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孩子上北大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秦春华 编  页数:252  字数:220000  

前言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与“大”两个特点。之所以说“老”,那是因为在中国,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大学并不多,因此,人们常用“古老”来形容北京大学的历史;之所以说“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学术气度广大,所谓“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历史悠久的“老”让我们足以心生骄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让我们引以为荣。就是这样一所“老”学府,每年吸引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奋身投入燕园,求学于“一塔湖图”;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府,将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维系在了一起;就是这样一所“老”、“大”学府,将这些胸怀大志、肩负大任、孜孜求学、不倦探索的年轻学子,培育锻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体魄健全、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个多世纪以来,北大历经风雨,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从未因时光的磨砺而褪色。今日的北大,迎来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迎来了自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发展期,“北大人”将满怀豪情,团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发努力。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金秋九月,一段精彩的大学时光在等待着你。在这里,美丽的燕园将带给你广阔的人生舞台,光荣与梦想将力促你奋发前行,理想与责任将激励你勇于担当。在即将踏入燕园之际,希望你们能够刻苦学习,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敢于担当的、光荣的“北大人”!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内容概要

成功不是偶然,有心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本书是33位北大新生家长的亲笔家教手记,每一篇文章都由有心的家长娓娓道来,从教育理念到操作方法,从学习成绩到生活习惯,直面最受关注的孩子成长十大难题。孩子从牙牙学语到名校录取,没有人比父母更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聆听他们的心声,阅读他们的手记,无论对于家有学子正愁肠百结的父母,还是为学生伤透脑筋的教师,都简单易行却可能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秦春华,博士,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书籍目录

我家有儿初长成
和儿子一起选择
要培养孩子,必须先培养自己
过程?体会?希望
好习惯成就孩子好未来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用心对待孩子——做一个有准备的父母
梅花香自苦寒来 展翅飞翔击长空
追逐心中的梦想
当女儿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
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梦想成真
见证成长
雏凤清于老凤声
爱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以平常心,圆北大梦
全力让一朵花绽放美丽
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坚持绽放并保持眺望的姿态
家庭教育心得
让孩子自立自主的尝试
回望孩子的追梦之路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的人生我做主
我家的“有”与“没有”,让儿子走进燕园
一个北大新生家长的“心声”
从“生命历程”角度谈家庭教育
成长源自快乐
浅谈家庭教育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培养与教育心得
重视情商培养,塑造完美性格
做人、做事、做学问
南北总关心(后记)

章节摘录

要培养孩子,必须先培养自己    如果说钱盛能跨入北大算是一种初步的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并非偶然,因为我们已用多年的时光一点一滴地积攒下努力,用它们垒砌起向上的基石。这里面有几十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有钱盛自己勤奋好学和刻苦努力,也有家长的耐心、坚持和不断的反省。    对钱盛的教育的思考和反省源于一次偶然的事件。记得还是她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举办每周一次的数学学习班。那天,我把钱盛送到学校,因为时间还早,便和她一起进入教室,不少同学已经在教室等候上课,这时发生在教室里的一幕让我感触颇深:一位同学的家长已经在教室,正在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突然间这位家长将作业本劈头盖脸地扔向自己的孩子,生气地说:“在搞什么,竟然不合格都出来了?!”当时这位同学就哇地哭了起来。作为旁人看来,孩子作业出现不合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事情轮到自己,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下心态竟会变得如此急躁,真是值得深思。想想自己有时也有如此情绪,虽然不会如此夸张,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作。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开始反省自己,这样的教育方法只能助长孩子报喜不报忧。我也曾听同事说过,自己孩子常将考得不理想的卷子揉成一团扔到垃圾堆里。我想,自己在工作中每天要做多次试验,失败的次数总是大于成功的次数,能容忍自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到了孩子这里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我开始意识到,要使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家长首先要放正心态。从那以后,我开始培养钱盛认真对待错题的习惯,引导她分析错误的原因,认真订正。渐渐地钱盛也会主动将错题找出来,及时去向老师请教或者和我讨论。到了初中,她已经能够找到自己的短板,高中时更是将错题当做宝贝,在错题上画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写上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她已经形成这样的理念,做题的过程就是发现错误的过程,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我相信,这种正视错误的方法,是一辈子都会受用的,因为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都是不断地从成败得失中获得经验的。    有时,家长耐心的顺势引导远远比单是说教更有效果。在钱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杭州市采荷二小的常识课的何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部分课,让同学自己当小老师,有一次轮到钱盛,她要尝试讲解的这一课是“天气”,我就顺势引导她:上好这一课要怎样准备材料,要查有关“天气”资料,要准备教案,这内容还要尽可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学得有兴趣,还要怎样对同学提问,要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还要准确控制上课时间最后还要反复练习,等等。这些内容全部搞定整整花了她两天时间,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当然这课也上得很成功,老师表扬说这是上得最好的一堂课。过后,钱盛自己感叹:要是上课不好好听讲,真有点对不起老师。而且,经过多年学习经验的积累,她也意识到听课是完整吸收知识的最好办法,这样一次成型的印象是其他任何补习都比不上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钱盛听课的效率都是很高的,初中和高中的老师都这样评价:钱盛的听课效率很高,一堂课下来自始至终都在和老师互动,主动吸收知识,甚至记笔记时能做到一字不落。听课其实是一个缩影,相信钱盛跨人大学、踏上社会也能虚心吸取前人的经验,以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    家庭教育的方法很多,绝大多数家长也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重要的是要能守住这份坚持。因为坚持的作用是一举多得的:一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而且就算是养成了也会有反复;二是坚持本身能影响孩子,有助于孩子坚韧性格的形成。    钱盛小时候,总是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天天让我给她讲故事。那时,我工作较忙,父母身体欠佳需要照顾,往往是一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但晚上不论怎样困倦,我都会按照她的要求给她讲完。小学三年级时,杭州刚好修建雷峰塔,我们就买了本《西湖民间故事》,让她自己看,她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从此爱上了阅读,休息天经常泡在少儿图书馆,初中、高中时因为课业负担加重了,尽管读得少了,但阅读的习惯一直保留着。高考结束后,好多同学顿时觉得很无聊,而这时期恰好给钱盛提供了绝佳的阅读机会,所以,她一直过得很充实。    由于喜欢阅读,从书本上了解了不少名人励志故事,《史记》作者司马迁、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勤奋好学、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都给钱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悬梁刺股”等典故也常常成为她勤奋学习的动力。从小到大,钱盛的勤奋好学是学校老师所公认的,学校开家长会时往往以她为典范进行表扬。广泛的阅读让她开阔了眼界,也让她从中吮吸到了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她慢慢懂得感恩和回赠社会。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她拿出平时节俭下来的所有积蓄,和同学一起去小商品市场,购买了一些小商品,去少年宫义卖,把所得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    任何一个人的学习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钱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过不少困难,也正因为这一份坚持让她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又勇于挑战短板,各门功课往往能齐头并进,但在高二文理分科后,可能出现的“物理都能学好,地理没理由学不好”的这样一种观念,反而让她放松了警惕。一开始她就对地理学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段时间下来便与班上地理学科的强者明显拉开了距离。钱盛开始着急起来。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点纷繁复杂,体系众多,一旦落下要补起来是相当困难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鼓励她:我们现在先不要与别人比,我们也要学些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开始韬光养晦,从头开始把漏洞一个一个补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虽然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但却没有太大的起色。这时离高考只剩四个月的时间,钱盛的心态开始浮躁起来,我还是继续鼓励她,希望她能把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于是,钱盛开始调整补救方法,她将整块知识点分门别类,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以及主观题和选择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突破,有不懂的问题绝不放弃,迅速找老师解决,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她的地理考了年级第二。这次考试让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随后,她不敢再松懈,地理成绩也稳定下来。所以,家长对一些正确理念的坚持和适时的鼓励,往往能够作为孩子的坚强的后盾,特别是在孩子彷徨的时候。    我觉得,家长和孩子的教育也是相互的,家长的教育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对家长的建议也能促进家长更加合格。家长和孩子之间其实更应该以一种朋友的关系相互交流,不要有严厉的家长架子,这样尊重孩子的意见,才能培养出自己希望她有的独立思考的性格。记得有一次,几个同事到家里搞活动,大家坐在一起打扑克,送走客人后,钱盛对我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喜欢你打牌。”我想也是,我们在玩牌娱乐,她在学习,这肯定会对她产生负面影响。我接受了她的意见,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有了这种平等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沟通并解决问题。一般我们对她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她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在不断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培养钱盛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漏洞,我们会和她商量着怎样将我们的不足的地方加以补救。    社会上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很多,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每种理论都有相对正确的一面。但我觉得不应盲从,把书上或其他地方听来的经验全盘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试着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恰当的鼓励或批评,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候,最核心的家庭教育方法大家都知道,但使用起来不一定得心应手。其实光有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必须先学会掌控自己,使家庭教育的过程不受自己的情绪左右,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回家。其次,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并且要经常反省自己: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人。所以,要培养孩子得先培养自己,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家长。    P14-18

后记

南北总关心    在各方的关照下,本丛书连年问世,逐渐有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力。丛书中的文稿来自于北京大学每年一度的新生和家长征文,来稿者遍布全国各省,稿件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学子的求学故事,还是家长的育儿心得,都成为“后来者”可以借鉴的经历,鼓励着他们决战高考,追求更幸福的生活。这也正是本书出版的目的。    阅读文稿,穿行在写作者的故事里,常常被其中涌现的情感打动。母爱似水,温婉柔和,细雨般润物无声;父爱如山,博大沉稳,磐石般无所转移。父母的良苦用心,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从未停止。从早期教育孩子的智能培养,到各种兴趣的开发,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从衣食住行到一颦一笑,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父母的心血,真可谓“哀哀父母,生我勋劳”。    来稿的父母中,有长年奔波在外、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打工一族,也有事业有成、工作繁忙的领导、经理,还有身在基层教育的工作者们。不管他们的工作有多么不同,他们对儿女的关爱是一样的。他们能在百忙之中,提笔来稿,与读者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我们对此深表感谢。父母在孩子受挫时的焦虑与成功时的欣喜,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同身受。他们对孩子的爱,鞭策着我们细致认真地编稿,非此无以表达对他们的敬重。然而版面有限,常常不得不忍痛割爱;能力有限,编辑之中亦或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多多包涵、指证。    都说“十年磨一剑”,高考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检验。但其实,家长为之付出的心血甚至并不亚于孩子。只要与孩子有关的事,无论多细小,他们都反复思量,比如学校的选择,如何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等等。并且,这样的爱并不会随着高考,随着任何一件事情的完结而终止。家长的爱总是紧紧地包围着孩子,为孩子打造出安全温馨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自在飞翔;而孩子无论飞得多远,飞得多高,也飞不出家长剪不断的爱与牵挂,飞不出那殷殷眺望的目光。天南海北,山高水长,都挡不住家长们关切的心,是谓“南北总关心”。    仅以此书,献给天下父母。也请孩子们,要懂得回望过往。    是为跋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自己的空间的,如果一味地强求孩子、束缚孩子,那是在束缚孩子的手脚,更是在束缚孩子的思维,束缚孩子的思想,结果也会和自己当初的没想大相径庭。  ——雷晓红    选择不上各种幼儿学习班,不让我亲爱的小不点儿子背古诗、学认字,只是在游乐嬉戏中顺便教给孩子方法和知识。收获:儿子并没有“输在起跑线”。  ——钮曦    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爱读书、会读书、善分享,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型家庭。  ——郑蕙    亲密无间未必就是最佳选择,不得不承认,我和女儿就是两代人,再如何善于沟通也有一些差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点差异,求同存异不仅仅适合外交,也适用于人际关系,即使是父女也是一样。  ——林群明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应该成为他的引领者,而不能成为亦步亦趋的小保姆,指给他方向,培养他能力,余下的尽可能让他自个儿来。  ——张朝鼎郭利平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下游水平,你绝对不能希望他一夜之问成为尖子生,要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提高计划,让他经过努力能实现的计划,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就会使他信心倍增,这可能是他取得长足进步的开始。  ——张德岳

编辑推荐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优等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等生,除了学生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培养,还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春华主编的《我送孩子上北大(1)》收集了四十多位已考上北大的学生的家长们撰写的如何培养自己孩子的家教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这些优等生的家长们介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不同的理念、方法、要求、心得体会,以及从家长角度观察总结的孩子的理想、做人、学习方法等,对其他家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每一篇文章都由有心的家长娓娓道来,将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遭遇的困惑与艰难、快乐与成就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对于尚有学子在家而希望“取经”的家长,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书”;对于从事教育研究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士,也是很具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送孩子上北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这里面没有讲孩子的学习方法,也没有讲家长如何要求孩子参加什么培训班,恰恰与当今的教育手段相反。家长们更看重的是,对孩子心灵,习惯的培养。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读完,我们会发现,只要是认真的培养孩子内在素质,每个孩子都是北大生。
  •   这本书汇集的数位北大家长的心得,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有裨益
  •   杰出孩子的和优秀家长们的感悟,非常感谢你们的和盘托出,给我们指点迷津,很多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亲子沟通交流的艺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刚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开始拜读,受益匪浅!
  •   读到“每个孩子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幡然醒悟。
  •   这本书是第二次买了,第一次买的送人了。这次买两本,自己一本,朋友一本。里面总结的很多教育方法很实在,值得借鉴!
  •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已经认真阅读。特别是如果孩子还小的话,会更受益。推荐购买!
  •   开家长会时老师推荐的,看了一点,还不错吧,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不能同等对待
  •   内容不错,都是家长写的。
  •   指引迷茫的父母
  •   读了,多了解到一些,对自己的教育有一些借鉴
  •   喜欢这本书,在教育上给予帮助,启迪不少。
  •   可以看看,借鉴经验
  •   给妹妹买的,希望她学习进步。
  •   读了一点,受益匪浅
  •   这本书很好,是我在新华书店看好,在当当网买的。
  •   在书店看到的,觉得有借荐作用
  •   一直忘记了,书挺不错。
  •   好想你呀
  •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最科学的。
  •   我非常喜欢,赞同里面的观点
  •   书到先看的这本书,因为这有小孩,结果这书就是一本录取感谢信的汇总,失望,不知道能调换成其他的书不能。
  •   好书,愿与大家分享,希望更多的家长阅读它
  •   这本书很好。值得家长一读
  •   感觉中规中矩的,可能是命题作文吧,有些篇甚至还比较泛泛,没有太多的新鲜观点。
  •   看过了,很不错,又实用
  •   教育孩子的好范本
  •   同样的家长,同一个梦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