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与实务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黎小容 编  页数:1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物建筑保护是一项结合了文物学、建筑构造、力学分析、材料应用的综合技术,需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背景。我国一向重视传统工艺的继承,论著较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逐渐吸收国际上的新材料技术,同时将有关学科的新成果运用进来。所憾至今尚未出版关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合理使用现代材料技术的课本类读物。作者在总结个人实践和国际国内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台湾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方法与案例为基本参考,分木结构、砖材、石材三大部分整理介绍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理念、材料、使用方法和案例,融保护理论于丰富的资料介绍。    本书可以成为建筑专业文物保护方向研究生和文物专业建筑保护工作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黎小容,博士,教育背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土木工程博士(1973),美国密苏里大学,土木工程硕士(1967),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1966)。
  专业经历: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建筑与古迹维护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2000-2006),美国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Martin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古迹修护的目的  1.1.1 古迹的定义  1.1.2 古迹保育 1.2 古迹修护的目标  1.2.1 如何决定修护目标  1.2.2 古迹修护目标的类型 1.3 如何进行古迹修护  1.3.1 古迹修护应遵循的一般性通则  1.3.2 古迹修护损害调查的执行步骤  1.3.3 损害调查与评估报告书的制作 附录 结构预留强度的来源 参考文献第2章 木构造古迹修护 2.1 木材概说 2.2 腐蚀的种类及对木材强度的影响 2.3 中国台湾古迹木构架系统破坏初探  2.3.1 破坏原因  2.3.2 破坏状况  2.3.3 实际破坏状况统计分析 2.4 木构造古迹评估修护原则  2.4.1 美国木构造古迹评估原则  2.4.2 美国木构造古迹修护原则  2.4.3 中国内地木构造古迹维护与加固相关准则 2.5 木构造古迹损害调查项目 2.6 木构造古迹检测技术  2.6.1 腐蚀检测  2.6.2 特别侦测仪器  2.6.3 湿度检测  2.6.4 检测注意事项 2.7 木构架古迹损坏评估  2.7.1 木材材质评估  2.7.2 结构构件损坏评估  2.7.3 非结构构件损坏评估  2.7.4 结构构件的挠度及错位评估  2.7.5 木构架整体性评估  2.7.6 砖墙的损坏评估  2.7.7 土角墙的损坏评估  2.7.8 承重石柱及石梁缺陷评估  2.7.9 木构架结构评估  2.7.10 构材评估后的建议 2.8 木构造古迹修复措施  2.8.1 木构造古迹修复原则  2.8.2 选择正确修复方法的考虑因素  2.8.3 木构架修复方法  2.8.4 木构件的修复技术  2.8.5 屋面与基础的修复 2.9 古迹大木构件抗震加固措施  2.9.1 概述  2.9.2 古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原则  2.9.3 大木构架的加固补强方式  2.9.4 古迹建筑的防震措施以保存为前提 2.10 木构造古迹的维护  2.10.1 建筑的耐久性与维护计划  2.10.2 有效的维护计划体系  2.10.3 木结构的维护措施  2.10.4 减少建筑物的潮湿度  2.10.5 木材防腐剂  2.10.6 木材防腐处理方法  2.10.7 木构造古迹的防腐处理  2.10.8 木构造古迹白蚁危害的预防  2.10.9 木构造古迹白蚁危害的处置  2.10.10 案例研究: 硼酸盐防腐剂的处理  2.10.11 木材阻燃剂  2.10.12 相关维护措施  2.10.13 结论 参考文献第3章 砖构造古迹修护 3.1 砖材概述  3.1.1 概述  3.1.2 砖材  3.1.3 灰泥 3.2 砖面的劣化状况及原因  3.2.1 砖面的劣化状况  3.2.2 砖面劣化的原因  3.2.3 目前中国台湾地区砖面修复所产生的问题 3.3 古迹砖面修复准则 3.4 灰缝的修复  3.4.1 概述  3.4.2 施工前的策划及试验面操作  3.4.3 灰泥材料的选择  3.4.4 填缝施工的方法  3.4.5 小结 3.5 砖面的修复  3.5.1 评估修复的必要性  3.5.2 砖面的修复策划  3.5.3 裂缝的修复  3.5.4 破损的修补  3.5.5 抽换的修复 3.6 砖面及砖体的维护  3.6.1 砖面的整体维护原则  3.6.2 清洁维护原则  3.6.3 古迹砖面的维护措施  3.6.4 清洁的方法  3.6.5 清洁工程的策划  3.6.6 涂布保护层  3.6.7 涂鸦的清除  3.6.8 控制有机物的生长  3.6.9 植物侵入的处理 3.7 砖墙破坏的观察与检测仪器  3.7.1 概述  3.7.2 砖墙破坏调查的特别注意事项  3.7.3 检测仪器 3.8 砖墙的修复  3.8.1 墙垂直裂缝的修复  3.8.2 挡土墙及柱墩垂直裂缝的修复	  3.8.3 斜向及水平砖裂缝的修复  3.8.4 裂缝修复的必要性  3.8.5 修复损坏的砖块 3.9 砖墙的补强  3.9.1 砖结构体的补强  3.9.2 倾斜墙的加固  3.9.3 温度及结构移动应力的补强 3.10 有关潮湿问题的修复 参考文献第4章 石构造古迹修护 4.1 石材概述  4.1.1 概述  4.1.2 石材的组成与性质 4.2 石材的劣化状况及原因  4.2.1 石材的劣化状况  4.2.2 石材劣化原因  4.2.3 中国台湾地区石材修复后发现的问题 4.3 石构造古迹修护原则  4.3.1 中国台湾地区古迹修护原则  4.3.2 中国内地古迹修护规范  4.3.3 美国古迹建筑物修护准则 4.4 石材的修复及更换  4.4.1 概述  4.4.2 灰泥修复  4.4.3 墙面巩固  4.4.4 更换石材 4.5 石材的维护  4.5.1 概述  4.5.2 清洁试验  4.5.3 清洁系统  4.5.4 洗涤处理  4.5.5 机械清洁法  4.5.6 化学清洁法  4.5.7 特别清洁方法  4.5.8 不同石材的清洁方法  4.5.9 一般性清洁问题  4.5.10 从石面去除可溶性盐  4.5.11 泼水剂 4.6 案例分析  4.6.1 修复案例分析  4.6.2 修复及维护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专业术语词汇对照表

章节摘录

  第1章 导论  1.1 古迹修护的目的  本书重点讨论古迹修护技术,在讨论修护技术前,先定义和澄清一些与古迹相关的基本概念。这几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古迹?为什么要修护古迹?修护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进行修护?  1.1.1 古迹的定义  首先,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古迹?古迹属文化资产的一部分,但在汉语中,“古迹”二字是一个含混的名词,缺少明确的定义,同时也常与“历史建筑”一词混淆不清。根据中国台湾地区“文化资产保存法”的定义,古迹指依该法指定公告的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址,如字碑、古步道、水利工程遗址等。历史建筑指未经法定程序指定为古迹,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文化遗迹。比较上述两种定义,可知在台湾地区,古迹与历史建筑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是是否“依该法指定公告”。台湾地区“文化资产保存法”对古迹及历史建筑下定义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作为台湾地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的根据。然而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资产已普遍被视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文化资产的分类与定义。  在英文中,其实并不存在一个笼统如古迹的单词来涵盖所有“文化资产保存法”内的古迹所包含的对象。换句话说,英文中并无一个相对于汉语“古迹”的英文单词,而是使用数个单词来代替。以英美两国为例,过去曾经或现在仍然供人类居住、工作使用的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称为历史建筑(historic buildings);这些历史建筑物经政府法定指定或登录程序者,称为列管历史建筑(listed buildings)或已登录历史建筑(registered historic buildings)。那些年代久远的考古遗迹、历史场所,供人们作为纪念、凭吊使用,并已基本上排除提供当代使用功能者,称为远古文化纪念物(ancient monuments);这些远古文化纪念物如果经过法定指定程序则称为列管文化纪念物(scheduled monuments)。那些仍然供当代人类生活工作使用,而同时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传统聚落与古市街,在该国的环境规划系统(planning system)下,经政府指定并立法赋予该区某种程度的保护、限制与奖励的,在英国称为历史保育区(conservation areas),在美国则称为历史性地区(historic districts)。

编辑推荐

  《台湾地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与实务》除可作为研修古迹维护或历史环境保育相关领域学子之修护学基本教材外,亦可作为各级地方政府推行古迹保护政策之工作指引,还可作为古迹修护专业人员执行修护计划时之施工规范,同时也能作为广大关心文化资产保护、有意深一层了解古迹维护之社会大众的入门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地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适合作为初级入门版的历史保护教程
  •   适合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士
  •   从编著到出版再到递至我手中,都值得称道。好1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