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1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燮君 主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文化,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
本书内容配合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展览,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邀请插画师绘制大量插图,从不同的视角展现纸文化的丰富多彩。全书分为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部分,分别展示了历史上各类手工造纸法,各个时代的印刷、书籍装帧工具,各种纸制物、工艺品,以及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书籍目录
引言 纸源 天工 造纸笔记 材料、工具、技术——造纸的智慧 更白、更滑、更美——纸的加工 字纸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纸前时代 中国古代“最美的书”20种 纸上记忆——古籍版本 中国古代印刷术 古籍的样貌 从手工到机器 纸工 刻痕剪影——民间纸工 纸扎的世界 纸韵 器·道 未曾忘怀的历史 纸屏的蝶变 纸短情长 纸韵何处 “桃花扇”的故事 尾声 纸面人生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古文字与“书写” 所谓古文字的书写,是产生文字之后,尤其是系统文字成熟以后,每个民族所面临的问题——怎么书写?用什么工具书写?我们所知的文字有古埃及的文字。古埃及文字之象形文字为人所知,事实上,不仅仅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最有名的,后来,还有所谓“僧侣体”、“世俗体”,实际上是我们称作“书写体”的文字,它也有草化的过程。西方的拉丁语系统也是受了埃及文字的影响。埃及文字最早从象形文字而来,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就是前文所讲的那个道理,同样一个象形字,后来逐漸变成一个音。变成音之后,就仅仅作为一个符号使用,不再是原来的象形字代表的那一样器物或者事件,逐漸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草化”,逐漸地符号化。逐渐地“草化”,“草化”到最后就是这种形状。这是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渐演变过来。今天认读的时候,是跳跃式地进展的,当然一下子认不得。当然,无论如何逐漸演变。都是知识阶层的事情[在古代,知识阶层也就是统治阶层,我们古代也是这样,我们下面讲甲骨文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认字的]。 埃及人怎么解决书写的问题?就写在所谓的纸草上。纸草不是纸,是一种草,这种草可以做成纸。做成的纸,也不像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打成纸浆做成的纸,是用一棵草,将它劈开,用其茎通过压碾连接成片。现在如果到埃及去旅游,他们也会做很多旅游纪念品,其中就有这种纸草做的东西。大概二十几年前有人去过,就曾经给我寄来他们的贺卡明信片,当中就是有纸草做的。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也是一种世界闻名的古文字,也是成系统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经考古破译以后世人才知道的。那时候,法典已经条文严密,可以看出后来的法律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那么它的载体主要是通过在泥板上进行楔刻。泥板有个好处,只要烧一烧,略微风干一下,就有点像陶了,所以比较容易留存下来。在伊拉克某处曾经发掘出一座学校的遗址,之所以知道是学校,因为建筑虽留不下来,但发现了很多泥块,这泥块上的文字是相同的。通过识读,发觉它应该是教材,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相同而且比较浅显的文字内容,而且又集中在一个地方出土,那就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是学校,那些都是学生的课本。有一幅图片,比较有意思,是一个出生不太久的婴儿脚印。上面有楔形文字,大致上意思是说,这个小孩属于某某人,他已经被这个人买去了,买卖之后留下这样一个凭证。契约、卖身契,当然也算是一种文书,还不能说是书籍。但是可以看出他们那个时候是怎么做书的。
编辑推荐
纸文化精细解读,一张纸能承载多少文化,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