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清华大学 作者:陈志华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论述部分共分十部分。一、二、介绍俞源的地理交通、山形水势、村落布局、山产、建筑类型,俞源是历史上富庶且内聚性很强的村落。三、“建村小史”,分析村落的家族姓氏构成,并阐述两大姓氏——俞氏和李氏先祖的始迁,发展,鼎盛、衰落、复兴历史。四、“弃儒从商”,分析俞、李二氏利用俞源自然条件迅速发展,发家致富,但在宗法社会下有所保守和局限。五,六,详细介绍宗族组织以及宗祠、香火堂等礼制建筑的建筑形制,论述宗教信仰生活在村落中的体现。七,“文教建筑”,体现出俞源早期的文化优势,以及商业成功后村人读书不乐仕进。八、“商店”,引申出当地商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九、“住宅”和十、“装饰与装修”,是压轴之章,以具体建筑为例介绍“大型住宅。”、“中型住宅”、“小型住宅”的建筑空间构成,以及大木、小木装修、装饰等。
作者简介
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专家,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
1989年起,在叶同宽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1990年至2005年,由台北汉声文化基金会支持,带领建筑系师生继续展开乡土建筑的调查,十余年来主持十多个古聚落的记录和测绘,并培育出热爱传统建筑的新生代。已出版的专书有《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合著)、《婺源乡土建筑》、《关麓村乡土建筑》(合著)等,发行海内外,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小引一 九龙山下人家二 如此村落三 建村小史四 弃儒从商五 宗祠六 寺庙 沉香劈山救母故事 七 文教建筑 八 商店 九 住宅 十 装饰与装修 图版篇总测绘图 居住 公共礼制庙宇文化商业其他拓片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 九龙山下人家俞源是古时婺州与处州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现属浙江省武义县。它南靠林草丰富的括苍山,山南便是处州。北临武川平原,原北便是婺州。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独特的人文历史,使它既有山产,又有贩运,村民生活富足舒适。俞源村现在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武义县。它原属宣平县,宣平在武义之南,但它在县境北缘,与武义县贴邻。1958年4月,宣平县并入武义县后,它就在武义县的中部了。宣平县是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平定了一次银矿工人暴动后,为了加强弹压,于次年从丽水县划出而设置的,俞源村却至迟在南宋末年已经有了居民,所以它最初属丽水县。直到1927年以前,武义属金华,是婺州地界,宣平属丽水,是处州地界。处州也叫括州,因为它在括苍山区。婺州属钱塘江水系,处州属瓯江水系,武义和宣平分属两个水系,以樊岭、清风岭、大黄岭、少妃岭、大殿岭一线为分水岭。但俞源却在清风岭、大黄岭的北麓,它的溪水经丽阳川(今名武义江)入婺江、兰江,经富春江而达钱塘江。俞源和武义县的联系因此早就很密切,风尚习俗也和武义相近。俞源过去是宣平县两个最大的村子之一,20世纪中叶已经有大约三百户人家,现在人口早过了两千。它能够发展成为一座人烟稠密而富庶的聚落,自有一些特殊的条件。俞源南靠宣平的大山区,它位于一个狭窄的山坳里,水田不多,但山区物产丰富,很利于多种经营。有一首山歌唱道:种田不如种山场,种起苞谷当口粮.种起番薯养猪娘,种起棉花做衣裳,种起靛青蓓富阳,种起杉树造屋做栋柴。住在高山上,风吹荫荫凉。多种经营萌生了以贩运为主的早期商业,这便是俞源潜在的优势之一。它在山脚之下,避免了山上的各种困难,向北出了它所在的山坳不远,便是广阔而富。
编辑推荐
《俞源村》将介绍:陈志华教授,十余年来,带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主持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激发了新生代对传统建筑的热忱。汉声民间守望数十年,抢救传统乡土建筑,支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汉声•中国乡土建筑研究所〕,进行田野调查,实地测绘并出版专书,完整保存文化资产。第一手调查,精美的制作依据文献、访谈撰述文学,大量实地摄照片,结合丰富、严谨的绘图,加以一流的装帧设计,艺术化的独特制作,完美呈现古老遗产人文历史与建筑风采。建制完备发展成熟的文化村落。俞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山形水势形成绝佳风采,因古时有交通之便和文化优势,居民富庶,村落建设完整。村中住宅分大、中、小三类,装饰上木雕最具特色,另有各类配套建筑,二00三年俞源村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村》领你步入俞源村,钩沉史志家谱,展现村落的布局、历史文化脉络及各类建筑的精彩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