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晚清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扬帆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晚清的变局是千古未有之变局,那是动了我们的文化之根的。
  应对这个变局的精神动力和学术基础,必然也来自传统文化的根基。
  打开晚清这本《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2版)》,我们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屈辱,我们应该批判地看到传统文化的自律、自觉和自强的精神。当然这些人物的经历是旧的文化所做的奋力一搏,但绝对不是最后的抵抗。他们的言行反而成为一种新的历史积淀,因而也成为我们现在反观自身和迎接全球化冲击的新的起点。
走出晚清的起点就是正视那段历史,抛弃晚清情结。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2版)》由李扬帆所著。

作者简介

  李扬帆,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系学院副教授。拥有湘西人的血性与湖湘学人的理性,长期致力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有《邓小平外交》及《走出晚清》等著作。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匆匆脚步中呼吁驻足回眸,为中国的外交思想注入更多的理性和智慧。

书籍目录

走出晚清后的随想: 一个“明朝遗民”的精神穿越(再版代序)
第一版序
上篇 走出晚清
 第一章 勇气与遗憾:林则徐禁烟与近代中外关系的起始
  第一节 勇于任事
  第二节 林则徐禁烟的背景和动机
  第三节 林则徐禁烟的措施
  第四节 另一个角度:英国决定开战的理由和线索
  第五节 林则徐之被革职
  第六节 鸦片战争没能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
 第二章 用地图打开帝国的视野:魏源
  第一节 没有做多大的官,却做了大学问
  第二节 “从经世致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危机中走向世界的魏源
  第三节 从《圣武记》和《道光洋艘征抚记》看魏源的爱国御侮主张和 鸦片战争观
  第四节 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第五节 《海国图志》对中国及日本的影响
 第三章 给外交以空间:徐继畬
  第一节 宦海沉浮
  第二节 与此土为安危
  第三节 遭受冷遇的巨著
  第四节 被误解的对外主张:神光寺事件和晚年徐继畬
 第四章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曾国藩从自我人格的完善到儒家思想的 国际化
  第一节 书生曾国藩
  第二节 大帅曾国藩
  第三节 洋务倡导者曾国藩
  第四节 对外关系中的“忠、信、笃、敬”:儒家伦理的国际化
  第五节 天津教案对错之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第六节 选送幼童出洋留学:遗憾的结局
 第五章 海防与塞防并重:左宗棠的对外活动和主张
  第一节 “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第二节 确立海防观念,创建福州(马尾)船政局
  第三节 西北边疆危机
  第四节 左宗棠和“海防与塞防之争”
  第五节 湖湘子弟满天山
  第六节 主战与“诎以求伸” 100
 第六章 超前认识带来的悲剧:郭嵩焘及其对外思考
  第一节 力劝曾、左出山的人
  第二节 从“谢罪”大臣到首任驻外公使
  第三节 郭嵩焘所受之攻讦及其“罪状”
  第四节 郭嵩焘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
 第七章 近代化的困境:千古变局中的李鸿章外交
  第一节 李鸿章之兴衰
  第二节 李鸿章外交的困境:中西外交观念的差异及李鸿章内在的压力
  第三节 李鸿章的时代感
  第四节 李鸿章的国家观念和开放的思维
  第五节 李鸿章的现实主义外交(1870—1894)
  第六节 对李鸿章的评价
 第八章 外交毕竟还是一个更好的武器:曾纪泽的外交
  第一节 大器晚成
  第二节 曾纪泽的知识构成和思想倾向
  第三节 两宫召对,准备出使
  第四节 考察西方民情风俗,尊崇独特的中华文明
  第五节 伊犁交涉,虎口索食
  第六节 中法交涉,无力回天
 第九章 热衷洋务的亲王:恭亲王奕訢
  第一节 绸缪宫府,定乱绥疆
  第二节 从竞争皇位失败到留守北京议和
  第三节 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第四节 开展近代外交,走向世界:代价及成果
  第五节 为御外侮,支持创办海军
  第六节 坎坷的一生,苍凉的晚年
 第十章 仇外与媚外之间:慈禧
  第一节 太后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 慈禧的身世之谜
  第三节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历史舞台的决定性步骤
  第四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慈禧:玩弄平衡技巧
  第五节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慈禧对内政外交的激烈态度
  第六节 为时已晚的“新政”
  第七节 如何评价慈禧?
下篇 走出传统世界观
 第十一章 从两个世界的碰撞到西方的入侵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天下观念的历史考证
  第三节 朝贡体制
  第四节 天下观念的影响
 第十二章 涌动的东亚: 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近代中国研究的模式问题
  第二节 以夷变夏: 满洲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其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第三节 明末遗民身份的迷失与重新认同
  第四节 郑氏集团的身份迷失与重新认同
  第五节 南明身份的迷失: 信仰和王朝利益瓦解了传统统治者的身份
  第六节 朝贡身份认同的瓦解: 朝鲜和日本对明清易代的反应
 第十三章 身份认同: 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与中韩关系
  第一节 韩国历史叙述的选择性: 历史悲情主义
  第二节 身份认同的争论
 第十四章 漠视的代价: 甲午摊牌以前中国对日关系的症结
  第一节 日本对朝贡体制的冲击
  第二节 晚清日本对中国的清醒认识
  第三节 结语: 似是而非的高调日本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走出晚清后的随想:一个“明朝遗民”的精神穿越(再版代序)所谓“走出晚清”,意味着扩展历史视野,而不是漠视那段历史。向后看,意味着去除清中外交往史带来的屈辱情结以及走出各种两难的思维陷阱;向前看,则意味着把握中国与世界初期接触的契合点,走出晚清,在这里意味着走进晚明。走进晚明使我们发现了中国和东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躲过了明清易代之“天崩地解”(我朝遗民黄宗羲①)之后,我已剃发易服,大明衣冠早已藏进了十三陵的地宫中。然而,我要说,你们误读了我朝。比如,我朝当时就是叫“大明”,不是后来你们才把我朝叫“大明”的。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非法进入我朝而被俘虏的葡萄牙人伯来拉就打听到这样的信息:整个国家叫做大明(Tamenb),居民叫做大明人(Tamenjins),因此在本国没有听说他们名叫China或Chins。②我朝如同历朝一样,皆以朝代名代替国名,是以在长达数千年历史中,中国并没有恒定万世的国名也。因此,在本质上而言,中国更多的是一个自在自为的文化实体。

编辑推荐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第2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出晚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老师的书,应该挺好的。一些体现了新清史的观点
  •   当做历史科普类读物真心很好。PS他的《望乡》出来了大家捧捧场!
  •   帮同学买的 自己翻着看了几章 很不错!
  •   理论很强,解析深刻
  •   不喜欢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为什么不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呢?正像作者说的,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写的,了解历史必由了解这些人开始。晚清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现在中国人的世界观?可能我们骨子里多少都会有点吧。怎么样才能真正走出晚清?或许等我们真正读懂了那些人那段历史,我们也就真正地走出来晚清情结了。
  •   这是我上大学第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眼前分明出现了晚清那些人鲜活的身影和为国为民的苦心,历史本来就是很难说清的。想再看看,可惜很多不出名的好书卓越都缺货,可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