了该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可以基本掌握各章的重点知识。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ERP基本运作原理。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介绍ERP的发展历史;第2章介绍ERP的原理基础;第3~9章详细介绍了ERP的7个核心知识领域(或模块),包括战略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生产作业管理和成本管理;第10章介绍了ERP项目实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ERP工作的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第1章 ERP发展概论 1.1 ERP是管理与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1.1.1 全球经济的变革 1.1.2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1.3 ERP产生的背景 1.2 ERP的发展历史 1.2.1 订货点法 1.2.2 物料需求计划 1.2.3 制造资源计划 1.2.4 企业资源计划 1.3 ERP实践与发展 1.4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2章 ERP原理基础 2.1 重要概念 2.1.1 相关需求 2.1.2 时间分割 2.1.3 能力平衡 2.2 ERP计划的层次性 2.3 ERP基础数据 2.3.1 数据的规范与准确性 2.3.2 数据的类型 2.3.3 主要基础数据 2.4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3章 战略规划 3.1 计划与控制层次 3.2 经营规划 3.3 生产规划 3.4 预测技术 3.4.1 预测的概念 3.4.2 ERP与预钡4 3.4.3 常用的预测方法 3.5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4章 主生产计划 4.1 主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4.2 主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 4.2.1 MPS的时间基准 4.2.2 MPS的批量规则 4.2.3 制定MPS的基本思路 4.2.4 MPS的计算 4.3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4.3.1 MPS报表 4.3.2 MPS编制示例 4.4 本章小结 思考练习题第5章 物料需求计划 5.1 物料需求计划概述 5.2 物料清单 5.2.1 产品结构的描述 5.2.2 BOM的格式 5.2.3 BOM的构建 5.2.4 BOM的转化 5.2.5 BOM的使用 5.3 物料需求计划的工作原理……第6章 能力需求计划第7章 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第8章 生产作业管理第9章 成本管理第10章 ERP项目实施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物料需求的连续性。按照这种假定,必须认为需求相对均匀,库存消耗率稳定。而在制造业中,对产品零部件的需求恰恰是不均匀、不稳定的。库存消耗是间断的,这往往是由于下道工序的批量要求引起的。即使最终产品的需求是连续的,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批量需求,引起对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也是不连续的。需求不连续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如何确定需求时间的问题。订货点法是根据以往的平均消耗来间接地指出需要时间,但是对于不连续的非独立需求来说,这种平均消耗率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采用订货点法的系统下达订货的时间常常偏早,在实际需求发生之前就有大批存货放在仓库中造成积压。而另一方面,却又会由于需求不均衡和库存管理模型本身的缺陷造成库存短缺。(3)提前期的已知与固定。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这是订货点法最重要的假设。但在现实中,情况并非如此。对一项指定了6周提前期的物料,其实际的提前期可以在2~90天的范围内变化。把如此大的时间范围浓缩成一个数字,用来作为提前期的已知数,显然是不合理的。(4)重新填货。库存消耗后应被重新填满,按照这种假定,当物料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则必须发出订货,以重新填满库存。但如果需求是间断的,那么这样做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合理。因为很可能因此而造成库存积压。例如,某种产品一年中可以得到客户的两次订货,那么制造此种产品所需的钢材则不必因库存量低于订货点而被立即填满。“何时订货”被认为是库存管理的一个大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库存管理正是订货并催货这一过程的自然产物。然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却是“何时需要物料”,当这个问题解决以后,“何时订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订货点法通过触发订货点来确定订货时间,再通过提前期来确定需求日期,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从而引发了MRP的出现。
编辑推荐
《ERP教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