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专业课研究委员会 页数:619 字数:91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自2008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心理学的初试科目由四门调整为三门,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不变,两门专业课考试合并为一门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试卷分值是300分,考试时间依然是180分钟,考试类型是闭卷、笔试。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和应考,我们特别组织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编写了本套教材。本教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编写,对考点的分析讲解透彻清晰、深入翔实,并编配了相关的复习题,以利于考生及时测试检验。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内容概要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紧扣2009年大纲,反映大纲要求。大纲规定了四门考查项目,即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并规定了相关考察要求。本教材按照大纲要求,对各考察项目的理论内容作了深入的剖析,力求使考生能够容易并深刻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体例编排合理,遵循学习规律。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为复习要旨、核心考点、大纲解读、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几个部分。复习要旨是对本章的重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给考生一个宏观指导;核心考点是在对历年考试总结的基础上针对考试提炼出相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点;大纲解读是对大纲要求理论知识的展开,全面、翔实;同步练习能够使考生在复习后及时进行自我测试,查漏补缺;参考答案能够让考生理解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并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3. 在内容上,照顾基本知识讲解的同时,也力求反映发展现状,让考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使考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和丰富。众所周知,现在的研究生考试并非单纯考察考生的基本学术功底,还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理论创新,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本书在大纲解读内容的编写上遵循了这种需要,将最新的发展介绍给考生,让考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了解更多前沿性课题。 4. 根据2009年大纲要求,在普通心理学部分删掉了 “人格的结构” 这一知识点。使本书设计更富有逻辑性了。实验心理学部分提高了考生对效度知识点掌握的高度要求。使考生全面地理解各种效度的含义,删掉“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两个知识点,使其融入到“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中,把原来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分为两个标题,说明提升了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重要性。按照2009年新考试大纲提升了“效度”重要性的要求,增加了“构想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两个知识点。广大考生应该重视这一章节,以便很好地掌握这一章节,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实验。增加“错误记忆的实验”这一知识点,是对记忆实验这一章节的一个补充和完善。“错误记忆实验”并非一个很次要的知识点,早在50年前就有学者潜心研究,只是最近几年才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并逐渐受到较多的关注。因此,广大考生应该积极准备此部分内容。 5、精心编写了两套测试题,并且在全书最后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复习参考书目
书籍目录
序言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第一篇 普通心理学 第1章 心理学概述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神经系统的构成 二、脑的结构与功能 三、脑功能学说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3章 感觉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感觉概述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4章 知觉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特征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五、错觉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5章 意识和注意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注意概述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6章 记忆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记忆概述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内隐记忆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7章 思维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思维概述 二、概念 三、推理 四、问题解决 五、创造性思维 六、表象和想象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8章 语言与言语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语言与言语概述 二、语言加工的生理机制 三、语言的理解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9章 动机与意志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动机概述 二、需要 三、动机理论 四、意志行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0章 情绪和情感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三、表情 四、情绪理论 五、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1章 能力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能力概述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三、能力的理论 四、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个体差异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2章 人格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人格概述 二、气质与性格 三、认知风格 四、人格理论 五、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篇 发展心理学 第13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4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5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6章 婴儿心理发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的发展 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7章 幼儿心理发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幼儿的游戏 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五、幼儿认知的发展 六、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8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19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生理发育 三、认知发展 四、自我发展 五、社会性发展 六、情绪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0章 成年期心理发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三、人格发展 四、生命的终结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三篇 教育心理学 第2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2章 学习及其类型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学习的实质与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3章 学习的主要理论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4章 学习动机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5章 学习的迁移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学习迁移的实质与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三、学习迁移的条件与促进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四篇 实验心理学 第26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7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8章 反应时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反应时概述 二、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及其发展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29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阈限的测量 二、心理量表法 三、信号检测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30章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视觉实验 二、听觉实验 三、知觉实验 四、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 六、情绪实验 七、注意实验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五篇 心理统计与测量 第31章 描述统计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统计图表 二、集中量数 三、差异量数 四、相关量数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32章 推断统计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推断统计的基础 二、参数估计 三、假设检验 四、方差分析 五、回归分析 六、卡方检验 七、非参数检验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33章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 七、测验常模 八、标准参照测验 九、心理测验理论的新发展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34章 心理测量的应用 复习要旨 核心考点 大纲解读 一、成就测验 二、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测试题(一) 测试题(二) 复习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普通心理学 第1章 心理学概述 复习要旨 考生通过本章学习,应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简史等基本理论问题有精确了解;掌握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基本概念;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流派。 核心考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大纲解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三)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 (四)心理学现象之间的关系 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状态。 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反之,认识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和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此外,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 第二,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密切关联的。个性倾向渗透于各种心理特征之中,个性特征也反映出个人的倾向,两者在总体上体现着一个人完整的个性。 第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一过渡态一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倾向和特点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的色彩。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都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其浅显,却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以便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或自然观察法。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⑨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严格按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2.测量法 测量法(measurement method)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心理测量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量、成就测量、态度测量和人格测量: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量和非文字测量;按测量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量和团体测量等。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量的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信度是指一个测量的可靠程度。如果一个测量的可靠程度高,那么,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量时,就应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效度是指一个测量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为了保证心理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我们对智力或性格的了解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越完善。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只有按科学程序严谨地编制出来的心理量表,才可能有效而可靠地测量出人们的心理品质。 3.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