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重点文献资料选编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康沛竹,冯雅新 主编  页数:620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与课程每章核心内容联系紧密的原始资料,以章为单元,每章首先确定10~15个最为重要和核心的主题。这些文献兼具权威性、学术性和一定的趣味性,补充教材的不足。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二、鸦片走私及禁烟运动
 三、《中英南京条约》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状况及阶级关系
 五、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二、太平天国的纲领政策措施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四、洋务运动的兴办
 五、维新派倡导的救亡和变法活动
 六、百日维新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二、革命派的政治思想与活动
 三、立宪派的政治思想与活动
 四、晚清新政改革
 五、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六、武昌起义
 七、中华民国的创建
 八、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
 九、二次革命
 十、袁世凯的败亡与军阀混战的开启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十月革命前后国人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国人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
 三、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经济状况
 四、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
 三、五四运动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早期活动
 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与建立
 七、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
 二、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三、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发动起义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五、新型军队与新型政权
 六、国民党内派系争斗与新军阀混战
 七、红军和苏区的蓬勃发展
 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长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二、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旗帜及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式
 五、国民党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六、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 战争的发展
 七、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八、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九、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十、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十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三、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及国统区危机
 四、从自卫战争到战略进攻
 五、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六、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七、中间人士的政治主张和道路选择
 八、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九、人民政协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十、中国革命的胜利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严峻考验
 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四、建国初期的民主运动和各项政策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四、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六、历史地看待三大改造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中共“八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整风与反右派运动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庐山会议与纠“左”的努力
 五、“七千人大会” 与调整国民经济
 六、“四清”与“社教运动”
 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农村经济改革的突破和深化
 三、城市经济改革的启动和深化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五、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与推进
 六、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全方位外交局面的形成
 八、顺利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九、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附录:各学期期末考试材料题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五,是进行了全面规划,加强对社员的前途教育。由于各地在整社中进行了上述一系列工作,不仅大大扩大了劳动范围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高级社的优越性获得了充分发挥,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社员劳动力如果用得不合理,安排不适当,那生产力也不可能更大的发展。因此,党又普遍地领导各地各社从上而下,又从下而上地进行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全面规划,把当年生产与基本建设、农业生产与林牧业、渔业、副业生产,生产建设与交通运输和文教卫生建设等都全面作了规划,各方面用工保持一定的比例,使劳动力安排得更适当、使用得更合理。当时党特别强调要把劳动力多用到农业基本建设方面,只有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才能扩大再生产,才能促进农副业生产的大跃进。与此同时,党又在农村中广泛地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途教育。特别是当时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适时地提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展开全民讨论,给广大农民以深刻的前途教育,描绘出一幅光明灿烂的前景,这实际上是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民大动员,明确了方向,鼓舞了干劲,批判和克服了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劳动热情,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各项事业不断的发展。  邓子恢:《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日报》1959年10月18日。  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我曾经有过一种想法在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要对我国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要实行农业集体化,对于这个基本方向,我是没有怀疑过的。因此,我主张要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要经常地向农民说明:仅仅实行土地改革还不能最后地解放农民,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使农民最后地获得解放、免于贫困并富裕起来。在目前要广泛地发展劳我有过一种想法,就是我以为还要等一个时候才能在我国农村中大量地、普遍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场,而没有想到立即就可以大量地组织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由此逐步地发展到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集体农场。同时,在目前的劳动互助组与将来的集体农场之间没有抓住以土地入股的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组织形式,作为由互助组过渡到集体农场的十分重要的中间过渡形式,因而,就以为互助组不能过渡到集体农场,而把二者看成在组织上是没有多少联系的两回事。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在1950年1月与东北个别同志谈到农村互助合作问题时,我有一些话是说得不妥当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重点文献资料选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该书材料尽管多为节选,但都切中要害,直奔主题。一般人想要将原文全部阅读一遍,不知要多少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讲,该书价值极大。该书的材料也类似于一个资料索引库,为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查找的方向。该书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对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货优价贵,要是能再优惠些就好了。
  •   看起来很好 还没有读
  •   只看了一少部分。
  •   史料较丰富,值得参考一些
  •   这是一本史料汇编,没有作者的观点。可以作为扩大知识面的读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