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谈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惠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作者简介

作者:(韩国)金惠媛  金惠媛,出生于韩国首尔。诗人,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专家。1997年到香港,担任最早的韩国学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开设韩语学课程(2001),建立香港最初的韩语学专业(2005);在香港大学开设韩国学课程(2007)。现为香港东亚细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教授,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韩国台湾香港海外华人文化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著有《意中人》(韩文,诗集)、《韩语教育在亚洲》(英文,主编),以及关于中韩文化比较、语言、文学、电影的论文、随笔等多篇,引起中韩人文学者广泛关注。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生活方式、仪式 月饼和松片 为江陵端午祭辩解 炒糕研究所与炸酱面博物馆 四合院与韩屋 酒 第二部分语言 汉语和韩语 外来语和固有语 话与文 第三部分思考方式 个人意识与团体意识 第1号孔子学院 教会十字架与招财猫 骑马民族 纪行文 第四部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学阀和外貌 钱 地方色彩 第五部分多变的文化属性 文化的权力结构 文化与经济发展 大众文化 文化与文学 赛马和高尔夫 韩国和韩国人 结语  附录解读中国电影 西游记 香港式爱情故事 香港警察故事 成都与诗人 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一生 与外界沟通 日常与空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韩语有比汉语更多的发音,却没有汉语离不开的声调(四声调)。正因为如此,在韩语中,有许多汉语那样的同音异义语。例如,在中国,汉语中的一个“汉”字,只读出一个字音时,很难分辨出其是指“汉”,还是同音异义的“汗”、“憾”等。韩语也同样如此。但是,如果不是一个字,而是由多字组成的单词或词汇时,这种同音异义语的数量会显著减少,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书面或口头交流的不便或混乱。因此,当韩国报纸里出现单字词语时,为避免同音异义语带来的混乱,大多直接用汉字代替韩文,或与汉字并用。可是,两个字以上的单词不太会出现同音异义语的混乱,所以便没有必要非得并用汉字。所以,包括报纸在内的普通印刷品或电子邮件等,很少使用汉字。 另一方面,日语的情况稍有不同。日语的表音体系平假名,只能标出数量很有限的发音,也没有汉语那样的声调。即使由多字组成的单词,同音异义词也很多。例如,“光州”、“杭州”、“口臭”、“公众”、“甲州”、“讲习”这六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单词,在汉语和韩语中都呈现不同的发音,但在日语却属于同音异义词。正因为如此,包括报纸在内,日本的印刷媒体比韩国更积极地使用汉字。 韩国的汉字教育热潮 虽然不及日本,但韩国也对青少年实行汉字教育。可是,由于汉字教育政策不断更改,在不同的年代,有的人学到许多汉字,有的人几乎一个字也没学。这就像以前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侨,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有时没有学习汉字的优惠待遇。我属于接受过汉字教育的一代。虽然我的汉字水平不足以应对在香港生活的要求,但我与那些熟悉粤语却几乎不认识汉字的马来西亚华侨朋友相比,认识的汉字更多。而且,我掌握的这些汉字,对理解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正在世界舞台上崛起,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存程度也持续增大,因而韩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强汉字教育。而且,由于企业也在侧重招聘懂汉字的人才,在韩国举行的汉字水平考试日益受欢迎。 有些学者说,表音文字以逻辑传达意思,要求逻辑的简洁性和正确性,依赖于听觉;而表意文字复杂多义,重视文句解释,依赖于视觉。韩语和日语基本上属于表音文字体系,但又同时使用大量的表意词汇,也就是说,一种语言同时具备两种特性。据说,这比单一体系语言更有助于训练(开发)人的大脑复合感觉。①学界的这种主张,将会在韩国进一步推动和强化汉字教育政策。

编辑推荐

《中韩文化谈》由金惠媛著。我在最为国际化的城市香港生活后,感到国际化就应该是对别国的文化更为开放。这种开放、接受及包容的能力,最终会成为使自身的文化更为丰富的力量。

名人推荐

韩国学者金惠媛本来是一位诗人, 但在文化研究方面也绝对是一个高手。 她在韩国与中国民问文化及传统文化的比较中, 分析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 得出了许多极有见地的结论。 有些文化现象如月饼与松片的文化蕴意, 我们常常熟视无睹, 但她却能以女性的敏感和诗人的才情发现之并进行深入的文化论证。 她立足于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汇之所, 观察中韩文化之问的联系与差异, 这就取得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视角。 此外, 此书涉及的文化现象包括电影艺术等当代新媒体文化的内容, 具有无穷的趣味和鲜活的学术生命力。 ——朱寿桐(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韩文化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作者写的内容不怎么有根据,很有偏见。
  •   韩国的文化里有中国的影子,节庆,饮食,很大部分和中国的都有相似之处,但又衍生出自己的特点,令我想起了KFC,麦当劳现在也有米饭快餐供应
  •   了解韩国社会现况,文化常识,同时比较两国文化不同之处。看看一个久居中国的韩国学者眼中的中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