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网络媒体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大玖  页数:288  
Tag标签:无  

前言

最近30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出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格局,东西方之间进入了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全面对话与交流的新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技术革命引发了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革”动乱,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邓小平的亲自倡导下,一百多万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开始海外求学的旅程;几百万中国新移民到世界各地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海外华人中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新移民大幅度增长,为海外华人社区带来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革。中国与世界形势的变化,海外华人人口大幅度的增长,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市场和新的挑战。中国的国际交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增进了解,减少摩擦,消除误解,互利共赢,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海外华人华侨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和平使者,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海外族群之一。海外华人身体力行,将中国与世界编织在一起,为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积极的贡献。海外华文媒体是连接海外华人与祖国和所在国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它服务于海外华人,在满足海外华人的精神需求和信息需求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服务海外华人,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增加海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闻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内容概要

本书是海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最近30年海外华文媒体发展变化和现状的专著。作者在美国华文媒体工作多年,在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访了许多海外华文网站的创始人和知情者,对海外华人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的作用,以及海外华文媒体市场和受众、未来发展方向有着准确、精辟独到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了解最近30年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状况、研究东西方文化冲突、研究中国对外传播有着重要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李大玖,女,美籍华裔知名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兼任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前美国《侨报》副总编。曾经多次在采访第一线报道重大国际新闻,专访多位中美高级领导人,多篇深度报道为全球各大媒体所转载。代表作有《王诚勇贩卖人体器官案》、《美国教育考试委员会与新东方之争》、《死亡无法抹掉的阴影——纽约华人艾滋病探源》等。

书籍目录

导语第一部分 将祖国和世界编织在一起 第一章 研究的起点:承认差异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第二章 海外华人及其软实力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海外族群之一    围绕太阳转的行星    教育科技独领风骚    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第三章 沧海桑田的变迁    海外华人历史性发展的新纪元    唐人街从半封闭走向开放    充满活力的华人新移民 第四章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船头嘹望者    背景各异立场多元的海外华文媒体    海外华文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瓶颈    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文化沙漠第二部分 全球中文网络媒体的起源(1986-1995) 第五章 全球第一个中文网络媒体    早期网络媒体的基本形式    最早的留学生英文网络媒体    CND——第一个华人电子期刊    全球第一个中文网络媒体《华夏文摘》的创刊    蓬勃发展的留学生电子刊物 第六章 全球第一个中文网络论坛    早期的留学生英文论坛     第一个华文网络论坛的诞生    史无前例的“全球中文大联侃” 第七章 全球华文网络文学的发端    全球 第一个纯文学华文网络媒体    最早的中文网络诗歌和网络小说    早期网络作家图雅和他的作品 第八章 百家争鸣的留学生思潮    吴弘达引发的争论    无神论与基督教大论战    反对台湾独立支持祖国统一    希望各民族和谐相处    深度探讨中国社会问题 第九章 开创全球华文媒体新纪元    对中华文化的回归与依恋    华文媒体插上了信息技术革命的翅膀第三部分 蓬勃发展的海外华文网络媒体(1995-2008) 第十章 如火如茶的创业年代    斯坦福大学 第一个竖鸡蛋的人    华渊网—— 第一个中文综合性门户网站    海外学子创业热潮席卷神州    文学城——网络媒体非营利时代的终结者    万维读者网——独具一格颂雅风 第十一章  海外各国华文网络媒体综述 第十二章  张扬个性时代的个性化媒体 第十三章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 第十四章“爱国”“卖国”争论20年回顾 第十五章  网络时代海外华人舆论新趋向第四部分 海外华文媒体发展前瞻 第十六章 重新构建中的海外华文媒体  第十七章 全球性华文媒体集团的崛起  第十八章 中国媒体走向海外的机遇与挑战附录:世界各国主要华文网站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研究的起点:承认差异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思想。人各有志。——泰伦斯任何人类交往研究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拉里·萨莫瓦《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传播的挑战2007年3月,中国著名笑星赵本山和姜昆先后到纽约演出。本来是慰问侨胞之旅,纽约华人却对赵本山毫不领情,许多人对赵本山的演出提出措辞严厉的批评。华人律师陈梅甚至用“无聊和下流”五个字来评价这位在中国红得发紫的笑星:“一讽刺残疾人,二讽刺肥胖者,三讽刺精神病患,他的演员模仿残疾人,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演出放在主流社会,演出厅门口会聚集很多残疾人和肥胖者抗议。再看姜昆带来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同样是逗笑说唱,内容正派积极向上。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些报道经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令赵本山恼怒不已。为什么在中国当红的头牌笑星在美国受到如此奚落?为什么人气不如赵本山的笑星姜昆在纽约仍旧受欢迎?

后记

从2007年3月开始写作,到2008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驻站一个月,对书稿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对书稿进行最后的修改和补充,断断续续大约持续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实际上,书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困扰我大约已经快20年了。1990年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生活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看不到中文报纸、中文电视,当地没有华人社区的环境中。唯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是变了味的中国餐馆。那里没有中国超市,记得我们到一个韩国超市买了几盒豆腐,拿回家一看却已经变质了,只好非常惋惜地扔掉。有一次,一位老师带来一部中国影片《过年》,全校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在一个大教室里观看,感觉非常亲切。从那时起,我常常思考,中国文化对于一个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进入美国《侨报》之后,身为一个长期在新闻第一线工作的记者,我几乎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侨报》所遭遇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感受到海外华文报业的艰辛和旅美华人华侨对我们的殷切期盼。这种感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在我心头萦绕,久久挥之不去。每当我路过街头的报摊,每当我浏览海外华文网站,很多问题都会引起我的思考。离开《侨报》以后,很多人劝我想办法赚钱,我开始思考我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目标是什么。中国是我的祖国,美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这两个国家,愿意为这两个国家之间友好交往,为两种文明的融合与发展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我在美国多年的生活经验,我深感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我决心为困惑我心中多年的疑问寻找答案,于是开始对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一些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幸运的是,我的想法得到了方汉奇教授和郑保卫教授的支持,并聘请我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最近几年我在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讲学。

编辑推荐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外华文网络媒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中事实材料对我有用,不错。了解海外华文媒体,有必要读一读。
  •   介绍的东西有点滞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