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平 页数:291 字数:387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互联网法律通讯》2008-2010年特刊。书中汇集网络法领域诸多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及时了解我国网络法的发展现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2004年序
序言节录
主题研讨
个人信息权的性质和建构
网络用户个人数据权利的性质探析 蓝蓝
欧盟《指令》的缺陷与我国个人信息立法 刘德良
个人资料财产化理论述评 孔令杰
竞价排名
竞价广告中搜索引擎的商标侵权问题 李洁
竞价排名的商标侵权分析 ——以初始利益混淆理论为视角 胡洪
由关键设施原则观竞价排名中的恶意屏蔽行为 ——以百度“搜索门”事件为切入点 朱晔
3G知识产权迷雾
知识产权荆棘中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吴成剑
3G究竟为哪端? ——从3G技术大规模商用谈起 张小林
网络游戏与虚拟财产
虚拟货币的法律监管 朱晓阳
“第二人生”林登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李洁
用户创造虚拟物权属及交易行为的法律 ——以网络游戏“第二人生”为例 刘思俣
互联网时代的著作权集体管理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变革 ——从机械到代码 崔丹妮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研究 左玉茹
3Q大战
信息时代的新权力形式 ——软件服务、更新与网络效应 胡凌
互联网市场的新自然垄断与反垄断规制 ——3Q之战折射出的反垄断法实施 问题 张江莉
学术BBS
当权利成为“权力” ——评微软“黑屏”事件 周辉
评人肉搜索“第一案”的三个初审判决 胡凌
穿越网络中立的迷雾 张霁爽
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责任之认定 ——兼议《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之 适用 程艳
Google图书搜索服务的版权侵权分析 李洁
即时通讯软件法律问题研究 ——论QQ号码的法律属性和权属 沈冲
论信息存储空间的物权保护 王耀民
网络木马犯罪及其法律规制 胡博
书评
技术专制与自由社会 ——《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 道德与法律》简评 刘晗
公有领域保卫战的号角 蔡克蒙
知识产权与数字野蛮主义 刘晗
互联网内容监管的多角色观察 ——读《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 表达与监管》 张霁爽
《访问控制》 ——全球网络内容控制最新报告 张霁爽
记住忘记 ——评《删除:数字时代遗忘的好处》 刘晗
编者手记
一路前行 编委会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按照欧盟《指令》,无论是进入权、知情权,还是反对权等,都是消极性的人格权,即个人对其信息只享有人格权而不享有积极性的财产权。在此立法下,个人如果要行使自己的这些权利,在逻辑上必须以其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何时、何地被何人搜集、存储、加工和使用为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立法所规定的个人权利就会流于形式而根本无法实现。显然,面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秘密信息搜集、加工、传播和使用行为,《指令》给予个人的这些权利基本上无法实现。实际上,《指令》所规定的这些权利只能适用于20世纪70年代极少数公共机构和大型企业收集、加工和使用个人信息的非网络时代,而根本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尽管欧盟各国在自己的立法中广泛对非法搜集、加工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实施行政和刑事制裁,但是,如果由信息所有人举报才能将这些措施辅助实施的话,那么,由于个人很难发现这些非法搜集、加工和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而落空;如果是由执法机关主动执法查处的话,那么,其执法成本将是巨大的,其效果也将非常不理想。由此,《指令》所赋予信息所有人的权利仅仅具有形式意义。 同时,由于个人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商品,而在此立法模式下,法律拒绝承认个人对其信息商业价值的支配权,因此,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在事实上几乎完全被商家独占。这样,对于那些未经许可擅自收集、加工、使用或买卖个人隐私而牟利的商家而言,就不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成本;即使被发现和提起诉讼,按照《指令》的规定,一般只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比较轻微的非财产责任形式;即使是抚慰精神损害,通常需要由受害人承担具体的证明责任,而且,这种损害赔偿的数额相对于商家所获得的利润往往是很小的,由此,这种立法在客观上就会纵容隐私侵权行为,从而不利于其保护隐私权之立法宗旨。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法学是人类古老的学问,网络是当代新奇的发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学问:网络法学,网络技术给法学及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提出了此起彼伏的难题。法律人在新空间里解决新问题,将使老学问焕发新青春,仿佛老树由于嫁接而获得新生机,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网络法律评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贺卫方
编辑推荐
《网络法律评论(第14卷)》中各期栏目的主题是通讯编辑部根据当时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而设定的,在主题基础上编辑部通过组织一组内容相近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深入探讨,达到既回应互联网时事之效,又可收学术深入研讨之功。
名人推荐
法学是人类古老的学问,网络是当代新奇的发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学问:网络法学,网络技术给法学及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提出了此起彼伏的难题。法律人在新空间里解决新问题,将使老学问焕发新青春,仿佛老树由于嫁接而获得新生机,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网络法律评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贺卫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