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变革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论丛:当代中国学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分别从文化、文学、宗教哲学等领域出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当代中国的译介、传播情况,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当代中国作家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哲学思想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历史时代的关系等研究情况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解读,是迄今为止较全面的一部研究著作集,代表了我国当代学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本研究状况与主要成绩。
书籍目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艺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幻想性与现实性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少年》幻想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幻想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异化”的个性与意识的“共生”——略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性格形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当代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向世界的艰难——来自欧洲思想家和作家的诠释陀思妥耶夫斯基根基主义思想的研究状况及其原因——以俄英汉语学界为例长篇结构模式的突破——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的“对位”、“对映”结构与戏剧处理“复调”的“聚合性”结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城市形而上的“善”与“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民族意识之源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之比较——从哲学的角度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尔·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的激进生涯与政治苦斗艺术家——心理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个性的形成文化选择的民族寓言——《罪与罚》的一种解读独具特色的成长小说——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作家日记》vs博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事策略与话语建构言之不尽的《宗教大法官》——论巴赫金的诗学问题幻想的爱与实践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创作问题
章节摘录
这便是典型的彼得堡城市景观:灰色的大街、楼房、尘灰、臭味、潮雪、风雨、迷雾……灰暗构成了彼得堡的基本色调。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在这样一幅背景上,展开了城市中各类小官吏、小职员、失业者、大学生、妓女、高利贷者、无家可归者的悲剧故事。 美国社会学家帕克(Park,Robert Ezra)在其《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认为:“城市,从本文的观点来看,绝不仅仅是许多单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社会的设施——诸如街道、建筑物、电灯、电车、电话等——的聚合体;城市也不只是各种服务部门和管理机构,如法庭、医院、学校、警察和各种民政机构人员等的简单聚集。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风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风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已同其居民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类属性的产物。”这也就是说,城市的文化意义不只体现为外在的建筑设施,而作为“人类属性”的产物,反映着城市居民的道德、心态、价值观念、文化规范,从而构成其内在的城市精神。城市,作为一种保护性的城廊,它首先为城中之人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而“市”,作为一种商品交换场所和工业聚集地,为人们的生活需要提供便利的条件。城市,在作为文明人类的基本生活空间、精神皈依发挥它的作用的同时,人类也就把自己的属性糅进了城市冰冷的石头之中,使城市成为人类欲望、文化的物质符号。城市与人,构成了相辅相依的紧密联系。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城市与人却常常处于相离相违的状态。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处在社会的底层,处在风雨飘摇、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时刻被侮辱、被欺凌的痛苦现实,使他们常常陷入某种疾病状态或精神焦虑之中。 ……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学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者张变革)是迄今为止较全面的一部研究著作集,代表了我国当代学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本研究状况与主要成绩,书中收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雨果》等文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