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彦文 编  页数:333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SM、CDMA、PAS、GPRS和WCDMA的特点、无线接口以及控制与管理等,并就移动通信的增值业务与应用也做了一定的阐述。本书结合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的建设和近期发展进行编写,兼顾了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方向性,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特点,是一本比较好的专业书籍,可用作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教科书以及从事移动通信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思考与练习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2.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1.2.3 移动通信不同侧面的发展  1.2.4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思考与练习 1.3 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  思考与练习  1.4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1.4.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4.2 无绳电话系统  1.4.3 无线电寻呼系统  1.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4.5 移动卫星系统  1.4.6 平流层通信系统  1.4.7 无线局域网  思考与练习  本章小结 实验与实践  活动1 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  活动2 建立个人成果集  活动3 协同研究课题 拓展阅读 深度思考第2章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知识地图 课程学习 2.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2.1.1 电波的传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2.1.5 反射波  思考与练习 2.2 移动信道的特征  2.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2.2.2 多普勒效应  2.2.3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2.2.4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2.2.5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思考与练习 2.3 陆地移动信道的场强估算与损耗  2.3.1 地形、地物分类  2.3.2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3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2.3.4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  2.3.5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及其他传播特点  思考与练习 2.4 蜂窝系统工作原理  2.4.1 蜂窝概述  2.4.2 频率复用  2.4.3 多址方式  思考与练习 2.5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2.5.1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5.2 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第3章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第4章 GSM系统 第5章 CDMA系统第6章 PAS(个人通信接入)系统 第7章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 第8章 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 第9章 移动增植业务系统 附录A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附录B 常用英文缩写名称对照表

章节摘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1.移动通信的含义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与意义  什么是移动通信?比较传统的移动通信定义为: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完成移动终端之间或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送。国内的通信教材大都定义为:“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包括固定点与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之间、移动体之间、移动的人之间的通信,都属于移动通信的范畴”。  应该说,移动通信发展到今天,其概念也扩展了许多。例如,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属于移动通信,那么如果将移动业务转移到固定电话上,然后进行与固定电话间的通信,这是否属于移动通信呢?再有,基于短消息方式的数据采集,其发送方与接收方均为固定的设备,这又是否属于移动通信呢?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因此可以看出,移动通信的主要目标是用以解决因为人或者设备的移动性而产生的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问题,其通信的内容不仅包括语音的通信,还包括数据、图像、视频等的通信。移动通信含义的关键点就在于“动中通”,它的突出特点是移动性,主要表现在终端的移动性、业务的移动性及个人身份(如SIM卡)的移动性上。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5W+42的通信,5w即“实现任何人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而42即“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其业务将最终实现与平台的无关性、网络的无关性及与设备的无关性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学习通讯的帮手,不错的书,每节还有练习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