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俞孔坚,李迪华,李海龙  页数:897  字数:9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附光盘)(精)》由俞孔坚等人著,本书以丰富的田野调查记录,以及对京杭大运河历史、自然地理特征和遗产资源的深入整理成果,为这一项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提供了直接依据和建设性的方案,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贡献,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成功案例。

作者简介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兼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Teaching
Fellow GIS
Specialist。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从事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曾主持和参与近40余项较大的国际、国内规划设计项目和研究项目,1993年获国际可持续社区设计大奖。其作品在美国10多个城市展出,先后获10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励。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60篇,最新著作有《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近几年应邀在美国、英国、瑞典、希腊、斯洛文尼亚、日本、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为中国海外景观规划设计师联谊会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
李迪华
男,1967年生,湖南湘潭人,理学硕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研究与教学。主持北京市生态用地研究、北京市平谷区沟域经济规划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节水绿地规划研究等项目,是“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国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中国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研究”、“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武汉市伊托邦生态城市研究”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加撰写研究专著5部,主编《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理解》和《徒步阅读世界景观与设计》(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5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北京园林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景观设计学》副主编、《现代园林》编委。
李海龙
男,1981年生,山西岚县人,2010年获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助理研究员。“河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南”、“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实践示范”、“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中国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重建规划”等项目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上卷 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研究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
1.1 何谓京杭大运河
1.2 开凿年代
1.3 分段与历史沿革
1.3.1 通惠河
1.3.2 北运河
1.3.3 南运河
1.3.4 会通河
1.3.5 梁济运河
1.3.6 南四湖区段
1.3.7 不牢河段
1.3.8 中运河
1.3.9 里运河
1.3.10 江南运河
1.4 沿线自然特征
1.4.1 地质地貌
1.4.2 河流水系
1.4.3 气候
1.4.4 植被
1.4.5 土壤
1.5 沿线社会经济特征
1.5.1 人口
1.5.2 经济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生存现状
2.1 京杭大运河现状
2.1.1 河道
2.1.2 水量与水质
2.1.3 河堤
2.1.4 使用情况
2.2 沿线文化遗产
2.2.1 类型
2.2.2 保护等级
2.2.3 保存状况
2.2.4 文化遗产与运河关系
2.3 沿线自然遗产
2.4 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的遗产价值与整体保护问题和机遇
3.1 京杭大运河杰出的遗产与生态价值
3.1.1 杰出的文化遗产价值
3.1.2 难以替代的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价值
3.1.3 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价值
3.1.4 独特的国民教育价值
3.1.5 战略性休闲游憩廊道价值
3.2 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问题
3.2.1 运河保护协调机制不健全
3.2.2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对运河保护不足
3.2.3 运河沿线盲目开发
3.2.4 城市对运河的污染
3.3 京杭大运河保护面临的机遇
3.3.1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3.3.2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
3.4 世界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3.4.1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历史
3.4.2 与运河及文化线路相关的世界遗产
3.5 国际大尺度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3.5.1 美国
3.5.2 其他国家
3.6 国际遗产廊道保护理论
3.6.1 遗产廊道概念
3.6.2 美国的遗产廊道
3.7 我国遗产与生态保护理论基础
3.7.1 “反规划”思想
3.7.2 生态基础设施
3.7.3 景观安全格局
3.8 京杭大运河整体保护的出路
第四章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
4.1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涉及内容与范围
4.1.1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构成要素
4.1.2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涉及范围
4.2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策略
4.2.1 京杭大运河管理原则
4.2.2 建立综合的协调管理机构
4.3 划定遗产廊道的建议范围及保护导则
4.3.1 核心保护范围
4.3.2 重点保护范围
4.3.3 外围协调区域
4.4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不同保护范围规划导则
4.4.1 核心保护范围规划导则
4.4.2 重点保护范围规划导则
4.4.3 外围协调区域规划导则
4.5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典型河段保护与利用导则
下卷 京杭大运河遗产资源与生存现状详述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现状特征与资源详述
5.1 通惠河与北运河段
5.1.1 背景概况
5.1.2 运河现状
5.2 南运河段
5.2.1 背景概况
5.2.2 运河现状
5.3 聊城段
5.3.1 背景概况
5.3.2 运河现状
5.4 梁济运河段
5.4.1 背景概况
5.4.2 运河现状
5.5 南四湖区段
5.5.1 背景概况
5.5.2 运河现状
5.6 不牢河段
5.6.1 背景概况
5.6.2 运河现状
5.7 中运河段
5.7.1 背景概况
5.7.2 运河现状
5.8 里运河段
5.8.1 背景概况
5.8.2 运河现状
5.9 江南运河段
5.9.1 背景概况
5.9.2 运河现状
第六章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详述
6.1 通惠河与北运河段
6.2 南运河段
6.3 聊城段
6.4 梁济运河段
6.5 南四湖区段
6.6 不牢河段
6.7 中运河段
6.8 里运河段
6.9 江南运河段
第七章 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详述
7.1 通惠河与北运河段
7.2 南运河段
7.3 聊城段
7.4 梁济运河段
7.5 南四湖区段
7.6 不牢河段
7.7 中运河段
7.8 里运河段
7.9 江南运河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为实现整体保护目的的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历程
附录二 关于保护和巩固和谐社会根基的两个建议
附录三 图表目录
附录四 京杭大运河剖面图图例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3.2 北运河 北运河,常称白河,约自汉末三国起开始通漕运。元代时北运河属白河运道下游,即从通州境至天津静海县界的部分。明朝时北运河被称为白漕,当时政府主要通过不断地堵决修堤、挑浚淤浅来维持航运。清朝时,由于北运河常在河西务、南蔡村及杨村一带决口,故为防洪水泛滥冲毁运河,清政府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杨村以北筐儿港建坝,并开减河,又于康熙五十年(1711)在河西务东开新引河,次年开直河。建国以后,政府继续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治理。1960年建成北运河拦河闸;1963年建成北关分洪闸;1963年开挖运潮减河,分泄从北运河上游温榆河来的洪水,以缓解北运河的洪水压力;1972年10月至1974年汛前,分两期对北运河进行了工程治理。1989年经北京市水利局批准,将北关至杨坨村3.1km的左堤西移(《北运河水旱灾害》,2003)。 1.3.3 南运河 南运河是指京杭大运河临清至天津段。南运河从西南流向东北,在沧州进入河北境内,直抵天津。流经河北省临西、清河、故城、景县、阜城、南皮、泊头市、沧县、沧州市区、青县等县市和山东省的临清、夏津、武城、德城区,在天津市与子牙河、北运河合流汇成海河。建国后将四女寺水利枢纽以南河段称为卫运河,以北称为南运河。本书所言南运河仍指大运河临清至天津段。 南运河可追溯至建安九年(204)曹操兴建的白沟水运工程。建安十八年,曹操凿利漕渠,引漳水人白沟,使白沟与清河和河北诸水联成水运网。隋大业四年(608)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长约1000km。北宋后永济渠更名为御河(也称卫河),指临清到天津段运河,后形成目前的卫运河与南运河。宋元时期都曾以漳河济卫(李连生等,1998;《漳卫南运河志》,2003)。明朝对卫河最重要的措施是开凿减水河,曾先后于德州城西北、德州西面四女寺、沧州城南捷地镇以及兴济县(今河北沧州北兴济镇)等处开凿减水河以分流洪水(陈璧显,2001)。明后期至清初,卫河常常干涸,故康熙(1662—1723)时又以漳河入卫,但由于河道淤塞而有决溢之苦。乾隆五年(1740),在吴桥县境开凿宣惠河,作为南运河泄水人海干流。由于南运河地势较高,且河道曲折,经常决溢,乾隆时,在大堤危险地段加固或修建月堤以缓解地面险情(陈璧显,2001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漕运停止后,南运河仍可通航。1970年代,卫运河水源减少,航运功能渐失。1982年德州航运局撤销,南运河停止通航(李连生等,1998;《漳卫南运河志》,200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拿到手发现是一本很厚实的书,可以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指导书来查,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文化内涵
  •   一本值得细细研究的书,关于遗产廊道的研究很深入!推荐···
  •   内容很实在,是大运河保护的珍贵资料
  •   研究生态廊道的课题正好用上
  •   想买它很久了,到手一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   帮朋友买的,物流很给力
  •   一本用自行车完成的研究成果,其中李迪华等亲自带领学生骑完北京-杭州全程,书中包含1000幅照片,值得珍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