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晓燕,陶应虎 编著 页数:338
前言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市场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地区)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贸易迅速发展。中国(本书特指中国大陆)在世界贸易中的贸易大国地位越加明显。然而,随着各种新贸易壁垒的兴起,我国商品出口频频受挫,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屡屡发生。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系统全面地了解世界市场,了解各国(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地理环境以及对外贸易特征,对于巩固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意义重大。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只有掌握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贸易进口角度分析,该课程有利于了解世界商品分布,合理有效地配置世界资源,降低进口成本;从贸易出口角度分析,它有利于有效开拓海外市场,减少因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导致贸易受阻;从贸易运输角度分析,它有利于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国际贸易地理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地理学教材应如何满足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其既能体现国际贸易地理的思想,又能够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国际贸易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本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内容概要
本书按照教育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一章。上篇六章重点阐述了国际贸易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研究内容以及任务与方法,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世界服务贸易地理,国际贸易运输地理。下篇五章阐述了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及其贸易规模、贸易流向、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在各章节中,结合所阐述的内容,书中插入了大量的专栏及表,并且每章最后均配有适量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全面、构思新颖、层次清晰、资料翔实、案例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既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国际商务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从事经贸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任务与方法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气候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资源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人口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民族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语言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宗教信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五、风俗习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六、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七、法律、协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 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科学技术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二、地理大发现与区域贸易中心转移 三、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四、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改变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六、21世纪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际经贸组织 一、全球性国际经贸组织 二、区域性国际经贸组织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 第五章 世界服务贸易地理 第六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下篇 分论 第七章 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一) 第八章 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二) 第九章 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三) 第十章 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四) 第十一章 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五)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还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 二次大战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冲击了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贸易的超级大国,处于霸主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中,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出口贸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简称关贸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客观上对推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推荐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特色:《实用国际贸易地理》按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内容全面、构思新颖、层次清晰、资料详实、案例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合所阐述的内容,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专栏及图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