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温儒敏 页数:277 字数:34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收文61篇,包括六部分。其一是有关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高考作文、课改,以及课程标准的思考研究等,有24篇,是本书的主干;其二是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及教材编写的讨论,有3篇;其三是谈教师的读书与修养,有5篇;四是讨论大学教育,包括通识教育,以及对目前大学普遍存在的弊病的反思,等等,有12篇;五是有关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短论,有11篇;六是随笔与访谈,多和作者的学术生活有关,有6篇。作者近年来用较多精力关注和参与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改革,主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担任北大“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的首席专家,本书结集的文章是作者经验之谈和深思之论,某种程度上记录了课改的艰难行进,对课改与语文教学、大学教育、现代文学研究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可供教育部门干部与广大一线教师、学生家长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及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受聘教育部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参与主编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书籍目录
前记
再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
谈谈阅读兴趣的养成
儿童阅读是为一生打底子
自由阅读,需要毅力
"恶搞"文字败坏阅读品味
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只是半截子的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谈谈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现状及其改进意见
"投入""产出"难成正比 作文怎是配角? --《光明日报》专访
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南方周末》专访
高考作文命题不妨往理性思维靠一靠--《人民日报》专访
能不能别那么关心语文?--答《南方周末》记者
能否用好高考"指挥棒"?
教材 怎样改才让人满意?--答《人民日报》记者
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编写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定位不能过高--新浪网访谈实录
关于选修课开设的调查与思考
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中国教育报》专访
课改和高考应相生相克--答《中国青年报》记者
《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序
语文教学为何会被"边缘化"?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集)观点摘录
走出语文,又回到语文--《人民日报》专访
"大学语文"到底能做些什么?
《雷雨》的主人公是谁?
语文教师要做"文化人"
关于"普遍的焦虑"与"职业性倦怠"
多读书,方能气质博雅
在教师的"志业"中享受成就感
乡村教师质朴感人的诗篇
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
就大学"五病"问题答网友问
北大应坦然宣布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为校训
大学不能当"职业培训所"来办
不摆脱工具性思维,一流大学无从谈起
"教育大跃进"的一种后遗症
和台湾的大学管理做些比较
中文系的困境与前瞻
通识教育建议基本书目
当下通识教育的某些偏误
本科教育应是大学立校之本
找到"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了吗?
体验前辈先贤的精神气度
从一般读者的问题入手编写文学概论
古今诗文中的"客家味"
从一个人看一个时代
在浮躁的世界, 鲁迅仍是精神灯塔
--纪念鲁迅130周年诞辰接受山东大学学生采访
第二代学者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再谈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新的文学传统如何进入普通生活?
协调西方与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关系
重视对当代"文学生活"的研究
分析一下孔庆东和"孔庆东现象"
难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
书香五院
北大"蜗居史"
北大中文系建立100年
说说北大中文系的"系格"
别忘了教学是老师的主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