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

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毛新军  页数:446  字数:61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人工智能和分布式人工智能、分布计算、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等领域,有关主体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不少进展。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将主体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引入到软件工程领域,并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原理和原则相结合,从而为多主体系统的开发提供工程化的技术手段,包括系统建模、开发方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重用等,并产生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这一新颖的研究方向。本书以主体理论和技术的具体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软件工程化开发的角度,系统介绍了面向主体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内容包括面向主体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思想、多主体系统的底层实现技术、分析和设计方法、程序设计及其语言、CASE工具和环境以及基础理论等。它不仅介绍了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的最新进展,而且还分析了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对从事主体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人员,尤其是从事面向主体软件工程研究的人员,以及基于主体技术的工程实践人员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毛新军,男,1970年生,1992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访问,现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602教研室任教,副教授。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产生背景 1.2 对软件工程化开发提出的要求 1.3 面向主体的软件工程 1.4 小结第2章 基本概念和思想 2.1 什么是主体 2.2 什么是多主体系统 2.3 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 2.4 应用 2.5 进一步阅读 2.6 小结第3章 主体的体系结构 3.1 主体的设计和实现问题 3.2 主体的抽象体系结构 3.3 主体的实现体系结构 3.4 知识型体系结构 3.5 反应式体系结构 3.6 认知型体系结构 3.7 混合型体系结构 3.8 进一步阅读 3.9 小结第4章 主体间的交互和协作 4.1 主体间的相关性 4.2 主体间的协作 4.3 主体通信语言 4.4 KQML 4.5 FIPA的ACL 4.6 KIF和本体论 4.7 主体间的通信方式 4.8 多主体系统的协作模型 4.9 进一步阅读 4.10 小结第5章 面向主体的分析和设计 5.1 分析.设计和建模 5.2 面向主体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3 MaSE方法 5.4 Gaia方法 5.5 Tropos方法 5.6 进一步阅读 5.7 小结第6章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 6.1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思想 6.2 面向主体的程序设计语言 6.3 并发METATEM 6.4 AGENT-0 6.5 JAL 6.6 进一步阅读 6.7 小结第7章 面向主体的CASE工具和环境 7.1 面向主体的CASE工具和环境 7.2 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的分类 7.3 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的评价 7.4 典型的面向主体CASE工具和环境 7.5 进一步阅读 7.6 小结第8章 主体逻辑 8.1 意向观点作为抽象工具 8.2 逻辑作为数学工具 8.3 主体逻辑 8.4 进一步阅读 8.5 小结第9章 多主体系统计算的理论框架 9.1 多主体系统逻辑 9.2 主体的自主计算理论 9.3 联合意图理论 9.4 通信行为的形式化语义 9.5 进一步阅读 9.6 小结附录 研究资源信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面向主体的软件开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