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城

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赖瑞和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文简体版自序 	《杜甫的五城》简体字版,终于要在中国大陆出版了,真是高兴。欣喜之余,我不禁想补写一篇自序,以记其事。此书的繁体字版最初在台湾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时,只有一篇后记,没有自序。 	近年国内的经济蓬勃,旅游业跟着兴起,出门游玩的人多了起来。出版界也出了不少旅游书以应付市场的需求。我想这类书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旅游指南,英文称之为 travel guide。这类书的好处是,一般都附有地图、交通与住宿信息,以及各种大大小小旅游景点的介绍,非常实用。但它不足的是,没有旅行者个人的经验呈现,没有细腻生动的叙事细节,一般也没有任何“文采”可言。更重要的是,旅游指南必须不断更新修订。欧美著名的旅游指南,比如《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系列,几乎哪年都要出版一个修订本,否则交通住宿等信息就会过时。 	第二类旅游书我想称之为“旅行书”,也就是英文所说的 travel book,以示和“旅游指南”有别。很多时候,这类书刚好和第一类相反:常常没有地图,没有交通住宿的详细导引,经常也不介绍所有旅游景点。但旅行书的优点是,它重视旅行者个人的经历,通常放在一个特定的叙事框架下来叙述,而且一般都要求有点“文采”。比起旅游指南,旅行书最占优势的一点是,它可以说“不会过时”,因为旅行者的那些旅行经历,是独特的,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有所折损。这些经历一旦锁定在某个历史时空,甚至会变得更有历史感,更有历史价值。比如,日本和尚圆仁(794-864),随遣唐使来唐九年,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主要在北方),写下一本十分精彩的旅行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如今成了我们唐史学者最珍爱的史籍之一。圆仁在书中常常提到唐代米粟等物的时价,以及他雇用驴子或请人抄书的价钱等细节。这些在当时想必是十分琐碎的事,但现在却成了十分珍贵的唐代经济史资料。 	这本《杜甫的五城》当然属于第二类。我自己给它的“定位”是:它不但是一本“旅行书”,而且还是一本“文学旅行书”。祈望读者不要把它错当成是一本旅游指南才好。 	为什么要那么强调“文学”呢? 	我目前的专业虽然是历史和唐史研究,但我少年时却是个文学青年,也曾经发表过一些现代诗作。大学时代在台大外文系念英美文学,对18、19世纪浪漫时代英国诗人如拜伦(George Byron)、雪莱(Percy Shelley)和济慈(John Keats)的欧洲“壮游”(Grand Tour)有过不少幻想。这些年来对现代英美作家的文学旅行书也颇爱读。 	我在《杜甫的五城》原台湾版后记中说过,我“想以一种沉静的笔调,细写火车旅行的乐趣和一些比较少人去的非旅游热点”。所谓“沉静的笔调”,就是用我少年时所习得的写诗方法,在下笔时特别留意那个叙事语调,再以一种看似“极简”的句子和字词去表达。在本书中,我刻意不使用任何四字成语,就是因为觉得成语不免都是语言中的“陈腔滥调”,会破断我那“沉静的笔调”和极简的风格。 	几年前,有一位住在海外的中国大陆读者,读完台湾版《杜甫的五城》后,给我写了一封电邮,告诉我说,他读我的书,常感觉到一种“难以解说的悲伤”。这是我收到的众多读者电邮中,最让我感动和高兴的一封。我猜想,那就是我那“沉静的笔调”在发挥作用吧,可以让这位读者感觉到一种“悲伤”,但却又是“难以解说”的。 	台湾版的《杜甫的五城》,原本连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也没有。这次出版简体字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信息非常灵通,竟发现我原来还有另一本书《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台北:人人出版社,2002;大陆简体字版预定2009年面世)。这本《坐火车游盛唐》实际上就是《杜甫的五城》的图文图解版,内收240张我自己拍的照片,配上全新的文字,以一种写明信片似的轻快笔调来重写我的中国旅行经验。于是编辑建议采用该书中的数十张照片,好让《杜甫的五城》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单调。我觉得这办法真好,甚至更可以让本书读者预先“尝尝”我另一本图文书的“滋味”(这些照片在《坐火车游盛唐》中原为彩色印刷,但在本书中改为黑白,大小也略有不同)。编辑又替我制作了一些旅行路线图,费了不少心力。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他。  赖瑞和 2008年5月21于台湾新竹 精彩书摘 二.种柳柳江边:桂林、柳州、梧州、西江     	1   一六一次车从武昌始发,经广西,一直开到广东的湛江。这时,我已经买了一本《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这本书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编得真好,里面列了全国所有火车班次的时间和经过的站名。书厚达三百页左右,拿在手上便让人觉得很有些份量了,而且每年四月出一个新版,资料不断更新。对我这种“火车迷”来说,想乘火车走遍整个辽阔的中国大地,这无疑是一本必备的旅行“圣经”。从此,我可以自己来安排行程了,不必靠旅行社,也不必到火车站去查看时间表了。比如,甚至在出门之前,人还在香港的时候,我已经可以从这本书中知道,我可以在宁夏省的银川,选搭哪一班火车去呼和浩特,在甚么时候可以抵达,而抵达呼和浩特之后,又可以转乘哪一班火车,到下一个目的地山西大同。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香港买到一本“国外版”。国外版在各个火车站名后,都附加了英文拼音,显然为了方便不懂中文的老外。但后来仔细查对,发现国外版是个简化的本子,不如纯中文的国内版来得完整。此书由铁路部自己属下的出版社出版,资料由部里的运输局提供,没有甚么比这更权威的了,而且每年四月出一个新版,正好配合每年四月一日起实行的新火车时刻表。往后几年,我越来越依赖这本书来筹划我的旅程,而且发现它的资料的确可靠。所以每年暑假回国内,到广州后的第一件大事,往往就是去买一本该年最新版的《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此书每年的印数,据书后的版权页所载,高达一二百万本。它很可能是全中国最畅销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才知道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桂林,最好乘搭一六一次火车前去。这班火车将在晚上八点二十六分从武昌开抵岳阳,然后将在路上运行一整个晚上,在明早九点三十一分抵达桂林。在岳阳时,便想买一张软卧票,好在火车上睡一晚。但在岳阳火车站却买不上票。售票员说,这是一班“过路车”,岳阳不是始发站,所以不卖软卧票,连硬座票都不对号入座。于是只好买了一张硬座票,准备效仿长沙那位张经理,上了车再设法补软卧票。   一六一次火车准时到站。我走到软卧车,向列车长说明来意。想不到,他非常友善地说,没问题,他可以马上给我一个软卧铺位,叫我先进去坐,他待会就来给我补票。后来,这位列车长指着那卧室四个空着的铺位说,“这四个铺位,其实就是预留给岳阳站的。不过,他们大概想保留给党政单位,免得临时有甚么高级干部要出差,没有卧铺,不好办事。所以,他们干脆跟你说没票了。”   火车开行后不久,又有一位经理级人物,进来这卧室和我分享“福气”。他是海南岛某工厂的经理,也是上车后才去补软卧票的。又过了半小时,突然有四个年轻小伙子闯了进来,声音很大,衣着新潮,很放肆,看来像个体户。他们也说要补软卧票。这时,火车上的列车员和厨师,都跑进来和他们聊天,仿佛和他们很熟络。那名胖厨师,还大拍马屁,频频问他们想吃甚么。“我可以去弄。”他说。   原来,这四人是到处去收中药,卖中药的“倒爷”。他们经常乘坐这班火车,和列车员及厨师都混熟了,常有香烟孝敬,当然也可补到软卧票。不过,铺位不够,他们暂时挤在我们这里,等下一站长沙过了,预留给长沙站的铺位确定没人要了,他们再过去补票。后来和他们谈起,他们说,这样在各地贩卖中药材,每个月可以有整千元的收入。这等于当年国内一位大学教授月薪的三倍多,难怪他们可以坐坐软卧,享享福。   在火车上安睡了一晚,第二天清早抵达桂林。我住的旅馆,在市区北面的独秀峰附近,从窗口望出去,可以见到奇伟的峰顶。走出门外,就是明王城。当年北伐,便是从这里会师出发的。午饭后,乘坐了市内一辆破公车,到芦笛岩和七星公园去,度过一个逍遥的下午。   第二天一早,乘船游漓江。几天前下过大雨,上游的黄泥冲下来,漓江的水变得黄澄澄的。然而,沿岸的山很翠绿。一个个山峰,像膨胀了好几倍的驼峰,伏在那儿。远远望去,有时又像远古遗下的恐龙巨牙,倒竖在草地上。青青的河畔,偶尔有几头水牛在吃草。   漓江上的游船分成两种等级:一种只招待国内同胞,收费低;另一种招待国外旅客,收费高,依照国外标准,而且要收外汇券。原想乘坐国内同胞那级,但售票员要查看证件,买不上票。有趣的是,在我们那艘只招待国外游客的船上,竟有两位从广州到桂林出差的某单位干部,而且他们身边都有位桂林当地漂亮的“女伴游”陪着。他们说,因为这艘船的设备比较好,还有丰富的午餐供应,而招待国内同胞的船上,只有盒饭吃。至于费用,他们说,他们可以向单位“报销”,不必自己花钱。   游船经过几个小时的漂流,下午到了阳朔。游人全都挤在码头附近,等候车子来载他们回桂林。小贩紧张兮兮地四处兜售纪念品。有一名渔夫,提着那头帮他捕鱼的鸬鹚,兜人拍照,每次要收两元。我沿着小巷走到市里去。有几个老外,在光线微弱的小店里,看书写信。他们仿佛是有意坐在那儿,让人观赏的旅游景点。   桂林是个典型的热门旅游城市。街上随处可以见到游客。专做游客生意的野味餐厅也特别多。傍晚,在繁忙的中山路上,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打扮入时的桂林女性,穿着高跟鞋,骑自行车。	2   从桂林到柳州,我乘坐一一五次直快车。这班火车,是从西安始发,最终开到柳州的。唐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柳宗元被外放到柳州,也是从长安出发,在路上走了三个多月。但如今,这班火车只要两天两夜就到了柳州。我之所以选择一一五次,正因为它从西安开来,在我的想象中,仿佛穿过时间隧道,从唐代的长安开出来一样,带给人许多历史遐思。   然而,即使不是如此,我也会选搭这班火车的,因为它在早上九点左右到达桂林,十二点左右即可开到柳州,正好配合我的时间表。从桂林到柳州,行车只要短短的三小时,距离约一百八十公里。柳宗元在《寄韦珩》一诗中,说柳州在“桂州西南又千里”,那是诗人惯有的夸张笔法,不可信。在桂林上车,我买的是硬座票,不对号入座,成了一名“过路”的旅客。但桂林是个旅游大站,下车的人不少。我上了列车后,还轻易找到一个座位。   这时,正逢大专院校刚放暑假,火车上几乎都是回家的年轻学生。在我旁边,有几个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用小刀切开一个大西瓜,然后用刀尖挑着瓜肉吃。吃完以后,把瓜皮往座位下一摔,或者往窗外一抛。天气炎热,不少学生在喝啤酒,喝完随手把瓶子往窗外一摔,发出清脆的摔瓶声。这一切仿佛是很自然的举动。   到了柳州,乘一辆机动三轮车,到柳州饭店投宿。柳州市面上相当现代化,高楼密集,和桂林不相上下,远比岳阳市“先进”得多。市内有一条柳江,把柳州市区切成两半。后来慢慢发现,中国许多内陆城市,都是傍水而建的。市内都有一条河,缓缓流着。   一千多年前,柳宗元第二次被外放,到柳州出任刺史,度过四个不快乐的年头。他在《寄韦珩》一诗中,形容自己刚到时,柳州“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那时,整个柳州看来还是一片原始森林。我这次到柳州去,主要也是为了看看柳宗元当年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想感受它一千年后的气氛,呼吸它一千年后的空气。   而今,柳州市当然早已见不到森林了。柳宗元当年曾登上柳州城楼,怀念故友刘禹锡等人,写下有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但如今的柳州市是没有城墙的。这座柳州城楼,不知何时早就拆除了。市里现在只留下一个纪念柳宗元的柳侯公园,就在我住的饭店不远。中午吃过饭后,我独自一人走了五分钟,到公园里去寻访柳宗元的踪迹。   园里到处是杨柳依依。我不禁想起柳宗元在《种柳戏题》中的名句:“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现在,恐怕也要动用那么多个“柳”字,才能形容园里垂柳之多。垂柳边有几个大湖,游人在湖上泛舟。园内有一所柳侯祠,祠外有一座柳宗元的衣冠冢。再不远,还有一座今人雕塑的柳宗元巨大石像。   柳宗元年轻时官运极佳,从清贵的正字官出身,三十多岁就当上令人称羡的郎官(礼部员外郎),原本前景一片光明。不料他当年听信王叔文的话,卷入“二王八司马事件”,从此被贬到永州和柳州长达十多年,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我后来研究过所谓的“永贞革新”,对他的遭遇是充满同情的。	3   从柳州,有火车通往西南方广西自治区的行政中心南宁。在唐代,南宁一带称为邕州,是南方边境很重要的一个军事据点。柳宗元的顶头上司,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当年便驻守在邕州。然而,我暂时还不想到南宁去。我想把这段充满历史联想的行程,保留到将来。希望有一天,中越边界重开后,我可以从北越的河内,乘火车北上南宁,再沿着唐代的滇越通道,乘火车往西北的云南省去。   其实,一千多年前,河内本属于唐代的岭南道,当时称为交州,也就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服的交趾。唐室有好几次进攻现属云南省的南诏,便是从交州出兵的。难怪,曾经统治过越南的法国,它本世纪初期的好几位汉学大师,如马伯乐和伯希和等人,对马援将军以及安南与广西和云南的交通路线,都那么感兴趣,发表过不少的专书和论文。他们的兴趣,看来不只是学术研究那么单纯。   南宁通河内的铁路,早在二十世纪初即建成,法国人还参与其事,但自从中越边界多事以后,就一直关闭着。所以,我决定还是先到梧州去。不过,从柳州到梧州,也没有铁路。我只得乘搭长途汽车了。这是我回国内以来,第一次乘坐汽车旅行。   柳州到梧州的班车还不少,甚至还有一种晚上开行的“豪华旅游车”。但晚上行车,看不到沿途的风景。我还是选搭了清早七点的那班普通班次,和其他乘客挤一挤。   车上没有我想象的拥挤。一排三个人的座位,远比火车的三人座窄小,但我那排只坐了两人,反倒宽畅舒服。不过,国内百姓穿得简朴,我又一次自觉自己穿得太“好”了,太引人注意,决心下回来,一定要好好“改善”。   从柳州到梧州,沿途都是山区道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车子乘渡轮越过柳江后,整个早上,便几乎一直沿着一条河的右岸,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奔驰。这一带的风景,非常秀丽。小河旁边,经常出现翠绿的小沙洲,牛群在草地上吃草。或许因为早上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空气清新,没有人烟的污染。到了中午,司机把车开到路边一家无名的餐厅,让大家下车吃饭。   这家无名餐厅,显然是司机相熟的一家人开的。司机和跟车的径自走进里边的一间“雅座”。一名看来像店主女儿的女孩,马上过来敬烟、上茶、摆好筷子,再过一会,便端上几样热腾腾的炒菜。我们十来个乘客,则挤在破陋的厨房门边,点菜买饭。   我见到菜单上列了密密麻麻的五六十种菜名,有糖醋鲤鱼、清炖全鸡、鱿鱼海参等等,心想国内乡下也吃得不错啊。但后来才知道,那是婚宴菜,要预订的,平时不备。平时有的,便是几样时蔬,清炒或炒肉,不然就是面条或包子,而且价钱不便宜,动不动要三四块钱,照国内的标准是很贵的了。店主人显然想把我们这些路过的旅人,狠狠的砍一刀。怪不得,车上另三十多个乘客更聪明,早有准备。他们都走到树下乘凉,或者打开自己的小提包,取出自己带来的干粮充饥。	4   下午五点多,车子开抵梧州港附近。正好有一班船,将在晚上七点左右,沿广东的西江,开往广州。梧州是华南的蛇仓,畜养各种各样的蛇。香港人爱吃的蛇,不少来自梧州。但我对蛇有天生的恐惧。梧州又没有我特别想看的地方。我决定当晚就乘那班夜船,回广州去。   我到得太迟,只剩下最低一等级大统舱的船票。我想,试一试国内大统舱的滋味也不错。果然,那滋味是很令人难忘的。一走进船最下一层的大统舱,便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味道,冲鼻而来:有床铺的发霉味,有尿味,还有鸡粪味。原来,在这大舱的走道上,不知是哪一位乘客,摆放了一笼笼的小鸡,准备运到广州去贩卖。   大统舱的卧铺,分上下两层,便密集在走道两边。而所谓卧铺,只是在一块硬木板上,铺一张发黄的草席,真是名副其实的“硬卧”。   当晚,印象最深刻的是,这艘船上的买卖活动,简直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还要活跃和频密,而且很有创意。船在傍晚开行后不久,播音机就传出一段清晰动听的粤语广播:   “各位旅客,大家好!晚饭时间到了,我们船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盒饭。今晚的晚饭有排骨饭和焖鸡饭,每盒只卖两元。凡是需要用饭的旅客,请您准备好零钱,我们的工作同志,很快就会把盒饭送到您的面前。请注意,请准备好零钱,在您的铺位上等待,盒饭马上就送到!”   这真让我感到很新鲜。不久,果然有三四位工作人员,提着篮子,来到大统舱,四处推销。他们都很和气,很卖力地在推销盒饭,十分敬业。我也买了一盒。   卖完盒饭后不久,广播又来了,这回卖甜品:番薯糖水。又一阵热闹忙碌。到了晚上十点多钟,又卖宵夜:猪肉粥和炒面。一整个晚上,播音机几乎没有停过,不停地在推销食品,或牙膏等日用品。偶尔停下来时,则播放香港的流行粤语歌曲,娱乐旅客。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这艘船施行集体承包制,多赚的钱,员工可以分到奖金。难怪他们都那么卖力地在为人民服务。   西江是条内陆江河,没有甚么波浪。大船行驶在江上,平稳极了,甚至经常不会感觉到船在移动。那晚,我就在西江上熟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抵达广州的大沙角码头。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与《文化苦旅》同时产生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初,他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大陆,寻找盛唐时代留下的遗迹。作者可以算是背包客的先驱,只是,他的背包里面有丰厚的历史积累以及冷静的无所指向的忧伤。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洛阳,小到某个山村,如王村。他先后九次畅游中国大地,一路风尘,走过城市和乡村,寻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现实中寻找历史的印迹,在历史中寻找与现实的连接。平静的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更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关切。通过此书,我们还可以回望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一下当时人们生活的况味。

作者简介

赖瑞和,广东梅县人,1953年生。台湾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除了本书外,作者另有图文书《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以及专题散文书《男人的育婴史》在台印行。专业唐史著作则有《唐代基层文官》(原台湾联经版;有2008年北京中华书局简体字本),其姊妹篇《唐代中层文官》亦已完成,不久将由台湾联经出版。

书籍目录

简体字版自序一 人生旅程的一半:拱北、广州、长沙、岳阳二 种柳柳江边:桂林、柳州、梧州、西江三 仙人的糕点:梅县、潮州、汕头四 长安水边多丽人:西安五 入西域记:兰州、酒泉、敦煌、柳园、吐鲁番、乌鲁木齐六 五城何迢迢:银川、平罗、五原、呼和浩特、武川、希日穆仁七 谁谓河广:大同、北京、太原、运城盐池、洛阳八 南诏缘:昆明、剑川石窟、大理九 入蜀下三峡:丽江、重庆、长江三峡十 湘西行:常德、桃源、张家界、王村、凤凰十一 便下襄阳向洛阳:贵阳、襄阳、宝丰、铁门十二 细雨骑驴入剑门:华山、秦岭、汉中、广元、昭化十三 出川西记:南坪、九寨沟、松潘、若尔盖十四 过青海:夏河、临夏、临洮、西宁、青海湖、格尔木十五 随兴的旅程:上海、杭州、苏州、祁阳、永州、福州、武夷山、惠州、虎门十六 武梁祠:武汉、郑州、开封、嘉祥十七 太史公的遗憾:曲阜、泰山、济南、安阳、满城十八 砂河的公廨田:五台山、砂河、浑源、应县十九 陕北的黄土地:三岔、榆林、延安、蒲城二十 咸阳布衣:韩城、三门峡、扶风、平凉、固原、麟游、咸阳二十一 相看两不厌:宣城附录:九次中国大陆之旅详细路线历程表台湾版后记

章节摘录

  一 人生旅程的一半:拱北、广州、长沙、岳阳  1  十多年前,我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念博士的时候,经常有机会和教我宋史及近代史的刘子健教授,在东亚系那间雅致的壮思堂,喝茶聊天。有一天,刘老师对我说:“你是念唐史的,应该到西安去看看。”跟着,刘老师突然站了起来,用双臂做了一个环抱的姿势说:“西安南部都被整个终南山包围着。你去看了,就知道为甚么唐朝要选在长安建都,因为那里可守啊!”  刘老师的这一番话和他那个生动的环抱手势,正好打动了我心深处,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还以为,到了西安,只要站在市区,往南一看,就可以见到终南山!从此,我更下定决心,.有一天不但要到西安去,而且还要走遍整个中国大地。  当然,我这个走遍整个中国的梦,并不是在普林斯顿时开始的。我记得,早在中学时代,读了许多新文学作品和武侠小说,我的幻想已经到了黄河、长江、峨眉山、大理等地。不巧,整个中学时期,国内都处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外深锁。七十年代末期,我在台大外文系念书,国内开始慢慢开放,但我是穷学生,也不敢有太多奢望。所以,这些幻想和欲望,都被埋在心底深处了。  在普林斯顿五年,我改行专治中国文史,其中一个原因,恐怕也是因为这些幻想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的另一种反映。既然到不了中国,那么在故纸堆中,捕捉中国的影子,也是一种补偿吧。不料,这样做真的是愈陷愈深。书本上的中国,反而常常更增添了我的幻想和欲望。  我的博士论文题目,选的是《唐代的军事与边防制度》。这题目正好可以让我在幻想中,奔驰在整个大唐帝国的广大版图上,从西北边疆跑到西南边界,再随着隋唐大运河,跑遍江南沿海各地。  要了解唐代在全国各地的军事部署,当然要先弄清楚整个唐代的历史地理。在这方面,一般的历史地图集是不足以应付的。幸好,南港中央研究院的已故严耕望院士,是这方面名满国际的权威。世界上恐怕没有其他人,比他更清楚唐代的地理和交通了。当年我读他的一系列论文,和他那套大部头的专书《唐代交通图考》,都深为倾倒,也常常在想,甚么时候我能到那些地方走一趟,圆了我少年时代的一个梦,那就好了。  在普大那几年,我常常想起杜甫一首诗《塞芦子》的起首两句:“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历代注释杜诗的学者,对“五城”何指,不敢确定,看法也不尽相同。连博学的钱谦益,也只引了几则前人互相矛盾的说法了事,把读者更弄糊涂了。据严耕望的考证,这里应当取朱鹤龄的注。这“五城”其实是指唐代在河套地区的五座主要的军城: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中受降城和东受降城。  这五座军城,对唐代的西北国防太重要了,所以连杜甫写诗,也要提上一笔。它们的位置和距离,在《元和郡县图志》等唐代的地理书中,都说得清清楚楚,但到底有多远,有多“迢迢”,我就没法体会了。所以,我常想,总有一天,我一定要乘搭火车,沿着黄河,走这一段路。从现代的兰州出发,往北走,经中卫、银川、平罗、五原和包头,一直走到呼和浩特,去感受“五城何迢迢”的滋味。  在普林斯顿期间,我靠奖学金过活,收入正好抵消支出,没有多余的闲钱去旅行。到中国大陆去的机缘,一直要等到我在普大写完了论文,转到香港去教书后,才给我碰上。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我决定接受香港岭南学院的聘约,到翻译系去教中英翻译。我想其中一个促使我接受聘约的原因,恐怕是因为香港和大陆,只隔了一条短短的罗湖桥。我心想,从此住在中国这个南方的门户,必定有许多机会,经常回大陆去圆梦。  岭南的这份教职,也是我几乎十多年来,一直在大学里头读书,没有正常工作后的第一份“正业”。我这才开始有了“正规”的收入。岭南的暑假长达三个多月,闲我也有了。于是,到香港后的第一个暑假,我终于踏上往中国大陆之路了。那一年,我三十五岁,正好走到了诗人但丁,在《神曲》一开头所说的“人生旅程的一半”。我有幸在这一个意义深长的年龄,开始整个大陆行,觉得真是一种美丽的巧合。  2  那年暑假,我筹划旅程,一开始就决定,火车将是今后中国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可能又是我少年时代的另一个梦想。在整个中学期间,我们一家就住在一个火车站附近的一座高楼上。在那个惨绿的,带点莫名苦闷的年代,我经常无聊地站在门口,望着楼下路过的火车发呆。久而久之,火车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火车到站的声音,常常可以作为我家生活作息的时钟。  清早第一班从北方开来的客运火车,开进站时,我知道是七点十分左右,必须赶紧下楼上学去,再迟就来不及了。傍晚另一班北上的列车进站时,我知道家里就快开饭了。夜里,睡在房中,常常可以听到最后一班载货的列车开过去,那便是半夜十二点左右。它的老式蒸汽引擎发出的清脆声音,那种一长三短的韵律和节奏,我到今天依稀还记得。下午放学回家,无聊时望着这些火车,常在幻想,甚么时候,这些火车可以载我离开那个南方闭塞的小城,到外头辽远的世界去浪游。  少年时对火车培养出来的这种特殊感情,到我走到“人生旅程的一半”时,一有机会,真是一发不可收拾。我这个“火车迷”,不但决意要乘火车,从广州坐到西安,而且还要从西安,乘火车到远在新疆的乌鲁木齐。这些都是长达好几千公里,好几天几夜的旅程。我想,也唯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杜甫所说的“何迢迢”的滋味,才能亲身体会两地的距离,才能让美好的河山,在我眼前慢慢流过去。这些,都是乘搭飞机没有办法做到的。  翻开中国地图,发现地图上几乎每一个地方,我都想去。唐代军队到过的地方,我更想去。唐朝建都长安,整个国防的中心点在西面。主要的外敌,初期是西北方的突厥,后期是西南面的吐蕃和南诏。这几条防线上,每一个重要的据点,我都想去走一走。  翻开地图,我仿佛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打开了世界上一家最大玩具店的大门。店里的各种玩具,现在可以任我挑选了。我贪心地圈下一个又一个地名。但中国毕竟太大了,要去的地方太多了,整整三个月的暑假,走也走不完。我决定分成好几个暑假和寒假,来完成我的中国壮游。  毕竟,我当时还没有在国内旅行的经验,也不清楚国内的火车铁路系统,不敢一起步就到西北去。我决定先来个暖身试探。第一年暑假的六月,先乘火车,最北只到长沙、岳阳,然后就折返南方的桂林和当年柳宗元被放逐的柳州。再乘长途汽车到梧州,顺着西江,飘流到广州。最后,要回到我的祖籍,也是我母亲的故乡广东梅县。而且,我要追随我母亲当年下南洋“出番”下嫁的路线,从梅县乘车到潮州和汕头,再乘大船出海回香港。  这一段路程,只要两个多星期。到八月底,天气比较凉快以后,我再到西北和西北的大漠去。  3  一般从香港进入内地,是穿越罗湖桥的。不过,还有一个更吸引我的方式,是从澳门出发,进入拱北。我想,多半是拱北这个别致的地名吸引我。而且,在清代,外国使臣到中国去朝贡,也多半取道澳门,沿着珠江北上,而非香港。在唐代,澳门珠海一带,还是南蛮之地。  澳门的关闸是个不设防的地方,不查护照,门户大开,旅人自由进出。不少中老年妇女,推着手推车,或提着菜篮,好像去大陆赶集一样。那年六月的一个早晨,我一个人提着一件简单行李,一直走到中方的关口,有个女海关人员问我要护照,我才知道自己早已离开了澳门,进入大陆的领土了。  在拱北市区乘了一辆小巴士,在路上摇晃了四个多小时,来到了广州。车子停在广州火车站对面的站前路。一下车,便可见到好几家宾馆。我选了一家叫新大地的宾馆,当年每晚只要六十元,属于“中下档”,还过得去。这条站前路,车子稀少,行人也不多,在广州这个好几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可说十分幽静难得。而且,走不到五分钟,便是火车站了,是个十分理想的中途栖息地。从此以后,每次到广州,必定住在站前路这些宾馆。  吃过中饭后,走到火车站,准备买一张到长沙去的软卧车票。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自己买火车票。一走进售票厅,里面的人、汗味和气氛,便让我觉得晕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人,挤在那么一个空间里,而且每个人看来好像都那么粗蛮,随时准备打架的模样。售票窗口有十来个,每个窗口前都有一条人龙。这些人龙仿佛永远那么长,永远不会移动般。排在队的后头,不知要几个小时才会轮到。我无助地观望了一会。  突然发现有一个窗口前的人龙最短。原来,那是专供外宾、记者和人大代表买票的,看来正好适合我。我挤到那里去,只有五六个人在排队,不久便轮到了。这时,才发现所有售票窗口都很高,几乎到我的下巴,矮小的人不知怎办?洞口很小,仅仅可以容许一只手伸进去,好像古老监牢里给囚犯送饭用的那种小窗。周围都是厚厚的水泥墙壁,没有任何玻璃。只有透过这个小窗洞,才能见到里面的售票员。而她和窗口又隔了一张她自己的办公桌子。从小洞望进去,她坐得老远的,至少在一米外。我唯恐她听不见我的声音,只好大声喊道:  “请给我一张明天十六次,到长沙的软卧票。”  “拿证件来,”她说。  她看了我的护照,非常友善地告诉我,十六次车是开往北京的,票不好买,建议我不如改坐刚开办的七十六次。这班车只到长沙,而且开车时间比十六次早了一个多小时。票价九十四元六角,要收外汇券(外汇券到九十年代初期才取消)。  我没想到那么轻易便可买到一张软卧票,高高兴兴地把一张当年一百大元的外汇券奉上。当时,我还不清楚外汇券和人民币在市场价值上的分别。一直到后来才知道,当时我付的票价,比国内老百姓付的高出好几倍,等于一般人民半个月的工资。这名售票员见了我的护照,完全把我当作“洋鬼子”看待,老实不客气地要了最高一级的车费。难怪,她当时给我的服务,也是第一流的。找钱的时候,满口“请稍候”、“谢谢”,声音甜美极了。  买好票后,又乘小巴到北京路一带的书店逛。在教育书店,见到一套精装的《新唐书》。平装本的《新唐书》很常见,我也已有一套,但精装本倒是很罕见,很想买下。可惜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不方便带着,还是没买。又到古籍书店,见到《全唐文》、《册府元龟》,和《太平御览》。这几部大书,都是我在普林斯顿当研究生时,经常要翻查的,如今在中国本土见到,分外亲切。我又想起我那位指导教授说的:“唐人写的几乎所有传世的文献,就收在这几部书里。你若有恒心,可以坐下来慢慢读,在你这一生中是可以读完的,但唐以后的文献就太多了,想读也读不完。”或许,等我到不惑之年,有一天,不再教书了,真的会坐下来把所有唐文读完。  笫二天,我还有几乎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在广州。第七十六次火车,要到下午五点半才开行。清早游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童心大发,决定顺道乘巴士去游广州的动物园,想去看看中国的大熊猫。在我的印象中,熊猫是很金贵的动物。好些年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第一次见到的熊猫,是关在一个特制的玻璃大箱里,里面有假山和竹子,还有全套的空气调节。那一对中国送给美国的大熊猫,在玻璃箱里,悠闲地吃着竹子。它们的毛色,正像明信片上所印的那样黑白分明,干净漂亮。然而,可能是因为玻璃箱的关系,这一对熊猫,却给人很不真实的感觉。  相比之下,广州动物园的这头熊猫,便没有那么娇贵了。它的笼子,和其他动物的笼子一样平凡,没有甚么特别之处,甚至可说相当简陋。这里也没有空气调节。笼里的地面是水泥地,布满黄尘土。看来,熊猫虽贵为国宝,却没有享受到甚么“特权”。我到的时候,熊猫正好爬到一棵矮树上,背靠着树干,双手捧着一个圆形的大铁盘子,在舔食物,模样可爱极了。更可爱的是,不久,它舔完食物后,把那个大铁盘子,重重地往地上胡乱一摔,活像个任性的小男孩,在发脾气。圆铁盘落在地上,真是“掷地有声”,不断在盘旋,发出清脆的声音,回音久久才息。然后,熊猫懒洋洋地从树上爬下来,走到笼子中央的另一棵树下去睡午觉。好些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铁盘落地的清脆声音,还在我耳边缭绕。  4  没想到,我第一次在中国乘火车,竟有缘坐上软卧车。这是中国铁路最高的等级,从前只有高级干部和外国旅客才能乘坐。当初选择软卧,可能是受电影“东方快车号”的影响,以为坐在这种舒服的车厢中,漫游自己的梦土,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  长沙位于北京到广州的京广铁路线上。京广线是中国最繁忙的一条铁路,上京的人众多。软卧车厢一般只有一节,比起硬座车,票可能更难买,早就被广州各个党政单位预先订光了。一般外国旅客,也要通过中国旅行社一类的国营单位,才能买上票,而且还得付出一笔可观的“订票服务费”。我后来才知道,像我那天自己去火车站买到软卧票,可说非常幸运,也可算是个例外。很可能因为这班七十六次车,的确像那位售票员所说,刚开办,还没有甚么人晓得,所以才给我买上。  广州火车站有一个母婴候车室,专供带有小孩的家长使用,很文明。我持软卧票,也被安排到这个候车室等待。下午四点半,开始检票上车。我们都优先上,不必和其他旅客争夺。  一走进软卧车厢,感觉的确不同。服务员温文有礼,走道上铺着红地毯,冷空调扑面而来。每个卧室里有四个床位,分上下左右铺,中间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摆着一瓶塑胶花和一壶热水。一直到火车开行时,这个卧室里还只有我一个人,另三个卧铺还空着没人。我想起一位美国小说家(也是一位火车迷)说的:在中国,乘坐这种软卧车,如果四人共用的卧室中只有你一人,那是一种“天赐的福气”!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辑推荐:  这个稿子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之中,看似在记流水帐,其实饱含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河山的挚爱之情,对人民的爱。这种感觉和感情,像一股潜流,隐藏在文字背后。使得此书像一壶淡淡的龙井,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感觉到其中的滋味。  媒体宣传: 媒体评论: 刘心武(著名作家) 车之旅 ,足之旅 ,眼之旅 ,景之旅 ,更是人之旅;  文之旅, 诗之旅 ,心之旅 ,随作者畅旅,或可有浴魂之享 。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             吾往岁客座新竹清华半载,颇与作者相过从,并获赠此书。其为人于平实中含幽默,为学于笃实中寓哲思。古之文人雅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清新之文,述可信之史。本书词情并茂,出文入史,或得其正传耳!读者诸君,自可清鉴。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作者是海外华人,祖籍大陆。修的是文学、历史学,并在美留学。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他的书,别有一番风味,是这二十几年来仅见的作品。1988年,作者始游大陆,除山川地貌、历史遗迹,他记载了更多的当时人情百态,市井风俗,社会变迁鲜活的画面,结合史上典故,倍觉亲切与震动。就是大陆作品,同类者亦未见过(余秋雨的同期作品无法与其同比)。

编辑推荐

  这个稿子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之中,看似在记流水帐,其实饱含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河山的挚爱之情,对人民的爱。这种感觉和感情,像一股潜流,隐藏在文字背后。使得此书像一壶淡淡的龙井,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感觉到其中的滋味。 媒体宣传: 媒体评论: 刘心武(著名作家) 车之旅 ,足之旅 ,眼之旅 ,景之旅 ,更是人之旅; 文之旅, 诗之旅 ,心之旅 ,随作者畅旅,或可有浴魂之享 。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 吾往岁客座新竹清华半载,颇与作者相过从,并获赠此书。其为人于平实中含幽默,为学于笃实中寓哲思。古之文人雅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清新之文,述可信之史。本书词情并茂,出文入史,或得其正传耳!读者诸君,自可清鉴。 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作者是海外华人,祖籍大陆。修的是文学、历史学,并在美留学。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他的书,别有一番风味,是这二十几年来仅见的作品。1988年,作者始游大陆,除山川地貌、历史遗迹,他记载了更多的当时人情百态,市井风俗,社会变迁鲜活的画面,结合史上典故,倍觉亲切与震动。就是大陆作品,同类者亦未见过(余秋雨的同期作品无法与其同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杜甫的五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这学期都没有好好看书,静下心来看的就是一篇旅游性质的书,跟着作者的旅程走下去,看着他所看见的,完全沉浸在书中,猛一抬头,好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我喜欢这种平淡的文字,因为是杜甫等前人走过的路,生活过的地方,所以又透着淡淡的忧伤。总之,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在春天的尾巴里静静地坐在窗前看这么一本书,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   1.《杜甫的五城》,这是一本鲜有形容词的书,有的只动词,以及动词带来的情感。至于修辞,偶尔只用到比喻。2.这本书没有热门的景点,有的只是与作者研究方向有关的地方——虽很多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类,但除了他本人以及同类,去的地方很少。3.西安,大家去看的多是高宗的墓、武则天的墓(什么陵忘记了);但是唐太宗的昭陵,在一个离西安很远的高山上,在山顶,作者是靠拖拉机上去的,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需要花13年才能建好。4.但这本书好看,因为他融入了情感,融入了他彼时在彼地的联想,或中古,或近代,或家国,或异乡。他写到了人的情态,写到了他刻意绕道多次回乡,是因为想吃一种“仙人板”糕点。所谓故乡,也许就是小时候的某个菜,某个味道。5.书中有一个情节,说某地关于佛教的某个石碑(?),残缺的拓片是他在美国的某个研究所独家发现的——甚至奠定了他研究的方向和基础;十多年后,他终于能够到大陆来亲自看全文。6.大概,除了东北三省和西.藏海南,作者9次行程走遍了全国,而且几乎是火车+少许的汽车,自然,作者也来过鄙邦,对耿直的重庆人印象很好。7.他能够有时间出游,是因为在香港教书,甚至可以辞职写作;他能够早上送小孩读书,然后上午写1000字,不再写,而是修改;他能够把每次行程的方方面面列表,有出处……8.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环境?
  •   九十年代初,很多国人还没把旅行作为一种文化。一位“台湾同胞”、研究唐史的学者,沿着铁路,走遍了杜甫的五城。在书里我看到了那时的人文和国情,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第一次知道原来中流砥柱已经断了(这个百度上没有),也是第一次知道那幅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原来是这样被保存着。。。
  •   作者是研究唐史的大家,以其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来写游记,写成的一定是精品文字,目前市场上充斥的空洞的游记作品无法与其相比。
  •   周末下雨,看着这本游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行在路上”的书,感觉很好。作者是唐史学者,每到一处,都能发出对古史研究的感想,更可贵的是保留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游历国内的特殊经历。
  •   书里写的虽然是10几年前的游历,今天读起来如同跟着作者见证中国的历史文化。
  •   读一本书,像是和一个朋友聊天,或是走进他的隐秘的世界,看着他神秘兮兮地从某个角落或抽屉里拿出一样东西,展示给你--喏,很有意思吧!而这本《杜甫的五城》,更像是跟着一位亦师亦友的温恭的兄长一起出游,他会不时提醒你,瞧,那个地方,曾经如何……似乎他来过这里,但他始终是个旅人。我们也一样,很多当年书本里的山川景致、人物草木,在头脑中刻画地久了,就如同身临其境过一般,然而,那也仅仅是在脑海的意识之中。终于,有机会踏在现实的土地上,这样的旅行应该是最有趣的,至少是双份的,眼前的山川景致,和诗文里所获得的想像,在这一刻,成为双份的享受,不仅仅是求得印证。和那些仅仅满足眼睛享受的旅游相比,更多了份色彩的厚重,仿佛进入了一个多重时空构成的旅程中,自由地穿行其间,哪怕是一个人,也必不是孤独的。
  •   爱历史的人,可以读;爱旅游的人,可以读;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可以读。一口气读完了,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做学问真是乐在其中,思考着的远行让每一个平凡的地方都充满了别人难以体会的乐趣。这样的思考习惯和生活方式值得借鉴。
  •   几年前读到这本书,但因故没有读完,再想读时,书竟然找不到了。凭借记忆中的内容,搜到这本书。重读之下,还是感觉那么亲切。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没有过多的导游式的解说;更多是作者的感悟和对芸芸众生的记录。追随着作者的旅途,自己也感觉受益匪浅,甚至有些跃跃欲试。
  •   作者不是一般的旅游者。写的也不是一般的游记。他让人读到了一个华人,喜欢历史的华人,对于我国地图上的那些有意思的地名的想象、盼望、重影和串连。他让地图历史化了、让历史更加迷人。这就是学文科的好处。连旅行都与众不同!
  •   作为一个陕西人,看到文章中熟悉的地方,感觉亲切,虽然是作者十几年前的游记,但常读常新,作者算是一个文化驴友。
  •   我是在报上读到对这本书的推介的。很想知道这样的游记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期待的订了这本书。书到了后,立即开始阅读。非常喜欢这本书。书后的介绍说,这本书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我的感觉却不是这样的——我可以随时去读她,一捧上书,心就静了下来,不管周围如何吵闹。很想一直读,却不忍很快读完。昨晚,不舍得放下,把全书读完。我想,以后还会再读她的。收获很大,以后旅游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吧。这是作者用心写成的,值得我们用心阅读。
  •   书写的很好。台湾学者赖瑞和先生的书,非常推荐。
  •   我觉得要是我早出生二十年,,我会与作者同行,同好吧

    很好的一本游记
  •   粗略翻了一下,静下心的话还算是本不错的床头书,睡前看看的,推荐
  •   从大明宫的遗址到大雁塔的直线距离有十一、二公里,这还不是大唐长安皇城南北的全部距离。明朝时的长安城只有大唐京城的一半大。我们可以站在废墟上遥望大唐的盛世繁华。
    从唐昭陵望七、八十公里外的长安,那是一种精神上对盛世的期待和回望。唐诗中的的自豪,只能让我们举目仰望,望问道终南的困惑,望翠华天池的幽深,望骊山烟雨的迷蒙.......
    在不停的仰望中梦回唐朝。
  •   有好多珍贵的照片,对于喜欢历史古迹的人比较实用
  •   对一本反复看,却害怕磨损,而想再买一本收藏的书,这本书是一本好书。
    作者淡淡的语气,却引人入胜的将我带到那些历程。
  •   很意外地发现赖瑞和这么一个人,居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已买了他的四本书。
  •   文笔清新耐读,跟作者领略了一番各地的秀美风景和风俗人情。
  •   书正在看,内容很有趣,让我想起大学时到处旅游的点点滴滴。

    有个事情反映一下,书送到的时候角上有点磨破了,总体来说还是满意的。
  •   很淡雅的文章,能让人心情平静。
  •   真想看看20年前的西湖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   赖氏著作,对于喜欢研究唐代金石的朋友而言绝对是入门基础,特别是关于官职的考证,很细很扎实,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简单的堆书翁。这本算其系列之一,可一并购得。
  •   一次很有深度远游,文章很朴实,很感同身受,被作者的执着所感动!读完总有种想踏上旅途的冲动,带你换个角度去旅行。
  •   一口气看完,心绪随之游荡,有钱、有闲以及当时的旅行环境真是昔日不可能重来的呀!真叫人羡慕不已。
  •   很有趣的文学地理企划,身边有些画家朋友是会去某个古诗提到的地方旅游,这样实践型的去了解古人,让人佩服吖!
  •   很赞的一本书。



    现在,还有谁去回忆长安呢,对于唐朝,国外颇为推崇,现在国人居然要从日本的京都去寻一段乡愁旧梦,想起来都觉得颇为讽刺。
  •   一路江山远,巍巍盛唐风
  •   很值得一读、
  •   赖瑞和先生的《杜甫的五城》,其实是在10年前写成的。我当时是被他的书名所吸引,因为我自己对杜甫兴趣浓厚,拿到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副标题是《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杜甫的五城的探访,自然也谈不上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可是,我仍然被严重的吸引了。赖瑞和先生记录了他的从1989年到1993年在中国大陆行走的记录,他本身就是主攻唐史的,既然是“读万卷书”,所以更要“行万里路”,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在那个时代选择用火车旅行的方式去寻访曾经烜赫一时的唐代历史,拨开历史的迷雾去寻找那些足以印证自己知识的证据。在内容的编写上,也并非完全按照出行的时间顺序,而是也参考地域特征加以编排,并详细的交待了一些背景和一些印象深刻的琐事。此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宣扬了一种理念,以我观物,我见即我得,用私人写作的方式记录下那些掩埋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渐渐失去色彩和温度的文化遗迹。写作的手法完全是日记体,并不见学问的卖弄,写实的叙述风格,区别于我们目前所见的有些矫情的游记,动不动就沉浸在历史的感悟中不能动弹,恶心得紧,也没有搬出学者的身份来炫耀,动不动就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衡量它的价值和地位,比如《文化苦旅》一类的,也区别于我们看到了依附唐诗宋词的旅行书,比如《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缺乏足够深厚的学养积淀。尽管,不得不指出,《杜甫的五城》具有太多的时代烙印,很多作者描写的场面已经不可能复现了,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之所以特别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个跟我本身的专业有关,我主习唐代文学,尤重杜甫,自己也是一个喜欢游走的人,自己也在铁路边长大的,很多赖先生所描绘的场景都觉得历历在目,可是年轻的时候,在我还没有迈进古典文学的大殿之前,我没有刻意去联系文化遗迹的重访,不过近年来倒也密切重视这种实证式的学习和教育法,能够在行走的途中去沉淀一些哲思。像我自己开设的《唐诗专题》,就是通过六条旅行线路去重现唐诗的妙不可言,虽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前段时间,在申报《杜甫研究》的精品课程,有一块是设计出杜甫的行经路线,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从河南巩义出发,漫游吴越、齐赵、梁宋,困游长安,西走秦州同谷,经蜀道入成都,流寓三台、阆中,再顺江而下,到云阳奉节,出峡到江陵,最后在湖湘一带结束行程,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壮举!“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我也要这样~现在似乎用火车旅行,是budgettirp,选择飞机出行更多一些,不过那种属于火车的况味,大概需要一种心境。另外还有一本《坐火车游盛唐》,是赖瑞和先生的私人照相本子,很有意思。希望有机会,赖先生能够再次出游,以前到了格尔木就没法进藏了,现在坐着火车去拉萨,去感受一下文成公主当年的路线吧:)PS:附一张自己走过的铁路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1311491/
  •   书名虽然是《杜甫的五城》,但五城的游历只是其实很小的一部分,严格来讲,象是一个旅行者的游记,只不过作者是学唐史的,但书中唐史的部分并不深入展开。只要你喜欢历史,喜欢旅行,把旅行感受的点滴记录下来,也能写出你心目中“杜甫的五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和经历历史。
  •   本书虽然是游记,但在旅游景点方面着墨并不多。作为一个有心的观察家,作者记录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百态的种种片断,印证了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轨迹。作者是研习唐史的专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地考察、怀古结合起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没有花更多精力利用深厚的唐史功底对地理、人文作更有深度地诠释,让读者有更深层次的启发和教育。http://blog.sina.com.cn/norbertzhou
  •   看一个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写得很朴实,可以想见作者的九次大陆火车游每次都做了很详细的记录。值得一看。
  •   这本书确实好像是一杯清茶,淡淡地一路写来。历史不多,见闻多些。让我感动的是,作者的爱乡之情,他回祖籍地梅县一节,尤其生动,可亲。
  •   文字很安静,流水账式的平和,读起来有些亲切,不需要高深的思考,只需要会心的感觉。琐碎的事情写下来,历史、山水与人民,很实在。不像许多人的游记那样,时不时有许多感悟和见地,总之没有在文字中折腾深沉,这才像行走的本意。这是学者的文字。
  •   一本台湾同胞眼光的游记,虽然作者是学唐史的,但书里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就是从哪来到哪去的一本流水帐,亮点是那流的是八十年代的水,年轻人可以看到那时人的风貌.
  •   作者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游遍了中国的好山水,那时候人们认识不到旅游带来的GDP,现在反而没有那样的感觉了,幸福
  •   本来已经看过这本书,可是时隔很久还是一直想着,就买一本珍藏了。感觉像是作者的知音,很喜欢作者朴素不带修饰的文字。淡淡的,带着一点悲哀。
  •   挺不错的一本书,算是游记吧!
  •   这书是帮朋友买的,因为不是自己看,内容我就不方便评价了,但是送货真是神速,非常满意!
  •   书不错,只是女友比我还喜欢 就送给她了
  •   一般吧,没有特别的感觉。
  •   我还以为是本人文游记,作者最喜欢记录坐火车.喝酒.吃饭,流水帐一般,
    学者~~哎
  •   很明显,这是一本游记,但还真没看出来这本游记的作者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
    如果游记中能有更多的史料与现实的冲撞,个人认为将更有味道。
  •   学识渊博,记流水账的功底却未免一般
  •   一般, 没大意思,台湾人的大陆之旅,没讲多少唐史也没讲多少杜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