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与会通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柯平  页数:274  字数:30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探寻中西诗乐与美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同时表明其运思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会通特征。内容包括孔子与柏拉图论乐,墨子与荀子论的乐辩,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明诗》篇三议题,禅悟与空灵之境,创造性转化与生生之德,模仿论与模写说辨析,境界"为探其本"的深层意味,《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方东美的文化理想观与跨文化探索,挪用与创构中的文化诗学等。

作者简介

  王柯平,西安人,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西美学与古代哲学。曾任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副会长,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悉尼大学哲学与历史学院访问教授。现为希腊奥林匹亚哲学与文化中心荣誉研究员。其主要中英文著作包括《理想国的诗学研究》、《走向跨文化美学》、Ethos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精神》)、Spirit ofChinese Poetics(《中国诗学精神》)与Reading theDao:A Thematic Inquiry(《老子道论解读》)等。

书籍目录

"诗学与美学研究丛书"序
前言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1.独特的社交话语
2多重性的审美话语
3双向式的伦理话语
二孔子与柏拉图论乐
1.心理效应
2.审美价值
3道德功能
4政治期待
5教育作用
6同异比较
三墨子与荀子辩乐
1墨子的消极功利主义
2荀子的积极功利主义
3对两种对立观点的反思
……

章节摘录

  这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如何靠快乐、魅力与和谐等特质打动并影响听众的问题。孔子已然认识到音乐艺术的这些特质,历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也沿袭他的观点。例如,荀子就一再重申:“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同样,《乐记》也强调指出:“欣喜欢爱,乐之官也”,“故曰,乐者乐也”。不过,从道德意义上讲,音乐产生的快乐务必符合正道,免于惑乱,契合君子品性,谐调善的意志与好的情感。  其次,对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区分也至关重要。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对美的形式与善的内容的看法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但我认为孔子式的区分仍有助于肯定形式的必要性和凸显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一般说来,孔子的音乐“美学”,很大程度上是以其“仁”学为基础的。所谓美的形式,除了歌者悦耳的嗓音与舞者优雅的舞姿之外,还要求其始终与和谐的韵律密切配合,要求其具备“声之饰”的“文采节奏”。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音乐的欣赏与价值,这样的人生境界,如同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都是孔子所倡导与追求的目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变与会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