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辉群 编 页数:278 字数:444000
内容概要
《21世纪经济与管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国际经济学》特色: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21世纪经济与管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国际经济学》体系简明扼要,分别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三个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突出基本理论与政策。
反映了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与政策的最新变化。《21世纪经济与管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国际经济学》在保留本学科知识全面性的基础上,对同类教材中普遍缺乏的内容作了大量补充,如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新理论、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最新理论等。
全书框架的编排突出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阐述、分析力求简明扼要,各章都配有“本章提要”、“本章结构图”、“学习目标”、“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以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本章的核心知识点,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在本学科中的应用相互衔接。
作者简介
刘辉群,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天津商业大学中国融资租赁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跨国公司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5项。主编《服务外包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企业全球化经营与管理》等著作和教材8部;在Journal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Studies、Journal of Chinese
Marketing、Advancesin Global Business
Research、《国际贸易问题》、《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9篇被ISTP检索。
刘小军,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参编《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战略选择》等专著和教材2部,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信息技术的“生产率之谜”与新技术》、《国际贸易研究综述》、《此“资金”非彼“资金”》等多篇。
王炳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制度演化视角的世贸组织及中国外贸体制分析》、《消费技术——消费理论的新发展》、《中国九十年代外贸优势及战略和政策选择》等40余篇论文,其中《中国新世纪初对外贸易优势及战略和政策选择》于2000年11月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九十年代外贸优势及战略和政策选择》于2002年获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制作的《国际贸易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天津市优秀课件三等奖;《天津经济竞争力的变动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于2004年获天津市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5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体系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特质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贸易利益与国际分工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贸易利益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两要素经济模型——基本假设和说明
第二节 H-O定理
第三节 H-O定理的另一种推论
第四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五节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斯导坡—萨缪尔森效应
第六节 罗伯津斯基定理
第七节 验证和评价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多样化需求与产业内贸易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动态化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
第一节 关税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第三节 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四节 关税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
第一节 配额
第二节 出口补贴
第三节 倾销与反倾销
第四节 其他非关税壁垒
第七章 贸易保护理论
第一节 最优关税论
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第三节 贸易乘数保护理论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五节 次优理论与贸易保护
第六节 其他的贸易保护理论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二篇 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第九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念与统计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
第三节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第十章 外汇市场
第一节 外汇、外汇市场和汇率
第二节 外汇市场交易
第三节 汇率制度
第十一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
第三篇 国际投资理论与政策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贸易利益 当两国商品存在相对价格差别时,通过分工和贸易会产生额外的利益。但两国商品为什么会存在价格的相对差异呢?李嘉图作出了详尽的阐述。即使就今天的情况来看,基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基础。 一、基本假设和说明 (一)假设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有许多的假设前提,在此前提之下得出了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的决定性结论。 假设一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劳动是无差异的,即不管在一国国内还是在两国之间,劳动是同质的、均匀的,譬如不存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分。这一假设前提与现实不符,但该理论的目的是要考察劳动成本或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别对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影响,所以作出了如上假设。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李嘉图是主张劳动价值论的。在此假设前提下,单要素经济的技术就仅仅归结为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用单位产品劳动需要量表示,单位商品劳动需要量是指生产l单位汽车或衣服所必须花费的劳动时间数量。 假设世界由甲乙两国组成,每国有汽车和衣服两个经济部门。这个假设的用意是简化问题,更直接地推出有关贸易的基本结论。汽车和衣服的单位产品劳动需要量分别用aLV和aLC表示。 假设一国社会总资源表现为劳动总供给,我们用L表示。这是第一个假设的必然延续。 假设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这个假设的用意是突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差别因素对贸易的实际作用,如无此假设,则即使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也未必导致贸易的发生和贸易利益的产生。 假设商品运输成本为零,或者更一般地说,交易成本为零。这个假设显然与事实不符,但大有必要。忽略运输成本的用意是简化问题,使所考察的目标更容易凸显出来。 假设经济中不发生要素的国际移动。这个假设的目的是突出地考察商品贸易问题。如无此假设,那么劳动成本相对低于乙国的甲国衣服未必会出口到乙国,也有可能导致甲国的裁缝移民乙国从事衣服生产。 假设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差别。这个假设可能反映了李嘉图时代的特点,其目的是把焦点集中于所要考察的对象。如无此假设,那么很可能会把贸易的发生归结为需求方面的原因。 假设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本不发生变化,即边际成本不变,亦即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反映了人们的经济选择问题,机会成本低的选择是好的选择。这个假设也许说明李嘉图时代的人们并不了解成本的习性,但无论如何,这个假设是方便推论的。作出这个假设后,绝对的纯粹的国际分工就能够实现,贸易利益便被夸大了。当然,假设成本可变也可以推出比较优势与贸易利益方面的结论,资源禀赋理论就是这样。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与管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国际经济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