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施威铭 页数:308 字数:47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写作这本书,可以说是把过去5年来的摄影工作做了个整理,其内容总共包含21个国家,探访数百个景点。 数码相机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走向户外、上山下海、走向自然,这真是一个好现象!摄影是一种花费有限、乐趣无穷,并且是正面、有益身心的全民活动。经由摄影,我们拍下美景、拍下美的人、事、物,自然而然地让更多人开始重视美感、懂得美学,并且从视觉上的美进而深入探究更有内涵意义的美。摄影让我们以有品味、有想法的角度看世界,拓展视野,进而反馈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让环境、生活的质量加以提升。 摄影人对环境有较敏锐的观察,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并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就以希腊而言,这个连国旗都是蓝白颜色、众人心目中梦幻的国度,其实它许多热门岛屿都是十分贫瘠、连树木都难以生长的地方,但是希腊人却有办法把它创造成全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到过希腊,终于才知道为什么台湾会被称为Formosa,因为台湾的天然资源实在比希腊各岛屿好上太多了。但是天然资源优于希腊太多太多的台湾,又为什么有许多不堪呢?两个地方所得相当,生活的态度大不相同,应该才是差异的所在吧!当然,台湾也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大家一起来加油!摄影,不只是直截了当地把眼前的景拍摄下来,摄影者可以找寻不同的角度、等待时机、运用技巧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这种属于摄影者独特想法的作品,会不断带来自我的挑战与省思,进而成为自我成长的动力。摄影人如果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创作,必然百花齐放,各展擅长,其成果必然可观。拍摄照片只是一个开端,数码时代的摄影让我们可以深入到创作过程的所有环节,从拍摄、编修、输出,连最终端的纸张也有它的学问与乐趣,这些让摄影者都可以深入掌握了解,甚至是每一个细节——这在胶片时代是难以置信的,在数码的时代里,请大家务必不要放弃这样的权利与机会。 本书的完成要靠Wonderview旗景数码影像、陈志贤先生、张宇翔先生以及旗标研究室多位同仁的协力,在此特别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摄影眼”向读者讲述了摄影构图的崭新理念——摄影者的主张,想象力的实践。从作者5年来走访过的21个国家的数百个景点中,精选数百幅摄影作品,结合富有诗情画意的解说和创作经验,与读者分享他对于摄影构图的点点滴滴,从如何发现拍摄主题、各种角度的尝试与主体的互动、如何让想象付诸实现……生动地拓宽构图的新视野。 全书首先讲解构图的本质,让摄影人明白在拍摄之前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主张;接着介绍摄影技术与美学的基础训练,解析各种镜头的特性,并学习艺术设计的规则与构成元素的运用,有效提升摄影人的观察力与美学素养;然后又进一步探讨构图的空间感与时间性,结合美学与技术的摄影眼,让摄影人运用所学拍摄出精彩绝伦的作品;最后介绍了运用数码新技术进行二次裁切、合成、加批注、边框、转换黑白……强化摄影者的构图理念。 本书在原版台湾出版后,即受到读者的热棒,成为摄影爱好者首选之构图摄影书。对于所有摄影爱好者,无论是专业摄影人员,或者想尽快提升摄影水平的读者,相信通过阅读本书,一定会让你如获至宝。
书籍目录
PART1 构图 01 摄影者的主张 02 摄影眼:我对摄影的观点 03 作品传递的信息PART2 镜头的运用 04 镜头的特性 05 中段变焦镜头与标准镜头 06 广角镜头 07 望远镜头 08 微距镜头PART3 构图设计与规则 09 摄影是减法还是加法 10 填满画面 11 黄金分割与井字构图 12 直幅或横幅 13 平衡与比重 14 对称与镜像PART3 构图设计与规则 15 对比 16 大小比例 17 透视 18 打破规则PART4 构图的设计元素 19 点 20 线 21 形状 22 质感的表现 23 图案与造型 24 色彩PART5 空间的安排 25 布局:构图空间的安排 26 前景、背景的应用 27 视向空间 28 留白 29 摄影角度 30 泛焦:创造最大的景深 31 框景构图PART6 时间的痕迹 32 时间流逝 33 用速度构图 34 快门时机:等待构图元素的出现 35 用光线构图 36 重复曝光PART7 数码编修与构图 37 数码时代的构图 38 合成全景影像 39 二次构图——裁切 40 为照片加上文字点缀 41 为照片加边框 42 连作与系列专题
章节摘录
技术的摄影眼 大家都拍同样的景,为什么就我拍不好?这是因为,除了用你的眼睛看之外,还必须用器材的角度来看,因为虽然是你在拍照,但真正在拍照的是你的器材,虽然作品是最终的目的,但你必须通过器材来达成,所以务必要了解你的器材,了解他们能创造什么效果,才能拍出你理想中的作品,这就是所谓“技术的摄影眼”。 观景窗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人的眼界是宽广的,观景窗是局限的,从观景窗看世界的感觉和肉眼是不同的。因此构图的过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决定如何把拍摄的主体安排在观景窗的哪个部分,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构图,也就是框景(Framjng)。有经验的摄影者还未拿起相机之前就可以知道眼前的场景纳入观景窗之后的感觉及氛围,对于编修、输出专精的摄影者更会预先规划这张照片接下来要如何编修及输出。 镜头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人的眼睛是相当具有调适性的,它可以瞬间调整瞳孔大小,改变进光量,变化景深,更可以因观察的位置而随时改变对焦点,但是相机镜头一旦设定完成之后就固定了。所以,当我们站在大片花田之前,眼睛从近到远一路看过去,只觉得一片美丽花海,景致清晰,但是用相机拍下这个景,输出之后,可能会发现前景模糊松散,或背景模糊过曝!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会自动调整,所以一切看起来完美,但是镜头一旦设定完成,感光元件就根据镜头所投射进来的影像忠实的记录,完全不会再调整。所以,你必须了解镜头,依照镜头的特性来预想照片最终的样子,因为镜头所看到的不会是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此外,人的眼睛是不会变焦的,这是镜头优于人眼的地方,所以我们对于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表现是陌生的,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形、透视、压缩、张力等效果,这些都超出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以上种种,摄影者不可把它当成镜头的缺点,反而必须了解、熟悉镜头的这些特性,好好发挥,加以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经验与效果。CMOS和眼睛所见是不同的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CMOS或CCD)和人的眼睛更不相同,例如感光元件在长时间曝光下,水流会变成丝绸般云雾的样子,但人的眼睛则看不到这种效果!同样的,晴天时,在太阳下山的半小时内,长时间曝光后天空会呈蓝色,但是眼睛就看不到!在夜间,车头灯的移动会造成光迹效果,人眼也一样看不到!这些,也是摄影者必须熟悉而善加运用的。同样的,像ISO感光度可以在数码相机上分段设定,色温也可以调整,而眼睛则是根据环境而自动的调整。并且,对于亮度的反应,感光元件是线性的,眼睛则是对数的反应。类似这些要素都是摄影者可以深入研究而加以发挥的。
编辑推荐
《数码摄影构图圣经》作者施威铭老师5年来走过加多个国家、数百个景点,将和大家分享他对于摄影构图的点点滴滴、探索历程,从如何发现拍摄的主题、各种角度的尝试与主体的互动、如何让想象付诸实现……生动地开拓学习构图的新视野。 摄影者的主张 想象力的实践 对比 透视 光影 造型 质感 色彩 形状 空间 大部分人都认同,技术可以从学习而获得,但是对于美学总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有“天份”! 其实不然,美学当然可以经由后天学习来获得。《数码摄影构图圣经》介绍的构图,特别着重在“美学养成”,并严格选择大量精美照片,为你归纳出各类主题的构图原则,以观摩、学习方式,期待各位摄影人了解构图的真正涵义,并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