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2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博物新知丛书•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配合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展”,介绍元代青花瓷器、蒙元的历史与考古、近年来重要的蒙元艺术展览等,邀请博物馆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撰写文章,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元青花的艺术成 就及蒙元的历史风貌、社会生活,增进其对元青花的历史背景及蒙元时期文化的深入理解。
本书特点:
1. 全方位介绍元青花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
2. 邀请个领域专家介绍了元代的历史、文化风尚和对外贸易,将元青花置于广阔的时代空间;
3. 配有大量插图,每一件展出的著名元青花藏品都有清晰彩图;
书籍目录
乾元精粹 幽蓝神采——走近元青花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元青花与伊斯兰文化 元代青花瓷器与元代戏曲 最后的辉煌——落马桥型元青花 元青花研究综述 重铸河山一统的洪业——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元代的海外贸易 元代的考古与艺术 大汗时代——元朝工艺美术的特质与风貌 2001年台北『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特展回顾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下面,我们就选取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和特殊的元青花器型做一仔细观察。 梅瓶:元青花梅瓶存世数量较多,有圆形和八棱形两种形式,以圆为主,高度多在30至50厘米之间,其造型特点是小口折沿、短颈、丰肩、修腹、瘦胫、圈足微外撇。部分梅瓶还保留有器盖,外观呈覆杯形,配宝珠形纽,盖内设有管状榫,用来插入梅瓶口内,防止滑落,如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六件梅瓶。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八棱青花海水龙纹梅瓶,器盖亦为八棱形,十分稀少。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藏有一件凤首梅瓶,但不知其凤首形盖是否原配。元青花中还见有一种带座梅瓶,出土于江西波阳县。该瓶形制较小,不到20厘米,制作比较粗朴,口部省略折沿,类似的器物还有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松竹梅纹小梅瓶。 对应上述器型的『梅瓶』之名,目前比较确认的是至少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经见于文献记载。所谓『梅瓶』,一说因该瓶为插梅而得名,一说因其口径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而得名。这一器型创烧于唐代,宋代极为流行,主要用作酒瓶,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宋代磁州窑白地黑彩梅瓶,瓶身墨书『醉乡酒海』四个草书大字。不过也见有美国费城美术馆的一件宋磁州窑白地黑彩刻划花梅瓶,腹部环器一周双勾刻划『满院花红』四字,说明当时梅瓶也曾作为陈设插花用器。元青花梅瓶的用途应是继承传统,但在明初也有不少被用作王公贵族的隨葬明器。 需要在此说明的是,传世还有一种『春寿』敖云龙纹梅瓶,有盖或无盖,唇口非折沿,短颈是上大下小的梯形,不同于其他元青花梅瓶,更大的差别是在其外撇的胫部。学界对其断代存有争议,有学者根据该瓶上的纹饰特征认为它属元代的御用器,『春寿』指元代的一种御酒,更多人则把这种梅瓶定为明代洪武时期。 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创烧于宋,是元青花最常见的器型之一,有圆形和八棱形两种,高度一般在20至30厘米之间,喇叭口,细长颈,椭圆腹,外撇圈足,造型修长挺拔。传世元青花玉壶春瓶未见有盖,但原本应该有盖,这可以从考古出土的元代银制玉壶春瓶得到印证,如1985年江西德兴窖藏出土的『鎏金狮纽刻花银瓶』。关于玉壶春瓶的用途,1998年陕西蒲城洞耳村前至元六年(1269)元墓中发现的壁画上描绘有玉壶春瓶和、酒盏等配套使用的三个场景。从画中可以看到,当为斟酒器,盏为饮酒器,玉壶春瓶则既可以作为盛酒器,也可以直接斟酒,与今天的酒瓶并无二致。 元青花玉壶春瓶的制作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胎薄体轻,器物重心上下均匀。这是印坯成型的结果;二是与其他元代器型底部不施釉的情况不同,玉壶春瓶的底部均满釉,这是上下两次蘸釉的结果。
编辑推荐
跟随青花的脚步,让你凝神品味元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艺术出发,带你领略元代历史的韵味精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