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原理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才凤玲,冷丽莲 主编  页数:277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经济背景下,金融的稳定是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理论学科,是研究金融领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理论基础课程,也是财经类院校的核心课程和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新的金融发展形势之下,其内容所涵盖的范围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学科发展来看,“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外延更加宽泛,内涵也更加丰富;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来看,原有的以银行机构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国内金融、国际金融的划分已经不适应日益开放的金融和金融国际化趋势。为顺应时代要求,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需要重构,正是基于这一客观实践的要求,我们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本《货币银行学原理》。  本书的编写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结构完整。本书涵盖了货币银行学领域各方面和金融学问题的基本方面,包括货币及其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  第二,适应性广。为使《货币银行学原理》真正成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金融基础理论课程教材,根据金融发展大趋势的需要,本书中将国际金融内容与国内金融理论实践融合在一起讲述。  第三,实践性强。中国的国情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不同的,完全讲授西方的货币银行学,对于培养我国自己的经济和金融人才是不利的。因此,本书在系统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金融理论的同时,重点地介绍了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实践。  第四,难易程度适中。本书将有关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运行机制进行了清晰阐述,力图避免使学生、读者费解。同时,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尽量避免在某些定量分析中冗繁的数学推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时代性强。金融创新及金融全球化是当代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经济社会中,创新和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政治、社会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领域,造成金融的不稳定性与危机。金融危机不仅损害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国际经济发展及国际秩序的不协调、不稳定。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概述货币银行与金融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讨论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金融概论等问题。内容紧跟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动态,每章的专栏延伸阅读金融知识,引入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经济信息,内容丰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包括大量生动的相关案例,极具代表性。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1.1 货币起源于商品   1.1.2 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产生货币   1.1.3 货币形态的发展  1.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2.1 货币的本质   1.2.2 货币的职能  1.3 货币制度   1.3.1 货币制度的产生   1.3.2 货币制度的构成   1.3.3 货币制度的发展  1.4 我国的货币制度   1.4.1  我同货币制度的历史沿革   1.4.2 我国人民币的货币制度   1.4.3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货币制度第2章  信用与利率  2.1 信用概述   2.1.1 信用的含义和特征   2.1.2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2 信用形式   2.2.1 商业信用   2.2.2 银行信用   2.2.3 国家信用   2.2.4 消费信用   2.2.5 民间信用   2.2.6  国际信用  2.3 信用工具   2.3.1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2.3.2 信用工具的基本类型   2.3.3 短期信用工具   2.3.4 长期信用工具 2.4 利息与利息率   2.4.1 利息与利息率的含义   2.4.2 决定和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2.4.3 利息率的种类   2.4.4 利息率的作用   2.4.5 利息率市场化第3章  金融机构体系  3.1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3.1.1 金融机构体系的含义   3.1.2 金融机构的特点   3.1.3 金融机构的分类   3.1.4 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   3.1.5 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3.2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3.2.1 中央银行   3.2.2 商业银行   3.2.3 专业银行   3.2.4 政策性银行   3.2.5 非银行金融机构  3.3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3.3.1  中国人民银行   3.3.2 商业银行   3.3.3 政策性银行   3.3.4 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   3.3.5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3.3.6 我国港澳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第4章 金融市场  4.1 金融市场概述   4.1.1 金融市场的含义   4.1.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1.3 金融市场的特点   4.1.4 金融市场的分类   4.1.5 金融市场的功能 ……第5章 商业银行第6章 中央银行第7章 金融监管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第9章 货币政策第10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11章 国际金融概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2章 信用与利率  2.1 信用概述  2.1.1 信用的含义和特征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经济学领域中的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的一个经济范畴,也就是说,它不同于人们在道德伦理方面所使用的信用概念,而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种借贷行为。所谓借贷行为,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货币暂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1.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偿还性。信用是借贷行为,商品货币的所有者把以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货币贷出去,借者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这些商品或货币,并按约定的期限偿还本金。  (2)信用的付息性,即信用是以取得利息为条件的贷出。借贷行为是以借者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是信用的最基本的特征。  (3)时间的间隔性。与其他交易行为最大的不同是,信用行为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进行的,借贷在前,偿还在后,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受信人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后,信用行为才完结。也正因为这种时间间隔,信用具有天然的风险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货币银行学原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