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平愚 页数:478 字数:53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呈序 全世界早已公认《易经》是一部破译宇宙大自然奥秘的“天书”;是人类科学智慧的起源;是训迪如何做人、成事的决策指南。然而,直至目前能够读懂这“天书”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在未曾与徐平愚先生相识之前,我和我周围的许多朋友几乎只能面对这易学天际而望洋兴叹。从1985年我所主持的中国医报社惊喜地接收到先生第一篇中医学论文日文稿件时起,为日中友好共同奋斗的决心便将我们的志念连在了一起,渐次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至今已达二十多年。1996年至2007年期间,先生来日本做过多次动人的“医易一理”、“中医学与数学”讲演,众皆赞叹不已!1987年,中国的《人民日报》对第四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进行过报道——强调易理与象数兼顾,正向多学科,通过多渠道,从多角度开展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徐平愚先生结合中国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关于“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的论述,不是只限于理论上,而是落实于实践,扼要又具体地分析了不明《易》不足以为医家;只有知易理,才能知晓人同宇宙天地之间密吻合拍的韵律关系,才能把握人体“健”与“病”二者对立、统一的互化过程以及内控、外抑的规律;才能据以把握人气之升沉、用药之顺逆,调整阴阳的法则,强化人身的抗病体,杀灭促病体,截断载病体的通路,使人体气血得以保全,寿命的根基得以坚固;才能明白中医学就是数学(内中含有博大精深的数学道理)。可谓从根基上揭露出中医理法方药的奥秘全在依易道为准则。听讲者,当时无不表现出感动之情。我及另外几位学人共同建议先生写一册《易经的决策智慧》的书献给社会。今日终于见到先生接受我们的建议和请求,撰写出的著作,但愿能早日见到日文版本出现。有关《易经》的义理精华,细读徐先生的大作即可明了,我就不加赘述了。日本•中国温灸疗法普及会会长日本•中国医报社社长日本•日中友好大学校长奉序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是一本占卜预测之书,是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定国安邦的必修之术。现代越来越多人已认准《易经》为优化事业、品鉴人生的智慧宝库与决策指南。然而,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部“天书”。本书堪为有心习易者的上佳入门书。作者结合一生的研究心得与丰富的授课经验,从深入解读《易经》的64卦原文入手,阐发《易经》的丰富义理与智慧,揭示出:易理易懂,人生易乐!全书引导解读卦爻深入浅出,论析《易经》精湛入微,从整体上阐述《易经》的博大精深,进而从国家、事业、个人角度揭示《易经》的深层内涵,透视时机、危机与转机,启发做人成事,有助于领导干部或企业管理者体察事业兴衰,洞见情爱生灭,领悟强者与弱者的进退之道。本人在三尺讲台度过了45个春秋,经常习读《易经》,本着易理提示的“多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充实自我再以营养反哺学生;把新的学术理论奉献于社会”的心态从事经济科学研究,并将总结的心得编写出版了21本有关经济方面的专著。其中《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学》、《商业经济学概论》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现代商业企业理论与应用》获全国企协科学基金会科学研究二等奖。另有其他五篇省级优秀论文,不一一赘述。此外,我又是第一部《中国市场经济大辞典》的编撰顾问以及《商业百科全书》的编著顾问。1993年,我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以上简述,并非炫耀个人,而是要说不久前偶然间在同事民革成员梁敏的府上,见到已打印成册、预计出版的徐平愚先生的新著《易经的决策智慧》;细读之余,讶然兴叹!书中释义源引广博、论理精湛,阅之清通明晰、轻快了然,令人一向困塞于脑际的深奥的易辞哲理难解之谜,立时得解!我确乎深感钦佩。有鉴于此,自认甚有必要向对《易经》感兴趣的广大同好朋友们推荐此书,使之能够集思易理古训,明晰把握做人、成事之道,以行及决策人生的目的。故奉呈此序以飨读者。谨此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八届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九届常务委员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自序 《易经》是古代中国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被社会贤达誉称为“群经之首”的哲学典籍,也是留存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包罗宇宙以及大千世界万般事物、万象交变动态二分法义理规范精论的“天书”。书中以八卦理念为主导,由其精湛的义理内涵启迪人类在生活海洋的航途中,该如何瞅准前行的风向标,以把握正确动向抵顶滚滚海浪颠簸,求得顺利奔向成功希望的彼岸。若能将《易经》读懂,便可知道该如何回顾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犹同怀揣成事之路的指南针,沿循成功之道,实现理想。它因此已被世界易学者们一致认定是各领域内行为学的宝典,无论是政治学、军事学、天文学、气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医学、教育、文艺、体育领域,还是各类科学研究,均可由易理启发构成对所事行为过程的预知、判断、顿悟,以把握准确动向获得成功。总之,易理的巨大作用自古即渗透于各领域,浸润着智者的脑田。中国古代受人尊敬的儒学家孔子、道学家老子、兵法家孙武、天文学家张衡、中医学家扁鹊、养生学家魏伯阳,以及明代的政治军事家刘伯温;又包括各代各界的超凡人物,无一不是易理智慧的实践者。现今,无论国内、国外,从业于各种领域的奋勉者乃至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已认准《易经》可为优化人生提供智慧式的决策指南。我想特别提出的是:在意外地喜获经济学家边长泰先生为拙著赐序之后,则特造府奉竭以行回敬之礼;又顺便经其允可,拜阅过其曾获国家级奖励的经济学专著中的若干论文,深感其字里行间处处独到地蕴涵着从这跨越时空历史久远的首经易理中集思辨悟出的现代经济管理学真义的精华。可以这样说:古今所有称道于世界各地各行的超能豪杰人士,其出奇制胜的有成之道,或自觉地、或巧合地均与易义哲理的深度影响有关。说明易理智慧实在能启迪智慧、指导决策,引领投身于任何事业领域的追求者取得成功。我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人人都该捧读《易经》不撒手;顺从易道求功成。但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易经》呀,真是太难、太难学了!”甚至有人说:“我花费了不少工夫,怎样读也读不明白!”其实,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水平,把握住几项思悟方法,决心坚持读下去,读懂《易经》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写此书,就是试图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些参考,若能被大家认可,则心愿足矣!具体内容,转入以下正题陈述,恭请细读。谨此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旨在脱下《易经》深奥晦涩的“古装”,启迪做人成事、决策人生的智慧之书。
本书中,作者结合一生的研究心得与丰富的授课经验,从解读《易经》的64卦原文入手,深入浅出讲述解卦的基本方法,阐发《易经》的丰富义理与智慧,揭示国家、事业、个人顺道行事的基本奥秘。
全书释义源引广博,案例鲜活生动,论理精湛入微,使读者在尽享《易经》的博大精深之余,更有茅塞顿开、轻快了然之感,有助于您领略《易经》的深层要义,体察事业兴衰、人生进退之道,在发展事业、做人行事方面及早谋划最佳策略。
作者简介
徐平愚
1932年生,祖籍山东省文登县。九世祖徐士林,曾任清代第六位皇帝乾隆之师长,精通《易》、儒、医学;理智高尚,流芳于世。徐老幼习蒙学,并承家风研学《易经》,深谙易理。现任中华易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易学研究会辽宁省分会会长。徐老在中医治疗、教学、研究、写作、演讲各方面亦有卓越成就,曾受聘为中医学教授、中华针灸推拿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大连中华医院副院长、山东烟台西苑医药研究所所长等职。
1998年,创办“徐平愚中医诊所”,并从事写作及出国讲学;2004年,受聘于日本日中友好大学,担任该校的中医学特别顾问。主张“医易一理”,实践中强调“不明《易》不足为医家”,
注重《易经》与中华传统医术的结合,是当代中医学界著名的专家。
自1992年始,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日本讲学,其“医易一理”、“中医学与数学”的观念引起巨大反响,授课源引广博,论理精湛,使人轻快了然、茅塞顿开。日本《中国医报》(1998年)曾汇总听众之感想,更以专页形式报道,以“中国汉方医术第一人”表达赞誉之意。
主要著作成书有《女科发凡》《脑能功?易理气功》《伤寒三字解》《易经导引》《易经风水学专谈》等多部,《医易一理说》已在整理当中。
书籍目录
呈序 Ⅴ
奉序 Ⅶ
自序 Ⅸ
上篇 导论(上)
第1章 《易经》是一部什么书
01 《易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02 “易”是什么意思,研习《易经》有何意义
03 “易”的概念范围、限度有多大
04 孔子在解说《易经》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2章 八卦是什么
01 有关八卦的传说
02 说说八卦的内涵
03 八卦的外延
04 《易经》卦辞义理涉及的范围及价值
05 《易经》的经文为什么那样难懂
第3章 《易经》能读懂吗
01 读懂《易经》的关键在“模”象
02 把握象、兆关系是重要环节
03 读《易经》莫忘“变”
中篇 导论(下)
第4章 六十四卦的符号模式
01 六十四卦象口诀
02 卦数无极限也有极限
第5章 有关解卦的基础知识
01 爻题
02 爻的当位与不当位
03 关于“中正”与“当位”的关系说
04 爻位的乘、承、比、应关系说
05 “时”、“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06 关于位、时、中、道之我见
07 “趋时说”及“往来说”
08 变卦——两卦之间的错、综、交互关系
09 关于卦位的“三才”说
第6章 河图、洛书
01 河图、洛书名称的由来
02 河图的奥义
03 洛书的奥义
下篇 本论(六十四卦)
第7章 上经:30卦
01 乾卦——乾为天:刚健挺进,奋强不息
02 坤卦——坤为地:宽宏雅量,有容乃大
03 屯卦——水雷屯:艰困不屈,大业必成
04 蒙卦——山水蒙:随机训教,启蒙求成
05 需卦——水天需:待时而行,把握机遇
06 讼卦——天水讼:避讼谋和,化解怨仇
07 师卦——地水师:依智理业,无事不成
08 比卦——水地比:择善相依,互辅益成
09 小畜卦——风天小畜:积蓄能力,摆脱困顿
10 履卦——天泽履:谨慎思策,履行正道
11 泰卦——地天泰:以柔合刚,万事有成
12 否卦——天地否:刚过制柔,物极必反
13 同人卦——天火同人:同心同德,精诚共进
14 大有卦——火天大有:刚健文明,行途元亨
15 谦卦——地山谦:谦逊持德,必成大器
16 豫卦——雷地豫:防微杜渐,顺势利行
17 随卦——泽雷随:随机应变,驾驭时势
18 蛊卦——山风蛊:惩恶扬善,振兴正德
19 临卦——地泽临:处安思危,律己宽人
20 观卦——风地观:谨言慎行,立德壮志
21 噬嗑卦——火雷噬嗑:尊重他人,海阔天空
22 贲卦——山火贲:礼行天下,咸之道宽
23 剥卦——山地剥:审时度势,驱邪扶正
24 复卦——地雷复: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25 无妄卦——天雷无妄:至诚无虚,稳妥求成
26 大畜卦——山天大畜:蓄积实力,必有所为
27 颐卦——山雷颐:养贤蓄能,功成在握
28 大过卦——泽风大过:刚柔相济,团结成功
29 坎卦——坎为水:临危不乱,处世冷静
30 离卦——离为火:中正依附,必有善果
第8章 下经:34卦
31 咸卦——泽山咸:无心发端,有心成获
32 恒卦——雷风恒:坚守信念,刻苦必成
33 遁卦——天山遁:隐忍待时,良机可寻
34 大壮卦——雷天大壮:壮勿自负,心宁防衰
35 晋卦——火地晋:践行正道,放眼未来
36 明夷卦——地火明夷:勇对磨难,奋志前行
37 家人卦——风火家人:修身齐家,严宽相济
38 睽卦——火泽睽:离合、异同,权变顺应
39 蹇卦——火山蹇:柔以迎困,智以突围
40 解卦——雷水解:解放思想,化险脱困
41 损卦——山泽损:损益有道,君子本色
42 益卦——风雷益:益人自益,损人自损
43 夬卦——泽天夬:守德除恶,人之本也
44 姤卦——天风姤:近善远恶,持正做人
45 萃卦——泽地萃:光明正大,团结有力
46 升卦——地风升:求成大事,由小入手
47 困卦——泽水困:突破困境,理智最要
48 井卦——水风井:修身自省,正心自律
49 革卦——泽火革:遥应时势,成功在握
50 鼎卦——火风鼎:招贤纳士,知人善用
51 震卦——震为雷:处变勿惊,不乱有成
52 艮卦——艮为山:动极必反,行止自量
53 渐卦——风山渐: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54 归妹卦——雷泽归妹:以诚为先,守德为重
55 丰卦——雷火丰:盛极必衰,处安思危
56 旅卦——火山旅:旅而不妄,明智求成
57 巽卦——巽为风:刚正不阿,利国利民
58 兑卦——兑为泽:和悦待人,扶正驱邪
59 涣卦——风水涣:聚则势强,散则有失
60 节卦——水泽节:节制有度,诸事顺遂
61 中孚卦——风泽中孚:诚信可贵,优化人生
62 小过卦——雷山小过:刚柔适度,进退自如
63 既济卦——水火既济:物极必反,防患未然
64 未济卦——火水未济:希望在前,留神风险
跋
章节摘录
上篇导论(上)在中国,南宋时代官任礼部尚书的王应麟(1223年—1296年)撰写了一册被历代百家推崇并誉称为“千古奇书”的《三字经》,它成为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第一教材,并流传至今。我从五岁读私塾时开始,就能将其中词诀全部朗朗背熟,并可在人前讲明白里面的“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说的是什么意思:“三易”指的是有三种《易经》问世过,一种《连山易》,传说由夏代连山氏(即神农氏)所著;《归藏易》是商代的轩辕氏(即黄帝)以归藏为代号所撰写;《周易》是周代的文王姬昌写成的。众人在对我赞许鼓励之后,问:“《易经》是什么书?里面讲了些什么?”那时的我,除了回答“是讲八卦的书”之外,别的就再也回答不出什么了。今天,我向广大读者来做详细的补充说明。第1章 《易经》是一部什么书《易经》是一部专论“八卦”的书。已如上述,古有三《易》:一是《连山易》,由炎帝神农氏所著,相传内容为三万言;二是《归藏易》,为轩辕黄帝执笔,内文四千三百言。遗憾的是,据史料载,这两部书从晋朝永嘉时期便失传了,其具体内容已不得详知。直至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01 《易经》的作者与成书时间关于《周易》的作者、成书时间以及其著书的来由等问题,若严格追究起来,至今也无定论。这的确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一个难解的谜。神农著《易》以“连山”为代号;黄帝撰《易》以“归藏”为代号;《周易》之“周”有人认为是以“周匝”(周转变化)字略为代号,有人则以为“周”是指周朝,说明其成书于周朝时期,所以便取名《周易》。尽管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近百年来由易学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带头提出一种说法,也就只好照着传说下去了——在中国的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时期,文王姬昌遭纣王迫害被囚禁于牢中,他则借此机会专心习研连、藏二《易》及先人留下的“八卦”图象,遂而深集其个人所思,将原八卦图式改绘成自创的新图式(后人称之谓由先天图式改为后天图式),并将原来只有八种卦的符号分别两两相重而演绎成六十四卦,又加写了相关辞文对卦义作出分析;《周易》就这样问世了。但经历史延伸,易学习研者发现,其中有些与时相关的辞语似乎与文王时期的征象不符,于是又猜测其中辞文可能是文王的儿子周公所写。不过,这对我们由研习易理收益的大小并无影响,就不必动此脑筋了。02 “易”是什么意思,研习《易经》有何意义“易”的意思指的是“变化”。“经”指的是“经典”,即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通览《易经》全书,其中无处不在讲变化和应对事物变化的策略。所以从17世纪20年代在西方已形成研习《易经》热潮起,那里的翻译家们便将书名译之为The book of changes(变化的书)。《易经》其实从15世纪即已进入了西方世界。最初被译成法文、拉丁文,接着又译成英文、德文,相继又出现了俄文、荷兰文、丹麦文、南斯拉夫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出版过多类语种的译文版本。这证明从五六百年前,《易经》即已在欧洲广为传播。据相关史料记载,“易”的取名来由说法有三:(1)受爬行动物蜥蜴形象的启发而会意于“变化”。蜥蜴身体表面的细小鳞片随一日十二时辰的变化,肤色不断改变。于是则假借去掉“蜴”字的“虫”旁,而单以“易”代表寓意本经典专论变化的内涵。(2)“易”由“日”、“月”(勿)合成,会意日升月降,月落日升。象征一明一暗、一阳一阴总在循环不息,是为万般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象征。(3)“日”象征白天;“勿”象征古代为传递某一地区的治安秩序、军情变化,以及预告天气,而于白天挂在空中的一种特定的旗。民众借此把握各类相关信息,为日常生活做好安排。03 “易”的概念范围、限度有多大无限度。孔子是这样说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宇宙天地间的万般事物的基本运动方式,无不以“变化”为准则。可以说,“变”的概念包罗万象,统括涵盖了天地间一切事物现象运动发展的规律。无论是上观天文,还是下观地理,只要守持“易”的观点及思维方式予以探讨,对于“幽”(隐蔽在暗处无形可见)的事物,或是“明”(显露于明处可见可察)的物质及事物现象,包括其生成的始因和终结的根源,均可探求得清清楚楚;以及无论是有形的物体(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有形物质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或是无形不可见的事物现象(古时以游魂作形容)的变化,乃至“鬼”(形容十分隐秘不可捉摸)、“神”(形容事理玄妙,神奇莫测)现象的生存出现和灭绝消失的道理(即所谓“死生之说”),均可察知得明明白白(这是对前面所论观点的一一重复)。总而言之,天地间的一切均与之相似,离不开一阴一阳相互变化的道理。所以若能以“易”的思维智慧通理天下的一切事物与事理,即不会出现差错。也就是说,凡通晓“易”(变化)之理的人,处事即可做到随机应变,通行灵活、准确而不发生任何流弊。因为智者总会顺从天道(按照自然逻辑规律)办事,和求成于应顺自然(天命)的规律逻辑思维方式;为人处事也应安于所处的环境,随遇而安,宽厚待人(敦乎仁),多付出一点爱心,人生之路即可畅通无阻。一句话,包括天、地、人事在内的一切事理没有能超出易理范围之外的,万般物、象的顺利产生,均是毫无遗漏的由或直接或间接的奇妙变化而得成。如同昼明夜暗一样,神奇微妙的变化方式各有不同,不像有形的物体一般容易把握,但只要能领悟一阴一阳互依互存、生化结合的道理,处事即顺利,成功即为必然。简言之,孔子所作的以上表述,十分透彻地归纳得出宇宙万物万象一理的“一分为二”的伟大命题。这对后世的思维科学和认识论有着客观的价值,并对近代开创广泛领域的科学之路,以及开启其相关哲理殿堂的门户,制造和提供了一把万能的钥匙。事实证明,孔子总结的一分为二(即阴阳变动)的思维模式不仅在古代,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有着广泛的启迪和影响,同时它已成为人类生活的指南针,并已起到促进灵性的强心剂作用,这已被全世界的学者们肯定。1988年在法国巴黎,由75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共同发表的一项《联合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过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当然,所谓“孔子的智慧”,并非单指他总结提出的事物万象“一分为二”这一伟大的命题;同时,还因为是他最先对义理深奥、辞义费思、文语难明难解,就连古时,敢于问津者也颇为稀少的《易经》说卦经文,作出了透辟的解说,为《易经》的流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04 孔子在解说《易经》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孔子在年过50时开始捧得《易经》在手,通过虔诚细心的研读,结合文王撰写的卦、爻辞文,以其超高的才智对《易经》的核心内容六十四卦内藏的哲理精义加以深悟领会和深入发掘,又借助于其时已形成的朴素辩证法、思维理念撰写出了赞《易经》又解《易经》的“十翼”之著。所谓“十翼”,是后人对其十部大作的称颂之谓。《易经》如同腾飞在高空彩云里的大鹏,虽同云光灿灿,却耀眼而难睹其姿。孔子的十部大作,即《系辞传》上下两卷、《彖(tuán)传》上下两卷、《象传》上下两卷、《说卦传》一篇、《文言传》一篇、《杂卦传》一篇、《序卦传》一篇,好比为《易经》增添了十只健壮的翅翼,使大鹏雄威展翅,拨云高飞,晴空翱翔,令美姿展现于世人之目,清楚可见。《系辞传》从“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等主旨出发,从事相关认识论以及理性思维方法与易义联系的论述,对六十四卦的产生、原理、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评说。尤为可贵的是,其从《易经》的原有辞文中所阐发的许多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理念,极具哲理,发人深思,显示了世间事物的真实性,是一般人难以看出和想到的。它们构成了代表《易经》哲理最重要的纲领,从思维和存在、主观与客观联系的角度,给当时人以及后来人以全方位的启迪,为世人代代连续攀登认识论的高峰提供了坚实的阶梯。《彖传》——彖,这只是用在《易经》中论述卦义的文字。在宋代欧阳修的《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中也用过,说:“周公彖凶吉。”可知“彖”指的是判断。孔子写《彖传》,以卦德、卦象、卦位为依据,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作出了具有高透度的诠释与发挥;对全部的卦辞、卦义,爻辞、爻义作出了诠释说明。《象传》分大象和小象两类,大象是对全卦的解说,其中对卦象、爻位的象征意义内涵作出了专项注释,集思广益地落实于人事上,告诫人们如何把握做人之本,成事之道。《文言传》专对乾、坤两卦作了高深层意义的解释,以天有生生不息的功能与易变的法则,成为统率万物生象的根本和生命起源的哲理,告诫人们应如何遵循天人合一的大自然规律,创和谐,求美顺,获兴旺。《说卦传》具体说明八卦内涵的玄机,成为象数占筮的理论基础。其价值在于通过采取天数三、地数二,以奇、偶数象征阴阳的方式,建立起了古代以观察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为基础、以“蓍占”为配合的预测学原理及模式,启示居统治地位者应如何承顺优良的道德、运用合宜的法规治理天下,同时告诫普通人应如何思考万物生、成、失、灭的自然规律,以喻自身循守优良的心性及行为道德,以优化人生。《序卦传》用简洁的语言,集中介绍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从头至尾串联一起,由首卦“乾”为万物之始说起,一直解说到末卦“未济”,阐述天地间万物不可穷尽的运动现象。《杂卦传》主要是对“综卦”及“错卦”(将在后面说明)的大意及其内在联系作出简略的说明。总之“十翼”这十卷珍贵的《易传》问世,堪称孔子一生所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贡献。单凭《系辞》一传即可展示出其绝伦无比的灵性,出人意料地为《易经》总结出流传千古,独树一帜,极为了不起的哲学思维模式;不仅教会人类对人伦、人事以及处世策略和各种成功行为的理解与把握,而且精辟、透彻地归纳总结出宇宙万物万象一理——阴阳“一分为二”的伟大命题。自从有了“十翼”之《传》,首先使古代学者们把《周易》看懂了。这不仅使《周易》没像《连山易》、《归藏易》那样不翼而飞,并且数千年来一直被学界誉称为“群经之首”,视若珍宝。第2章 八卦是什么八卦是创生于中国古代的一套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代表阴。用这样的符号上下排列,便可组成八种形式,即:就将其称之为八卦。每一种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两两重叠互相搭配又形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或人事现象。古时用做占卜,成一门派。特别是到了汉代,以孟喜和京房两位学者为首,以“卦气”立论,对八卦符号的象数概念作出进一步复杂性的分析,从而对汉代占卜术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传承至今,世界各地仍有为此所用者。这属易理的象数派。自古更为主要的是依据八卦的符号象征意义,思悟、分析和把握自然及人生行事之规律,支配理性思维,智慧决策,以实现优化人生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及追求事业成功之目的。这属研习八卦的义理派别,更具实际意义。早在魏晋时代,研究《周易》的学人即以王弼为代表提出重“义”轻“象”的观点,主张研究“卦”不要单把注意力盯在卦形的符号上,应注意卦辞,特别是辞文的思想内容。可以说这对《周易》研究进一步深化,起到了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唐朝时,学人孔颖达编写出《周易正义》,李鼎祚编撰《周易集解》,均一直对后世易学义理学术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再后来,特别是明清时代,重义理、轻象数的易学体系得以稳固,对世界精神与物质易理科学性的研究带来极大的影响。义理,是本书重点要讲的。但占筮文化的历史意义不可否定,由其延伸至今所成的新科学内涵依然存在,这留待后叙。01 有关八卦的传说宋太宗命以李昉为首的文史学者们,综合编纂一部集古来文化、历史、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太平御览》。该书第九卷《王子年拾遗记》中用神话式的笔调记载:“伏羲氏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是什么人?何时人?据历代传说,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姓华,原义为花)所生的唯一的儿子。在《太平御览》(卷七八)中这样写道:“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宓羲,即伏羲)而华胥氏又究竟在何处呢?古籍《列子•黄帝》中说:“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显然,这只是一神话传说。而在《云笈七虃》中又说:“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如此说,其国是在天上?实属难言!神游而已(只是一种想象罢了)。二十年前,我曾细心拜读过在广州独自创办了“大自然奥秘研究所”的林清泉先生写下的由多卷组成的《宇宙沉思录》大作,在其卷一中,有“一个有价值的传说”提道:早在两千年前,雅典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提雅尤斯》一文中描述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区,约在一万一千多年前,曾是一片广阔的陆地;那里的一个超高文化科学、文明发达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凭其强大的智灵统治着全球……我记得书中有过类似这样的陈述——该帝国为了促成居住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人群的智能得以普遍发展提高,也能靠科学技术开拓生活幸福之路,于是派伏羲氏等超级能人来治理开发这片大地。遗憾的是,当地土居民众因智商的差距无法接受。伏羲氏决定返归大西洋彼处,于是将宇宙模式的太极八卦图以及河图洛书留了下来,确信当地土民随着智力的渐次提高,总有一天会在这无字“天书”的启导下,迈入创新世界进入高层宇宙的历程。未料,伏羲氏正欲返归大西洋国土时,高维宇宙的太勒星下落与地球相撞,使“亚特兰蒂斯帝国”沉入海底。他,从此也就留在了华夏大地上。这传说到底是真是假?传说中的帝国是有是无?当今人类的考古活动,已为之提供了一些证据。如:在该处海底考察发现有离我们400光年远的七颗星的昂星团石块,以及在死亡三角区地带的海底有个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的金字塔。林清泉先生认为,这可引发我们联想:《易经》的真正原作者以“神人”相称是极为恰当的,非具超级智慧生命者无能为其成。又一说法——据史学考究,在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最早的一个时代,从有人类起到青铜器的出现,共二三百万年。这期间人类主要用石头制造劳动工具,还不知道利用金属)的晚期,人类已经能磨制石器,制造陶器而跨入新石器时代,并渐次有了陶器、网罟(捕渔的网),以及开始有农业、畜牧业;结绳记事等文明也在初萌之中。从那时起的一段神话般的传说,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下来——在新石器时代的最后期,伏羲发明出一种可以代替结绳记事的更为简单的八卦符号,便构成了最早的华夏文字起源。这对后来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堪称有着无可形容的伟大贡献。所以华夏历史上伏羲一直被尊誉为“上古之圣”。的确,华夏的“上古之圣”诞生过,这谁都否定不了。但其真实名字不是伏羲,究竟叫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自从有文字史料以来,伏羲一直以神话形象出现。唐•司马贞在其著作《史记•三皇本纪》中称:伏羲是“蛇身人首有圣德”。另在《山海经•海内东经》里对伏羲形象的描述是:“雷泽有雷神,龙身而人首,鼓其腹。”古文献《太平寰宇记》卷四三引《帝王世纪》记述:“伏羲风姓,蛇身人首……”《淮南子》又说:“伏羲在五帝中为东方天帝,此乃其神职。”可见此类相关的诸多记述,只不过是你说我云,凭借传说式的想象继承下来的。若说他是生活在公元前约五千年甚至更远的时期,那时尚无文字,又无具体史料记载,八卦若真的出自其手,后人又怎能对其所行的经过知详呢?臆度,纯属臆度。我判断,伏羲这名字可能是出自夏代人们的想象,但八卦符号产生于上古无疑。02 说说八卦的内涵其实,八卦的创绘在初始时只有图式符号而并无文字说明。因为时处原始公社年代,在尚无文字的环境里,能够出现智灵人士采用“观物取象”的方法,思悟得出表达构成宇宙万象一分为二的阴阳规律,并绘制出相关标记符号,对可触可见的事物形象作出抽象性的变化分析,这已是非常令人叹服。在八卦符号诞生之初尚无文字产生,究竟其代表何义?直到三《易》问世,才有了卦象各自的定义。也就是说,卦的八种符号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作出的命名,以及其象征意义的归属,乃是在文字出现之后,经神农氏、轩辕氏、周文王等文化圣人仔细分析,深刻思悟而认定,并俗称之谓“八卦”。“卦”在古文里是由会意字“圭”和象形字“卜”组合而成的。“圭”中的两个“土”,代表两块挨近的土地,其田界相邻并接在一起;既对立,又互依。“卜”象征在龟甲上烧烤出的裂缝,通常可据以推测龟的年龄。二者结合成“卦”,则寓意为推测判断事物间的界限区别及相互联系与影响。于是乎古人便最先以八卦符号作为推断吉、凶的标志。又渐次随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再与宇宙大自然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属性及物象变化相联系,借以推演万般事物现象更高一层的动、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模拟八卦形象以预见未来。八卦中的每一卦的符号(俗称卦象)是由三个“爻”的符号组成。即“”为阳爻;“”为阴爻。“爻”是什么意思?爻是一个象形文字,表示其形如织网一般的层层交叉,象征事物性质、现象错综复杂。即如孔子所说:“爻者,言乎变者也。”提示人们在观察与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变化的双向性,一定要双向思考,即如网线交织互缠,A中有B,B中有A,错综复杂,变化无穷。观察处理任何问题,均不可被单一现象迷惑。这是古圣人通过八卦的形象及其内涵哲理对各类人士指出的重要告诫。伏羲氏绘制的八卦图,其原本式样如下:其中央的由黑白两个类鱼形组成的一个“太极圆”(宇宙的缩影)是后人加上的。统称先天八卦图。孔子根据八卦的含义对宇宙太极形成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子的这一论断,是对宇宙万般物、象的生成过程及易变原理的明示。中国的大众可能都听说过“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的说法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中更为形象的说法是:“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如此之类颇多相关盘古开天的神话传说是大有哲理化意味的。神话本来就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可反映出中华先祖的超高智慧和超强思维能力。不仅在中国,就连全世界的后来人也都借助神话般易理的启迪,对大自然认知的思路日渐开阔,理性思维能力也日渐精进。孔子是我们伟大的祖先,最早代表人类把探索的目光投向太空,着眼于揭开浩瀚宇宙之谜,并以超绝出奇的灵感领悟出“天地开辟”的始因是源于“盘古氏”这宇宙能量的大爆炸,和由此引起的宇宙物质的生成及不断扩张,以此思路为前提,才作出了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的上述论断。若用半个多世纪以前近代天文物理学家几乎倾向一致的“宇宙大爆炸”观点来解释,即他们推测,在200亿年前,宇宙间构成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物之“母”全部聚集在一起,以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熔融成一个形体未分、密度极高的原始“大火球”。那时,太空中充满辐射,并无恒星和星系。可是,后来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一种巨大能量(说明其思维深度远不如中国古代先人;他们不知暗物质能量体“盘古氏”蕴居在原始宇宙里)引起原始宇宙大爆炸,从而使原来组成大火球的物质散至四面八方,直到高温物质渐渐地冷却,密度随之降低,原先100亿摄氏度高温下产生的质子和中子衰变很快形成重元素的原子核;又经一万年,产生出氢原子和氦原子。在这一万年时间里,散落在太空四处的物质开始局部联合,凝聚成星云、星系的恒星。继而在星云不断地运动与发展中,大部分物质又在星体引力的作用下,变成各种各样的星际介质(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的内部,后者即是前者的介质)。天地就这样形成了。天阳、地阴就这样出现了。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生两仪”。这太极圆的象征性内涵同时又反映出,我们华夏祖先超前于现代广义相对论物理学研究数千年,即已清楚认识到,太极宇宙时空不是平面的,而是弯曲的,循环的,是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有终,无始无终地循环往复,无止无息。如同引力场与弯曲的空间结构无法分离一般,物质与空间是一个相依互动而脱离不开的和谐统一体。这整体性的统一与和谐,依仗的是天地间万象万物阴阳对立的属性互依互存,彼此消长,互为交变保证的结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唐代宰相 虞世南 全世界早已公认《易经》是一部破译宇宙大自然奥秘的“天书”;是人类科学智慧的起源;是训迪如何做人、成事的决策指南。 ――日本·日中友好大学校长 坂本敬四郎 书中释义源引广博、论理精湛,阅之清通明晰、轻快了然,令人一向困塞于脑际的易辞哲理深奥难解之谜,立时得解!我确乎深感钦佩。 ――中国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边长泰
名人推荐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代宰相 虞世南 全世界早已公认《易经》是一部破译宇宙大自然奥秘的“天书”;是人类科学智慧的起源;是训迪如何做人、成事的决策指南。――日本•日中友好大学校长 坂本敬四郎书中释义源引广博、论理精湛,阅之清通明晰、轻快了然,令人一向困塞于脑际的易辞哲理深奥难解之谜,立时得解!我确乎深感钦佩。――中国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边长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