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烨 页数:256
前言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如何从未来专业岗位群的实验需要出发,模拟真实的财务核算过程,把学习内容细化成知识模块,以任务驱动组织内容,按照“项目教学法”模式进行教材的编写,一直是会计电算化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编者在多年来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总结与积累了一些经验,确定了比较适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思路,编写了这本会计电算化教材。 本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本书中篇与下篇均以全程电子公司2008年7月的经济业务作为示例,对从凭证录入开始直至报表生成为止的会计循环全过程的操作流程与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讨论,不仅使读者全面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而且利用Excel函数等功能为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提供了一个从数据输入、数据查询到数据分析的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2.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本书改变传统教科书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从“入门到精通”,而是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即首先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目标,通过分析将问题细化,最后分步求解,并在求解过程中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知识及操作进行详细说明,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怎样将这些概念和操作应用到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中。 3.模块化的结构设计 本书每一单元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学习目标:位于每章的开始,实际上是学习本章要达到的总体能力要求。 能力目标:对学习目标的细化。 关键概念:提示读者每一章的重要概念。 案例导人(背景):了解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关知识(知识窗):介绍实践应用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基础理论篇、中篇——应用篇之金蝶软件、下篇——应用篇之Excel函数。上篇主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做了基本的阐述;在中篇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从账务处理系统开始到工资、固定资产、往来与出纳、报表分析等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下篇与中篇相对照,利用同一案例,从凭证输入开始至报表编制以及工资及固定资产核算等,全部采用Excel中的函数以及其他计算功能完成整个会计循环的全部操作过程。在完成一项任务的同时,将Excel的函数以及其他功能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无缝的融合,为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提供了一个从数据输入、数据查询到数据分析的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财务会计类专业教学使用,同时适合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基础理论篇 第1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1单元 从手T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1.1 案例引入与点评:修好资金蓄水池——蛇口工业区结算中心应用案例 1.2 相关知识 1.2.1 会计核算工具的变迁 1.2.2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2.3 手工核算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比较 1.3 能力训练 1.4 知识延伸:金蝶软件公司董事长徐少春答记者问 第2单元 会计软件的发展 2.1 案例引入与点评:卓越供应商——高意科技集团 2.2 相关知识 2.2.1 会计软件的类型 2.2.2 会计软件的发展趋势 2.3 能力训练 2.4 知识延伸:财务软件——北用友,南金蝶 第2章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 第3单元 会计信息系统 3.1 案例引入与点评: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开源外贸 3.2 相关知识 3.2.1 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 3.2.2 系统与信息系统 3.2.3 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3.3 能力训练 3.4 知识延伸: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4单元 会计电算化管理 4.1 案例引入与点评:“一汽”集团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 4.2 相关知识 4.2.1 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规划 4.2.2 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 4.2.3 会计电算化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4.2.4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4.2.5 会计电算化审计 4.3 能力训练 4.4 知识延伸:银广厦事件中审计方法的缺陷中篇 应用篇之金蝶软件 第3章 金蝶KIS标准版系统概述 第5单元 金蝶KIS标准版系统简介 5.1 案例背景 5.2 相关知识 5.2.1 系统构成 5.2.2 系统功能 5.2.3 系统特点 5.3 能力训练 5.4 知识延伸:金蝶KIS标准版的主菜单 第6单元 金蝶KIS标准版系统初始化 6.1 案例背景 6.2 各界面运行介绍 6.3 相关知识 6.3.1 账套 6.3.2 初始数据录人 6.4 能力训练 6.5 知识延伸:初始化界面查看菜单 第4章 账务处理系统 第7单元 凭证处理 7.1 案例背景 7.2 各界面运行介绍 7.3 相关知识 7.3.1 凭证录入菜单 7.3.2 科目合法性检查……中篇 应用篇之金蝶软件下篇 应用篇之EXCEL函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手工操作 手工操作就是利用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当作输入器,用纸和笔把观察下来的经济事实做成记录,存储下来,以算盘、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按照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分类、计算、分析、检查和编表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工作。手工操作的速度受人们的阅读速度、记录速度和运算速度的制约,一般比较缓慢。 2.机械化操作 机械化操作就是运用各种机械手段来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其初始阶段是单机操作,只运用个别的机器来代替一部分手工操作。例如,收银机是用来收入货款的;记账机是计算机和打字机的混合体,用于登记账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机械化操作与手工操作并举,一部分数据处理用机械,一部分数据处理用手工。 后来发展为以穿孔卡片编表机为核心,包括穿孔机、验孔机、分类机和编表机等全盘机械操作。使用穿孔卡片的各种机器,用的是同一张卡片上的原始资料,即卡片上的数据一次穿孔、多次使用,这就省去了原始数据在手工操作中的辗转抄录、加工的工作,因而其操作速度比手工操作速度快。在机械化操作中的穿孔卡片及“一数多用”的数据处理原则,在电算化操作中得到沿用和发展。 3.电算化操作 电算化操作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 电子计算机一般由输入、存储、算术及逻辑运算、控制输出5个部分组成。这5个部分是相互连贯的,工作时相互配合、自动运行。其特点是:自动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记忆的功能;能够连续工作;具有逻辑选择、判断功能;具有多种输入、输出设备。 基于这样的特点,任何复杂的工作,只要可以简化为一系列的算术或逻辑运算,都可以迅速而准确地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这也正是计算机的优势所在。1.2.2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一次质的飞跃,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在我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是在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端,从手工做账到电算化,可以说是一场会计的革命。 “会计电算化”这一名词是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来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